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家电增速放缓,女帅高玉玲如何力挽狂澜?

在家电市场风云变幻的当下,海信家电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随着原总裁胡剑涌的突然离职,以及新任总裁高玉玲的上任,这家老牌家电企业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500

2025年7月30日,海信家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0921.SZ,0921.HK,以下简称“海信家电”)对外宣布,胡剑涌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总裁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职务;朱聃因工作调整辞去董事及战略委员会委员职务,两人辞职后均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此外,公司聘任董事高玉玲兼任总裁,提名方雪玉为执行董事候选人,殷必彤当选公司职工代表董事。

胡剑涌,这位在海信集团效力30年的元老级人物,其职业生涯本应是一段辉煌的篇章。然而,在其掌管海信家电白电业务期间,公司业绩却出现了明显的滑坡。数据显示,公司家用空调2023年零售量同比增长6.5%,零售额同比增加7.5%,2024年零售量同比下滑1.7%,零售额同比下滑2.1%;2024年国内冷柜市场零售量同比下滑2.1%,零售额同比下滑5.1%,期间历经连续三季度下滑;2025年上半年厨卫大电零售额同比增长3.9%,增速放缓。这一系列数据,无疑是对胡剑涌管理能力的严峻考验。

尽管海信家电官方称胡剑涌的离职是出于“个人原因”,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背后或许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问题。作为总裁,胡剑涌在任期间未能有效扭转公司业绩下滑的趋势,反而让海信家电在家电市场的竞争中逐渐失去了优势。而其薪酬的大幅下降,更是从侧面反映了其岗位目标完成度难以令董事会及股东满意。据企业年报披露,2024年海信家电董监高普遍降薪,其中胡剑涌的薪酬下降最多,2024年的薪酬为406.13万元,较2023年减少了323.36万元,降幅高达44.33%。

近日,海信家电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盈利增速有所放缓。天眼查App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3.40亿元,同比增长1.44%,增速较上年同期的13.27%显著下滑;2025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0.77亿元,同比增长3.01%,增速相比上年同期的34.61%也大幅收窄。这是海信家电近6年来,半年报发布营收增速最低的一次,也是近三年归母净利增速最低的一次。

除了并不乐观的业绩,海信家电还面临着严重的财务困境。公司资产负债率持续攀升,2024年已高达72.20%,远超家用电器行业中位值。2025年上半年,这一数字更是上升至73.91%,总负债高达552.98亿元,其中流动负债占比高达95.56%。而账面货币资金仅为51.57亿元,现金对短期负债的覆盖率低至9.76%,这意味着海信家电的短期偿债压力巨大。

更令人担忧的是,海信家电的盈利能力也在逐渐减弱。尽管公司的ROE和ROA高于行业中位值,但销售毛利率和净利率却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024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20.78%,销售净利率为5.53%;而行业销售毛利率与净利率中位值分别为23.03%、6.45%。这表明海信家电在市场竞争中更多地依赖于价格战,而非技术创新和品牌优势。长此以往,公司的利润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发展前景堪忧。

现金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然而,海信家电的现金流状况却令人堪忧。经营性现金流不稳定,公司2023年同比上升163.17%至106.12亿元,2024年又同比下降51.64%至51.32亿元,略低于2020年59.63亿元。投资性现金流持续净流出,虽然流出规模有所收窄,但仍显示出公司在资本开支方面的谨慎态度。而筹资性现金流则由正转负,2024年大幅流出51.21亿元,表明公司可能已进入债务偿还与分红回馈周期,未来融资能力将受到严重限制。

在胡剑涌离职后,海信家电迎来了新任总裁高玉玲。这位44岁的女性领导者,长期深耕于海信集团,拥有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然而,面对海信家电当前的困境,她能否力挽狂澜于既倒,仍是一个未知数。

高玉玲的上任,或许预示着海信家电未来战略重心的转移。从激进扩张转向稳健经营与财务优化,这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然而,要实现这一转型,海信家电需要在成本控制与价值提升之间找到平衡点,这并非易事。特别是在空调领域,海信家电在国内市场仍处于二线梯队中的领先位置,与一线品牌尚有明显差距。而在海外市场,公司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压力。

海信家电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新任总裁高玉玲的上任,或许为公司带来了一丝希望。然而,要真正扭转乾坤,实现从规模到效益的战略转型,海信家电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智慧。在未来的道路上,海信家电能否走出困境,重拾辉煌,让我们拭目以待。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