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互动增收不增利,还被指“侵权多部剧集”?
短剧发展迅猛的同时,也衍生了不少问题。
目前,出海短剧大部分还是“译制剧”。不过,译制剧并非短剧出海的终点,真正能撬动海外市场的是本土化制作的短剧。
而在这个过程中,同质化泛滥、抄袭成风、竞争失序也成了“老大难”。就连短剧出海赛道排名第一的枫叶互动,前不久也被指“侵权多部剧集”。
01 上半年增收不赠利
近日,中文在线的半年报,同步披露了其参股公司——海外短剧平台ReelShort母公司枫叶互动的最新经营情况。
数据显示,上半年枫叶互动总收入达27.6亿元,同比增长154%;净亏损达4651.15万元,而去年同期净利润达2293.34万元。可以看到,虽然营收增加了,但净利润却由盈转亏。
据了解,目前枫叶互动旗下拥有多个面向C端用户的产品,包括互动式视觉阅读平台Chapters、动画产品Spotlight、浪漫小说平台Kiss和真人短剧平台ReelShort等。其中,海外短剧平台ReelShort贡献过半收入,是枫叶互动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笔者注意到,其增收不增利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加大了营销投放。根据DataEye-ADX数据,ReelShort上半年累计投放素材13.7万组(较去年同期增长661%,是去年全年投放素材量的1.5倍),位列2025年上半年海外短剧APP素材投放榜第7名。
近年来,短剧市场竞争激烈,大家都在跑马圈地。投放成本的增加,也大大削弱了该公司的短期盈利能力。枫叶互动旗下ReelShort看似增长势头迅猛,但能否持续也存疑。
从行业发展来看,当前短剧处于“增量扩张+结构升级”的加速期:用户与商业化快速增长,政策与精品化驱动供给提质,但也面临同质化、合规与成本高企等压力。
尤其对于短剧出海而言,还面临内容产能结构性失衡、本土化适配、版权保护与竞争失序等多重挑战。其中,自制原创能力是短剧的核心竞争力。但是,目前短剧海外主要出口形式为“译制剧”和“本地自制剧”。
相比国内平台日均百部的节奏,出海短剧平台的产能较低,缺乏稳定的本土化内容创作体系,以及从剧本开发到平台分发的闭环协同,使得“用户增长快于内容供给” 的矛盾日益凸显,影响商业模式持续性与内容品牌国际化建设。
02 被指侵权多部剧集
据了解,2023年底,枫叶互动旗下的ReelShort一度超越TikTok,登上美国iOS娱乐类应用下载榜首,全球下载量突破3000万次,其中40%来自美国用户,可以说是短剧出海赛道排名第一的企业。
但是,最近这家企业则被指侵权多部聚集,引来业内热议。
前不久,点众科技发布《关于Crazy Maple Studio(枫叶互动)侵权行为的严正声明》,指控枫叶互动旗下短剧平台“ReelShort”未经许可擅自发布、传播多部与点众科技享有著作权及相关授权作品基本相同的侵权剧集,包括《出走后,两个竹马悔疯了》《女王》《尊老爱幼》《游子归家》等作品。
点众科技提到,在发现上述行为后,经过与枫叶互动的多次交涉,后者仅下架了其中的三部作品,其余多部作品仍未下架。
点众科技强调,枫叶互动的侵权行为已经严重损害公司合法权利,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及不良的社会影响。公司将采取一切法律手段追究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此外,国内头部短剧厂牌听花岛也表示,自今年6月份,听花岛版权短剧《卖菜大妈竟是皇嫂》《冷面小叔宠嫂无度》,先后被ReelShort一比一抄袭。公司已就侵权问题沟通枫叶互动,但进展不顺利,对方作为侵权方,各种推诿。
听花岛方面表示,“今年6月份,枫叶互动及其关联方未经我司许可,拍摄、制作并通过ReelShort平台上线播放微短剧《The Seamstress Is The Duchess》。该短剧的人物设置、人物关系、经典剧情及情节起承转合等均与我司权利作品《卖菜大妈竟是皇嫂》高度相似,经过专业的法律评估,《The Seamstress Is The Duchess》对《卖菜大妈竟是皇嫂》构成侵权。”
对此,不少网友也表示支持原创,“原创不易,支持维权”“抄袭之风不除,损害的是整个短剧行业,包括且不限于从业者,甚至最终用户”。
03 出海短剧的版权困扰
从听花岛的声明来看,出海短剧的版权是原创者的一大困扰。
据了解,听花岛定位于精品短剧的开发制作,一直以探索行业上限、制作精品内容为己任,然而却一直被侵权抄袭。“我们几乎每个月都要发律师函,工作量繁重却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听花岛在声明中表示。
同一套“剧本”,换一下演员,就成了另一部剧,成了别人的“现金奶牛”。
据了解,在短剧出海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平台受利益驱使,采用“复刻模式”的手段低成本获利,内容抄袭现象泛滥成灾。比如,一些作品对国产微短剧从剧本结构、节奏剪辑,到镜头语言、布景美术进行全方位复制,仅仅更换演员与语言,便在海外市场推出。
但是,国际版权规则在微短剧领域又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尚未构建起适配的保护框架。这也使得一些原创企业在面对侵权行为时,缺乏明确的维权渠道与有力的跨境法律支持。
有短剧从业者向笔者透露,“复杂繁琐的流程、漫长的反馈周期以及飘忽不定、不统一的标准,使得大多数侵权行为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更为现实的困境是,高昂的维权成本与极低的成功率,让不少企业在权衡利弊后,被迫选择沉默或无奈放弃维权。
就像听花岛提到的,过往也有很多企业抄袭,但维权都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现在抄袭我们的,正是行业第一,让人意想不到,也让人更加愤怒。”
还有法律人士指出,短剧产业链呈现出明显的碎片化特征,从剧本提供、拍摄制作,到平台发行、流量变现,涉及众多参与主体。在这一复杂的链条中,不少环节存在通过匿名、冒名或跨境运营等手段逃避责任的现象,使得权利人在追溯侵权主体时困难重重。
原创不易,听花岛的愤怒可以理解。对于出海短剧的版权纷争,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