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输赢赢三十年:吴京变形记
吴京这阵子一定很闹心。
有十年前他的访谈被翻了出来,说自己祖上正白旗,是多尔衮后裔,家里出了几代武状元,还抱怨邮电局原本是自己家二祖的,为啥不还回来。
这让很多生在新中国的人民群众以及汉民族主义者不满:大清亡了一百多年了,怎么还有这遗老遗少呢?
五年前与妻子谢楠参加《幸福三重奏》的时候,妻子让自己做饭他一脸不乐意,做好后不叫妻子自顾自吃起来,妻子抱怨几句后挂脸摔手巾;
就这动不动跟妻子甩脸子的作风,吴京居然还说过《战狼2》是给中国女性的情书。好嘛,听上去我们好像有了中国人自己的岩井俊二,结果真身是不尊重老婆的普信男?
最出圈的还是《战狼2》大火时他的众多金句:
说这些话的时候吴京顾盼飞扬,摇头晃脑,像极了酒热耳酣后追忆自己往昔峥嵘岁月的中年大哥,恨不得把“你看我多牛逼”写在脸上。而另一段采访中“我被坦克车轧过,你被轧过么”的一连串灵魂发问,也让网友们开始了跟他的赛博一问一答。
其实学委特别好奇的是:吴京老师说的“我在野外把人干了”到底是怎么个干法?到底是把人干了还是把人干了(自己脑补逻辑重音)?
而吴京老师面对全网玩梗,似乎又没什么好的回应方法,学委甚至脑补了一个场景:
吴京躺在家里的沙发上,皱着眉头刷着抖音,猛然把手边的毛巾如同五年前一样用力一摔——妈的,我既没嫖娼偷税,也没嗑药出轨,这帮人怎么都来拿我寻开心呢?
好了,不闹了,学委作为一个20多年的京粉,带大家来探究一下吴京从影后的几个人生阶段,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有今天的吴京。
1.1996-2005,功夫小子
1995年,香港功夫片的两个大手子,执导过《少林寺》的张鑫炎和如今享誉国际的袁和平来到了北京武术队,希望找到个功夫小子来拍电影。
但找遍北京武术队,都没挑到合适的人选,两个人和武术队的教练吴彬在一家小饺子馆吃饭时,看到了一个眉清目秀,眼神清澈的少年,于是拍板:就是他了。
这个少年,就是吴京。
其实吴彬很不想放吴京走,因为他刚获得过94年的全国精英枪术和对练的冠军,是武术队的绝对核心,但架不住张袁两人的软磨硬泡,并一再保证不会耽误比赛的情况下,吴彬才松口。
这顿饺子,让武术队失去了一个重要队员,但也让未来的影视圈诞生了一位翻云覆雨的人物。
后来吴京问过张鑫炎,为什么选择了自己,张说:看你长得还行,也实在没别人了,所以就你吧。
第二年,吴京电影首秀《功夫小子闯情关》正式上映。
回看这部电影,阵容可谓豪华,除了男主——只有21岁的吴京是个毫无表演经验的新人,在片中,在《少林寺》中扮演昊宗师父的于海给他当爹,正直花期的钟丽缇跟他谈恋爱,《精武英雄》里的终极boss藤田刚、加钱哥郑浩南都给他做配。
之所以如此下本地培养一个新人,主要是因为功夫皇帝李连杰在贡献了黄飞鸿方世玉等众多优秀作品后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越来越难控制,香港资本想凭借自己成熟的造星产业打造出李连杰的接班人。
但这部电影的质量实在一般,同样发生在清末民初以救亡图存为主旨,暴揍洋人和汉奸的故事,李连杰的黄飞鸿系列已经讲得没法再讲,后来的赵文卓接不住,更别说初出茅庐的吴京了。
李连杰珠玉在前,导致后面的接班人都压力山大
于是,这个电影就扑街了,总共拿到了72万港元的票房,对比《狮王争霸》的2700多万实在过于寒酸。
名利场是现实的,一次机会你把握不住,那就没有第二次了。
于是,吴京头次赴港就这样在无声无息中失败了。
或许是见识到了娱乐圈的纸醉金迷,回来的吴京并没有当回武术运动员,而是继续在影视界寻求发展。
好在,虽然功夫片在香港式微,但在跟随港台脚步的大陆,这依然是一片蓝海。
很快,他的第一部电视剧《太极宗师》就在全国掀起了收视狂潮,每当片头曲“天已暮,月如初”响起时,孩子们都会守在电视机前,做着自己武侠梦。
当时,学委正在读小学,每到课间的操场上,就会看到一群群做着武侠梦的中二少年在练着太极推手。
(图)当时有水缸的家庭,有几个没因为孩子的模仿而遭殃?
