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沃“生死局”:袁小林难挽新能源败局,品牌价值濒临雪崩
【文/深度评车&财经三剑客】在全球汽车市场风云变幻的当下,沃尔沃这个曾以安全为傲的豪华品牌,正深陷前所未有的泥潭,且在负面困境中越陷越深,前景堪忧。
沃尔沃如今在全球市场呈现出全面萎缩的态势,犹如一座正在崩塌的大厦。在美国豪车市场,7月沃尔沃汽车销量仅为7500辆,同比大幅下滑21.9%,这一数据无疑是对沃尔沃在美国市场地位的沉重打击。欧洲市场更是早已失守,第一季度销量下滑8%,第二季度虽未公开具体数据,但官方报告明确指出销量下滑是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这里也成为了全球裁员的重点区域,裁员的寒风在这里肆虐。
而导致沃尔沃利润大幅缩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关税的增加如同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扼住了沃尔沃的利润咽喉;新能源车型的不景气,让沃尔沃在电动化转型的道路上举步维艰,投入大量资金研发的新能源车型却难以获得市场的认可;卡车需求量的下滑,更是让沃尔沃的业务雪上加霜。今年第一季度,沃尔沃营业利润仅19亿瑞典克朗,同比暴跌近60%;第二季度更是亏损100亿瑞典克朗,与2024年同期82亿瑞典克朗的利润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上半年,沃尔沃全球净亏损高达71亿瑞典克朗,同比下滑177%,如此惨烈的亏损数据,让沃尔沃的未来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中国市场几乎是沃尔沃在全球市场中唯一的亮点,但这块“遮羞布”如今也岌岌可危。今年7月,国内销量实现了同比11%的增长,达到9505辆,但这一增长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这种所谓的“安全感”完全是靠沃尔沃XC60以价换量得来的,2026款车型本应成为沃尔沃在中国市场的救星,然而却因为老车主的抵制以及产品力滞后等问题,并没有受到市场的认可,环比反而下滑了22.4%。这也使得7月的同比增长显得极为单薄,沃尔沃今年1-7月中国销量为71907辆,同比下滑了5%,按照这样的势头发展下去,今年收官销量必然低于15万辆。一旦中国市场进一步失守,沃尔沃将很有可能再度沦为时代的弃子,被市场无情地淘汰。
在新能源时代,沃尔沃的转型之路可谓是步履蹒跚,困难重重。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亚太地区总裁兼CEO袁小林虽然积极主导“纯电+混动”的双动力模式,并推动SMA架构的研发与应用,但受困于发展缓慢与新车型滞销,已上市的新能源车型现已全面扑街。今年7月份,沃尔沃EX30、S90和XC60插混版的销量都只有三位数,EM90更是低至33辆,这样的销量数据简直惨不忍睹。新能源车型的无人问津,让沃尔沃在电动化竞争中远远落后于其他竞争对手,也使得沃尔沃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
随着以价换量策略的失效和新能源车型的失败,沃尔沃的品牌溢价空间已经微乎其微。曾经那个以安全为信仰的豪华品牌,如今已经陷入了品牌叙事的困境。“山寨宝韦华建音响”服务危机、极星溃败并退出中国等事件,让沃尔沃的品牌形象大打折扣。更令沃尔沃难堪的是安全口碑的塌房,今年3月,袁小林还信誓旦旦地宣称“当别人在卷配置时,我们在卷安全感;当别人拼流量时,我们在拼信任值,这才是豪华品牌应有的进化路径”,可在2023年沃尔沃XC60就被美国IIHS实锤“死亡率在同级豪华SUV中最高”。这一事件一度引起车主们的恐慌。加之智能安全方面的滞后,高阶驾驶辅助系统的缺失,沃尔沃早已不能和安全划等号,安全信仰已经轰然崩塌。
而在今年3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召回信息,其中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大庆沃尔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和沃尔沃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决定自即日起共计召回汽车13728辆。
此次沃尔沃召回的车辆均为新能源车型,包括部分国产插电式混合动力-短续航XC60汽车、部分国产插电式混合动力-短续航S90汽车、部分国产插电式混合动力-短续航S60汽车、部分进口插电式混合动力-短续航XC90汽车。
本次召回范围内的部分车辆,由于高压动力电池的制造问题,电芯内部可能发生短路。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电池模组热失控,存在安全隐患。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沃尔沃已经开始裁员来降本增效,但这无疑是一个死胡同。品牌一旦陷入这个恶性循环,别说进入资本市场,如何生存都成为了难题。也许留给沃尔沃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同样留给袁小林的时间也不会太多。他能否带领这个百年老品牌走出困境,重新找回曾经的辉煌,还是一个未知数。沃尔沃的未来就像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如果不能及时找到正确的方向,这个曾经的豪华品牌或许将永远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