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冠军,创想三维还没打出未来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创世造物一直是人类的终极愿望,在电脑数字化技术出现后,尤其3D打印的横空出世,让这一梦想变成现实。如今只要拥有一台3D打印机就可以在家实现造物自由。从科幻走向现实,3D打印的商业化之路越走越宽。

近期国内知名3D打印机制造商创想三维赴港IPO的消息引起了外界极大关注。据招股书披露,此次IPO创想三维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研发投资、海外运营、品牌推广和渠道建设三方面。

很明显,创想三维想在3D打印市场爆发之前提升竞争力,进一步抢占市场。8月初创想三维还发布了K2、K2 Pro两款中高端机型,丰富产品矩阵。产品“上新”无疑增加了闯关的底气,只是如今3D打印市场搅局者不断涌现,创想三维的发展之路谈不上一马平川。

第一名成色不足

2009年熔融沉积打印技术专利到期,就此拉开了3D打印消费级市场商业化大潮的序幕,一大批民用3D打印厂商接连涌现。彼时国内3D打印机市场均被欧美品牌占据,价格昂贵精度不高,消费者怨言颇多。

2014年陈春、刘辉林、敖丹军、唐京科四位志趣相投的85后,筹集了30万元资金成立了创想三维,决定生产研发家庭3D打印机,专注桌面级市场。

公司成立的第二年就发布了首款产品CR-i3。该款打印机并没有在内地销售,而是把首发地选在了经济发达科技氛围浓厚的香港。果不其然,CR-i3一经上市便取得了开门红,让创想三维赚到了第一桶金。

500

在此之后,创想三维一边做着代工生意,一边忙着新品研发。2016年发布了全新一代3D打印机CR-10,通过跨境电商销往海外市场。因其售价仅为500美元,超高的性价比直接俘获了海外消费者的芳心。

许多欧美3D打印爱好者还将CR-10打印视频上传到YouTube,成功把CR-10月销量带飞到2万台。2017年创想三维乘势追击,开始打造自主品牌,并于2019年在海外招募经销商组建服务中心。

深耕海外市场给创想三维的商业化之路打开了一扇广阔的大门。据灼识咨询数据,以2020—2024年累计出货量计算,创想三维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级3D打印公司,出货量合计440万台,市场占有率为27.9%。

跻身赛道头部阵营,创想三维自然有了质的飞跃。2022—2024年,收入由13.46亿元增长至22.88亿元,年均复合增速高达30.37%。不过在盈利能力上却差点意思,2024年净利润8866万元,同比下滑了31%。

实际上,别看创想三维跑出了规模,但这个“第一”的名头颇有些名不副实。4年的累计量反映的是一个长期结果,而不是当下的现状。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2024年创想三维出货量约为70万台,市占率为16.9%,位居行业第二。

这个成绩虽然还不错,但和第一名的拓竹相比少了约50万台。与身后的纵维立方、智能派也没有拉开太大距离,三者市场份额差距不到5个百分点。显然随着3D打印市场的快速发展,竞争格局日益复杂多变。

例如今年4月安克创新在Kickstarter发起了首款3D纹理UV打印机E1众筹项目,两个月时间筹得金额4676万美元,创下了平台纪录。不可否认创想三维近些年取得了巨大成功,只是不断出现的新对手也令其压力陡增。

走不出小众隐忧

可能很多人认为3D打印是近二十年才出现的新鲜技术,实际上早在1892年法国人Joseph Blanther就利用层叠成型原理制作出了三维地形图。后续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钻研,1986年美国科学家查克·赫尔结合光学技术开发出了第一台商业3D印刷机。

如今随着AI的到来,3D打印产业进入井喷期。2024年全球消费级3D打印市场规模已达41亿美元,预计2029年将增长至16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3%。身处新兴蓝海赛道,创想三维无疑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然而现实可能并非如此。

500

近些年3D打印在投资市场炒得火热,但距离全面普及还有很长一段路。而且行业面临着生态场景偏少、受众人群狭窄的难题,说得直白一些3D打印还是个小众市场。

当然赛道小有小的好处,能够依靠产品快速出圈。目前创想三维已经跨过了这一步,但是想要再往前多走几步就不容易了,因为市场需求就那么大。

当下消费级3D打印市场的现状是海外卖爆国内平淡。创想三维的主战场自然也在欧美等发达国家。2024年北美、欧洲地区销售额占比合计51.1%,中国市场只贡献了29.1%的收入。