出演电视剧算是给吴京补上了表演课,毕竟电影在大荧幕上,只有一两个小时,对演员的演技要求很高,观众全神贯注,演员表演的瑕疵会随时被发现。
而电视剧因为时间长,观众往往是聚在一起边看边聊天,甚至就是做家务的背景音,对演员要求也就没那么高。
据说刘德华曾经雪藏林家栋三年,就是为了去掉他身上的电视剧味儿,就是这个道理。
而吴京的外形也十分适合古装功夫片,武术功底这自不必说,他的长相虽然不如何家劲、焦恩俊那种无死角的帅,但也算是明眸皓齿,目若朗星,眼神清澈,他的娃娃脸让他更像是一个羞涩的邻家小哥,特别笑起来的时候极具亲和力。
他担任男一的话,往往开局是一个只知嘻嘻哈哈、谈情说爱的少年,在经过历练后,变得成熟有担当,比如《太极宗师》和《水浒后传》,而他的外形也颇具这种少年英雄成长史的说服力。
担当男二的话,往往男一负责苦大仇深,吴京的存在则很好地淡化了这种苦逼,让全剧在他身上有了些许轻松幽默的感觉。
不管是《小李飞刀》还是《倩女幽魂》,焦恩俊的李寻欢和陈晓东的宁采臣基本上每集都跟吃了黄连一样,要么是整个武林的兴衰和亲情友情爱情的责任扛在肩头,要么就是仙界魔界人界能否和平共处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连笑都带着苦涩。
而吴京饰演的阿飞和诸葛流云,成了全剧里让人最觉得轻松掩盖给你的存在。剧情中遭遇最大的伤害也就是搞对象失败,极度恋爱脑的阿飞被林仙儿钓成翘嘴,诸葛流云则主要在帮红叶治疗精神创伤。
总之,吴京当时的赛道,就是功夫片里的小鲜肉。
网络上也有众多的阿飞剪辑,这也是吴京给大家留下的滤镜。
(图)来自小红书@绛都春
总之,那时候的他可能想不到,若干年后的吴京的笑容已经变得狠厉张狂,自己曾经的生态位也被自己深恶痛绝。
而他在《小李飞刀》里留下的温柔浅笑,随着时代远去成为“眼泪”,也被其亲手埋葬。那个时代的种种,如今也被形容成“经济上行期的美。”
2.2005-2008,冷面杀手
虽然凭借电视剧在影视圈站稳了脚跟,但吴京还是渴望更大的发展,尽管在香港只拍了一部电影,可香港武行的专业还是让他印象深刻。
2003年,他决定再次前往香港,寻求大荧幕的机会。
彼时的港片虽然已经显出了强弩之末的疲态,但凭借上个世纪的积累,依旧领先于内地同行,但内地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也逐渐展现出蓬勃的气象。
新世纪的头一个十年,是内地市场与香港市场擦肩而过,实现反超的十年,内地演员想去香港镀金,而一些嗅觉灵敏的香港资本,也准备开始前往内地这片蓝海开始饕餮盛宴。
所以当时众多的影视剧都是齐聚陆港台三地演员。
但对于吴京,这个曾经在香港的失败者来说,想要重新打开局面并不容易。
整整一年时间,他都和经纪人一起拜访香港各家电影公司,苦苦等待机会,导致一年都没戏拍。
直到2005年,《杀破狼》上映。
尽管后来有传闻说甄子丹拍戏时打吴京打断了甩棍,这也被很多人当做“香港演员欺负大陆人”的证据,但从结果来看,吴京还是应该感谢甄子丹的。
《杀破狼》首次将自由搏击的技巧融入到了动作片打斗中,此后的香港动作片告别了过去武侠片那种脱离物理规律的潇洒飘逸,开始拳拳到肉,打击感十足。
而全片没有一句台词,身份只是“特别客串”的吴京,与甄子丹一起贡献了足以名留华语电影史册的经典巷战对决。
(图)短刀对甩棍,时至今日再看,也十分精彩
我之前说过,香港的造星工业十分成熟,所以吴京的冷面杀手形象也让他获得了机会,但既然是工业流水线,也意味着此后他将被定格在这种角色里。
