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零磁介入医学实验室在沪成立,推动疾病超早期诊断

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建成团队研制的零磁医学成像设备,以 “无创、无辐射、高精度” 的显著优势,为心脑疾病早期筛查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2025年8月30日,全球首个零磁介入医学共建实验室在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正式揭牌成立。该实验室由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科学装置研究院、杭州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与杭州零磁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共同组建。

 

这是全球首个零磁介入医学共建实验室,标志着我国在极弱磁功能信息医学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零磁医学什么?

 

零磁医学,正式名称为极弱磁功能信息医学,是一种在近零磁环境下,利用量子自旋磁场测量技术,精准检测人体组织器官自身磁场信号的前沿医学领域。

 

它能够实现人体功能信息的高精度获取与高分辨成像,对疾病进行超早期无创诊断,属于未来前沿医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与传统医学影像技术相比,零磁医学具有无创、无辐射、高精度等显著优势。它能够检测如心脑磁等人体微弱磁场信号,与现有结构成像技术形成互补,构建更为完整的人体健康检测体系。

 

从强磁场到极弱磁场的演进

 

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建成指出:“强磁场催生了核磁共振等革命性技术,而极弱磁作为磁场是 ‘从0到1’的新科学发现”。

 

房建成院士团队自2008年就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极弱磁测量技术的探索。他们依托超高灵敏量子精密磁场测量及高性能磁屏蔽两大核心技术,牵头研制了我国首台零磁医学成像设备。

 

该设备创造了极弱磁灵敏度的世界纪录,并获批多项国家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奠定了我国在零磁医学领域的国际领跑地位。

 

零磁介入医学的独特价值

 

零磁介入医学是最前沿零磁医学与先进介入医学的结合。它在国内外首次提出基于人体自旋量子传感的功能结构医学和生物信息学,实现器官组织的超早期干预与修复。

 

这种新型医疗技术能够完成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和生物信息学的一体化诊疗,为疾病超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全新手段。

 

特别是对于心脏疾病和脑疾病的早期筛查和治疗,零磁介入医学提供了更为精准和及时的依据,有望大幅提升这些疾病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未来应用前景

 

零磁介入医学技术的发展将助力上海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为上海乃至全国介入医学发展注入新动能。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推广,零磁介入医学将有望成为未来医疗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为更多百姓健康带来福祉。

 

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建成认为,这不仅将为上海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注入新动能,更能为全国介入医学发展带来革命性变化。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