赚外国人的钱固然很好,大疆、安克创新、影石都是如此,但关键是创想三维在赛道里还没有绝对的统治力。现如今消费级3D打印机市场CR5全都来自中国,均把眼光放在了海外,对创想三维造成的影响便是境外销售的增速放缓。

例如2023年北美地区收入实现了三位数增长,而去年这一数据仅为9.7%。与此同时,近两年中美贸易摩擦频繁,关税战没完没了,这会导致创想三维的海外客户存在流失风险。

海外经营环境有变,不少厂商开始把眼光收回国内。事实上,在AI和谷子经济的加持下,中国3D打印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繁荣。例如不少中小学校都开设了3D打印设计课程,模型爱好者们也逐渐认可国产设备来进行创作。

深挖国内市场照样能赚大钱,不过尴尬的是,创想三维近三年国内业务反倒进入了负增长。去年中国地区(包括香港、澳门及台湾)收入6.67亿元,相比2022年下滑了0.78%。今年一季度国内销售额依旧没有看到增长。

出现这种情况无非就是三个原因:一是品牌知名度不够,二是渠道不给力,三是产品力薄弱。不管是哪一点都说明创想三维的3D打印生意还未羽翼丰满。

扩圈还需软生态

今年4月9日是创想三维成立11周年的日子,在这一天创想三维分别在中国深圳、美国底特律两地举办了周年庆典,并发布了光固化3D打印机、激光雕刻机、切片软件、创想云平台等众多春季新品以及全新的品牌IP形象。

显然,创想三维不想将自己定义为3D打印机制造商,而是成为行业生态的领导者。例如在产品上,有意重点培养激光雕刻机、3D扫描仪两个新业务,和3D打印机形成更加完整的硬件结构体系。

500

2024年二者收入合计3.71亿元,营收占比为16.2%,相较2022年提升了11.3个百分点,多元化发展效果明显。在战略思路上创想三维没有问题,利用丰富的生态内容留住消费者,进而拉动硬件设备和耗材的销量,但关键是其核心业务3D打印机本身还存在诸多短板。

基本盘尚且不稳,新业务处在萌芽,想要让生态实现良性循环注定不太现实。况且生态的构建不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考验的也是厂商的技术实力。而技术实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产品的上下限。或者说产品必须在同级别中能“打”,才能将品牌立起来。

众所周知,创想三维的3D打印机以性价比出名。招股书显示,2024年以前其3D打印机平均售价在2000元以下。亲民的价格确实能快速打动消费者,但是3D打印机不同于显示器、笔记本电脑这类成熟的数码产品,更注重实用体验感。

在中低端领域厮杀,大家硬件水平都在一条起跑线上,最终一决胜负就是产品能否快速上手,对新人是否友好。可惜的是创想三维还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

例如很多网友吐槽创想三维的3D打印机存在噪声大、喷嘴爱堵、切片软件参数不准确等问题。站在消费者角度,需要的是一台省心省力、易操作的智能机床,而不是经常出现问题、总打补丁的数码智障。

除此之外,专注中低端市场也让创想三维失去了想象空间。拓竹为什么短短几年就快速崛起,一方面初创团队人员均出身于大疆,在机械力学、运动控制、视觉AI等领域有较强的技术积累;另一方面产品定位于中高端市场,避免了竞争的同时保障了良好的利润率。

好在创想三维在今年终于开始发力中高端领域,推出了Hi、K2等多款产品,誓要和拓竹掰一掰手腕。树立行业标杆的愿景很好,不过能否找回以前的王者风范还有待时间观望。

结语

3D打印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建筑、珠宝、教育等诸多领域。无论是在B端还是C端,3D打印都展现了强大的活力。创想三维作为消费级3D打印的佼佼者,拥有其他企业没有的先发优势。

想要把这份优势扩大,成为行业领跑者,在生态的打造上就必须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当下创想三维在硬件、制造层面无话可说,但是在软件上还有诸多不足。只有把产品做到“傻瓜式”操作,化繁为简,创想三维才能打出美好未来。

【天眼查显示】深圳市创想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曾用名:深圳市创想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成立于2014年,创想三维成员,位于广东省深圳市,是一家以从事通用设备制造业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39341.2551万人民币,超过了99%的广东省同行,实缴资本8462万人民币,并已于2021年完成了股权融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