此后《夺帅》里的骆天虹,《男儿本色》里的天养生,吴京都扮演着黑道大boss身边最强打手的角色,造星中二,寡言少语,人狠话不多,出手就杀人。
而且还往往留着中二发型,他的笑也从明亮温暖,变成了凶狠残忍。
《夺帅》中,他与大哥洪金宝在被警察包围后,就因为不服气洪金宝是天下第一高手(你都很难想象这是一部现代警匪动作片),所以要对决一番,最终被洪金宝钢管戳喉,含笑而死。
这种为了拍打戏强行中二的设定,虽然让吴京混了个脸熟,但显然满足不了他的野心。
于是2008年,吴京自导自演的《狼牙》问世。
但,更加中二了。
该片剧情羸弱,画面很漫画,故事推进完全是为了展示吴京的绝世武功,其中雨夜一人单挑一百人的桥段更是将中二发挥到了极致。
最后拿到了六百万票房,又扑街了。
那几年,香港演员拍完戏后都各自回家,而无亲无故的吴京只能自己在漫漫长夜中靠郭德纲助眠,熬过了孤独,却是这个结果,打击可想而知。
那阵的吴京很迷茫,他说自己曾经在新疆的旷野里扪心自问:我的未来究竟在何方。
下一个阶段的吴京在事业上也确实展示了这种迷茫,2008到2012年,我愿意称之为:xjb拍阶段。
《机器侠》5.4分,《越光宝盒》5.4分,《全城戒备》4.7分,《爱情36计》5.0分,这四年里,除了《西风烈》和《新少林寺》勉强及格(我也觉得不好看),其他的基本都是小成本粗制滥造,故事不知所云的烂片。
翻找这些作品时,我发现我居然大部分都看过,京哥头号粉丝非我莫属,当年我是多闲啊!
不过,事业低谷的吴京老师不要迷茫,很快你的好日子就来了!
3.2012-2017,战狼!战狼!
2012年,更擅长电视剧的吴京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赛道,一遇风云变化龙。
《我是特种兵之利刃出鞘》的导演刘猛曾经写过不少军旅小说,我也看过一些,在他的作品中,主人公往往是:来自城市,自小吃穿不愁,调皮捣蛋,藐视规则,到部队后敢于质疑上级,生活中油嘴滑舌,带着一股痞气。
而多次出演黑帮杀手的吴京在痞气上自不必说,所以在这部剧里,他如鱼得水。从此以后,军旅题材成为了他的看家本领,当然也导致了其后他“没上过战场,但得了战后创伤”。
三年后,吴京再次执导,《战狼》,这个此后成了他标签的作品问世。
虽然故事基本来自于《特种兵》电视剧,但那句“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在电影院里喊出来的时候,还是很多人燃起来了,此后多年,这句口号不断在互联网流传,至今在很多人眼中也不再是本来的意义。
《战狼》拿下了5亿票房,吴京作为导演终于没有扑街。
同时,该片也贡献了日后被吐槽的名场面:
不是,这事很光荣吗?吴京老师你那么骄傲干嘛?
2017年的《战狼2》则彻底创造了当年的票房神话,43岁的吴京在几起几落后终于跻身一线巨星行列。
说实话,单就影片来看,我觉得《战狼2》还不错,起码是当时国内最出色的商业动作片,故事工整,基本逻辑在线,几场动作戏完成得也不错。
唯一让我感觉莫名其妙的是,雇佣兵大boss跟吴京决战的时候说:你们劣等民族就得被我们优等民族统治。然后吴京暴起反杀,特解恨地在大boss耳边说了句:那特么是以前!
当时我在电影院可以说一头雾水,大哥,这都2017年了,整部电影一直在讲我们多强大,怎么到最后,你又整个霍元甲砸烂东亚病夫的招牌的戏码?
后来饰演雇佣兵的演员表示,吴京的字幕完全篡改了本来的台词,人家压根没提民族的事。这……吴京老师,您这么喜欢踢馆,自己拍霍元甲得了呗,何必这么猥琐呢?
