别再读“宝盖头”了!“宀”“冫”“阝”“辶”“纟”等竟都有自己的读音↓
这个符号一看便知,一所房子↓
先民只用寥寥四笔就勾画出了它的样貌。虽说它几乎就是一幅画,但它真的是一个字,而且至今仍然存在,它就是“宀”。
如今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把它叫“宝盖头”,在人们心目中它最多算是个偏旁部首。其实这真是个天大的误会,它可是一个堂堂正正的汉字,而且是华夏最古老的汉字之一哦。
“宀”读mián,意思是房子。
汉字有个规律,凡是能做部首的字可都不一般。“宀”可以说是所有房屋的最早形象。根据学者考据,“宀”所代表的房屋,应该是人类从穴居时代,演进到自建房屋阶段的形象。
但真正房子的出现时间说法不一。
在半坡遗址中发现了非常完善的住房,距今至少6000年。但从字形上我们会发现,几千年前的它和现在的样貌几乎没什么区别。我们走入任何一个胡同,从侧面看如今的房屋,它就还是这个样。
汉字中凡是带有“宀”的字基本上都能和住房拉上关系,有直接表示房屋的,表示居住行为的,甚至表示感受的,例如:家,宅,安,宁。
你可不要小看“宀”的这三个部分,中式房屋的智慧就在这里,这三个部分可以简单叠加任意组合:两个屋身叠加就成了楼;多个屋顶重复,就是塔或者阁;如果放大单体建筑,这就是宫殿;单体建筑多建几个则成了园林与院落。这些简单的重复和组合,就能产生不同的美,不得不说是东方思维的绝妙呈现。
河南开封铁塔
除了“宀”,还有很多常见的偏旁部首其实都拥有自己的读音,一起来看看吧~
冫:bīng,“两点水”,原是冰块破裂纹样的象形,冰冻意符。如:冰,冻。
氵:shuǐ,“三点水”,表示和水相关。如:波,浪。
冖:mì,“秃宝盖”,原是一块布向下覆盖的象形,与覆盖遮掩一类事物有关。如:冢,冠。
讠:yán,“言字旁”,原为口吹喇叭状,与语言活动有关。如:让,认。
匚:fāng,方形器具(箱子)的象形。意指盛物的器具及收藏一类事物。如:匡,匮。
刂:dāo,“立刀旁”,原是一把刀的象形,刀的意符。如:刊,刻。
亻:rén,“单人旁”,原是侧身人体的象形,人的意符。如:你,他。
彳:chì,“双人旁”。“行”的一半,“行”原为十字路口的象形,一般与行走有关。如:徐,征。
阝:fǔ,“左耳旁”,“阜”的偏旁异写。“阜”字本义为土山,本义多与山地、地形相关,如:陵,陆。
⻏:yì,"右耳旁",为“邑”的偏旁异写,如:邓,都。
卩:jié,本义是指古代一种代表身份与权力的信物。如:卸,却。
忄:xīn,“竖心旁”,心脏象形,与人的思想有关。如:愉,惊。
辶:chuò,“走之底”。十字路口与脚的象形,表示行走。如:过,连。
廴:yǐn,意为“彳”下一直向右拐延长,表长行,连步行走。如:延,廷。
扌:shǒu,“提手旁”。手的象形,表示手及其操作活动。如:打,抓。
艹:cǎo,“草字头”。原是两株草的象形,与草本植物有关。如:花,茵。
囗:wéi,原是四面围圈的象形,与围圈、裹束有关。如:国,囚。
犭:quǎn,“反犬旁”。狗侧身象形,与兽类有关。如:猫,狐。
饣:shí,“食字旁”。原是食具加盖的象形,与食物有关。如:饮,饥。
纟:sī,“绞丝旁”。同“糸”,原为一束丝的象形,一般与丝或其他纤维有关。如纸,线。
礻:shì,“示字旁”,为神的本字。一般与神(包括对神的崇拜活动与心理)有关。如:祈,福。
衤:yī,“衣字旁”,古上衣左右掩覆的象形,一般与衣物有关。如:裙,袍。
攵:pū,“反文旁”,是“攴”的变形。手拿树枝进行扑打的意思,一般与人的积极活动有关,如:政,故。
殳:shū,其古字形像手持锤棒一类的器具,用“殳”作意符的字大都与手的动作有关,如殴,毁。
丬:pán,“片”的反写,一般用作声旁。如:将,壮。
疒:nè,俗称“病字头”“病字旁”,原是人睡在床上的象形。一般与疾病有关。如:痒,疼。
罒:wǎng,俗称“网字头”或“扁四头”,原是网的象形,一般与网有关。如:罗,羁。
钅:jīn,“金字旁”,原是土上放金块旁有金沙的象形,一般与金属一类事物有关。如:钢,铁。
耒:lěi,原是以手推犁的象形,一般与农事有关。如:耕,耘。
髟:biāo,长发飘飘之意,一般与毛发有关。如:髻,鬓。
彡:shān,原是几根毛的象形,一般与毛及花纹图形一类有关。如:彩,杉。
看到这里
河大卫考一考你
你记住了以上哪个偏旁部首的读音?
你还知道哪些偏旁部首的读音吗?
来源:河南卫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