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香港新股集资额,瑞银料高达2000亿元
排队赴港上市的公司络绎不绝,瑞银全球投资银行部副主席及亚洲企业客户部联席主管李镇国表示,该行预计今年香港新股市场集资额高达2,000亿元,有机会上试2,500亿元。他又预期,美国投资者下半年回归本地新股市场的情况将会更加明显。现时新股市场畅旺,他指保荐人费用与以往相若,但整体佣金费率下跌,直言“竞争大了,行内用收费作为竞争条件。”
对AI、消费品及医疗股等感兴趣
根据联交所数据显示,自年初至上月底止,受理的新上市申请达283宗,当中主板及GEM板申请分别有237宗和10宗。李镇国表示,关注美国基金回来本地新股市场的情况,美国投资者今年初起陆续回来,预计有关情况下半年将更加明显,即是美国长线基金和对冲基金更加活跃,因为其现时对中资股的权重占比低,而香港是今年全球表现最好的股市之一,故有压力要做一些部署。
他提及,以往美国基金参与香港新股发行量占3、4成,现时可能约2、3成,预计美国基金对人工智能(AI)概念、消费品、医疗、工业科技等公司感兴趣。
未来更多国际企业赴港上市
他认为,未来1年有更多国际企业赴港上市,包括来自东南亚、中东和欧洲,希望下年有些欧洲公司赴港挂牌,而这些欧洲公司都在研究中。他指欧洲公司会考虑香港作为上市选择地之一,因为英国市场的流动性和表现不是特别好,以及有公司希望接触到北水资金,涉及的公司主要是消费和工业类相关行业,部分公司没有内地背景、但有计划来亚洲发展。
本地新股新规自上月4日生效,当中市场焦点为回拨机制的变更。联交所提供两个选项供发行人选用,机制A为将公开发售初始比例定为5%,并按超购认购倍数而进行相应的回拨,最多可令公开发售增至35%。机制B容许发行人将公开发售初始比例定为10%至60%之间,并无回拨机制,但可酌情重新分配股份。
“回拨给散户讯息不是那么好”
由新规生效至今,已有4只新股完成挂牌,当中3只新股均使用机制B,并将公开发售比例定为10%。被问及使用机制B的发行人会否酌情重新分配股份,他表示应该不会,因为“反而回拨好似觉得你机构不够单,给散户的讯息不是那么好”。他认为,在新机制下,发行人申请回拨豁免的情况会减少,因为机制B已可令公开发售占比固定在10%,以更加配合市场的需求。
他指出,该行的机构客户认为是次谘询总结“很合理、很平均的水平”,而客户选择回拨机制时会考虑发行规模、基石投资者的参与度,以及自身行业性质。他解释基投参与度方面,如果发行人本身的基投比例较高,达一半或以上,可能会选择机制B,以确保建簿配售的份额。在该情况下,若然选择机制A,当公开发售认购反应热烈时,便会触发公开发售及基投部分的回拨。
消费相关新股或选择机制A
自身行业性质方面,他指出,如果发行人的品牌是与消费相关,广为人知,有机会选择机制A,以吸引更多散户认构。他提及,“先A后H”的新股更希望招徕一些机构投资者,倾向选择机制B,因为其A股已有很多散户。
另外,联交所规定40%股份分配至建簿配售部分,他表示这可确保有一个足够的份额分给机构投资者,令他们更加愿意去做股票研究,而非“只有一成(可供认购),那么多人去争”。
来源 | 星岛头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