场外吴京的表现也一言难尽。比如他在被问到“有人认为战狼2的战斗场面不够真实”时,仿佛被戳了肺管子一样,突然表情狰狞,回怼到“美国人的片子你怎么不说,不爱看看美国人的片子去,贱不贱呐。”
仔细分析,这个回答是十分胡搅蛮缠。
首先他虚空树立了一个靶子:凡是质疑战狼的人是不会质疑美国电影的。
但问题是人家是否质疑美国片你怎么知道?难道在质疑战狼之前我必须特意把所有个人英雄主义动作片质疑一遍才能发问吗?
随后就是扣帽子,你不爱看战狼,那肯定就爱看美国片,所以你就是崇洋媚外,你就是贱。
明明一句“艺术总需要加工创造”就可以解释的话,吴京非得搞得剑拔弩张。
这套话术在日后的互联网上也被不少网民活学活用,你批判侵略者,他们问你别的国家搞侵略的时候你怎么不说,然后因为没见你说,所以你必然是那个国家的走狗,你必然就是跪久了站不起来。
所以当在网上看到这些人撒泼打滚时,我脑海中总会浮现吴京撇着嘴的影子。
不过在当年,这些话是没法说的,一说就是“跪久了”、“贱不贱呐”,吴京已经不再是一个演员,而是一面旗帜,他的赢也不只存在于电影里,而是全方位的大赢特赢,代表国家去赢,他是赢学化身,是电,是光,是主旋律的神话。
战狼也不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甚至影响了,算了,不说了,都是那几年过来的。
4.2025?我怎么成小丑了?
用一句说烂了的话,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到了今年,吴京看上去该结账买单了。
想解释的话,合理理由不少。比如曾经被视为“很酷很Man”的大男子主义诸多发言,如今在女性主义视角的审视之下,就成了“有毒的男子气质”的典型语录。
再一个,大家发现自己确实赢不动了。
2017年,大家花团锦簇,手中的房子不断看涨,跳个槽涨薪30%是常态,所以大家敢于背负30年的贷款也要买房,可能现在紧张点,但过几年都不是事。
人们都认为一年比一年好是常态,是天道,毕竟过去几十年都是如此。
但放眼历史长河,“越来越好”的几十年很可能只是偶然,只是我们恰好生在了这几十年里,错把刹那当成了永恒。
而如今看着房价不断下跌,自己找个工作都费劲的人们,在看到吴京摇头晃脑大赢特赢的时候,除了心生厌恶,也想不到别的了。
(图)这首在2014年登上春晚的歌曲如今听起来充满嘲讽
大家都好的时候你吹吹牛逼就算了,现在都这样了,凭什么你一直赢?
另一个,大家发现自己被忽悠了。
《战狼2》片尾出现了中国护照,并在上面显示了人们耳熟能详的那段话。
其实这段话源自于互联网2.0时期的谣言,说美国护照后面都写这句话,后来也被戏称为“美国霸气小护照”。
把吹捧美国的谣言用在中国护照上,谁能说吴京缺乏幽默感?
最大的危害是真有人信了,可能会有人说:电影不是虚构的吗,观众信了那得赖观众啊,你怎么这也能怨上吴京?
问题是他在电影外也是这么说的啊,在采访中、路演中,他不止一次信誓旦旦地说过:中国护照可以把你从世界的任何地方带回来。
所以也不怪年初演员王星被骗后,一群人跑到吴京微博下质问,当初你说的掷地有声,不会跟酒桌上“出事了找我“一样,酒醒之后就不算数了吧?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当年的吴京借着全民热衷宏大叙事的东风扶摇而上,也自然得在民众感受经济寒冬的时候迎接这些嘲讽和调侃。
况且,名和利他都收了,无非是被网友找找乐子,总的来说,他还是赢麻了。
在二次赴港期间,吴京曾经出演一部名叫《黑拳》的电影,主角几乎就是他本人:全国武术冠军,为了电影梦闯荡香港。
在片中,他说:我要成为下一个李连杰。
如今起码在大陆范围内,他的财富和名头可能已经超过了师兄李连杰,但他可能早忘了成名后李连杰对他说的话:夹起尾巴做人。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