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双卡双待,你不知道的秘密

500

大家是不是觉得双卡双待就是简单地插两张卡,用两个号码,不过这个看似简单的功能,背后藏着很多你不知道的秘密。

2000 年,芬兰的 Benefon 公司就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双 SIM 卡手机 Benefon twin。

500

不过这部手机由于当时技术的局限性,使用体验并不是太好。

真正让双卡双待功能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火起来的,是 2000 年代来自中国的手机厂商。

得益于联发科等国产芯片制造商提供的低成本芯片方案,双卡手机的制造成本大大降低,使得这项功能得以迅速普及。

2005 年底,中国联通和宇龙酷派联合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双卡双待智能手机:酷派 728。

500

此后,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品牌将双卡功能应用到中高端手机上,并逐渐普及到全价位段。

这股风潮甚至造就了当年移动厂商的崛起,像著名的有龙旗科技、天珑移动、闻泰科技,它们凭借双卡功能满足了大量用户的实际需求,从而抢占了可观的市场份额。

500

那么,为什么双卡双待功能会在中国市场成为一种刚需并如此流行呢?

这背后存在几个重要因素。

首先,国内各个运营商的套餐资费差异巨大,就像移动大部分流量套餐都很贵,而像电信联通的流量套餐就便宜了许多。

很多用户为了节省点话费,就会选择同时使用两张卡,一张当用来绑定各种信息的卡当主卡,另一张卡用来当流量卡。

还有一个现象就是许多用户有将工作和生活号码分离的需求,双卡双待完美解决了这种号码管理上的便利性,让用户能够更好地平衡个人与职业生活 。

此外,不同运营商在不同区域的信号质量和网络覆盖范围存在差异,双卡功能能让用户在不同地点都能有更可靠的网络连接,避免因单一运营商信号不好而导致无法上网,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使得双卡双待成为中国消费者普遍接受和强烈需求的功能,这种强大的市场需求,甚至能够影响全球科技巨头的决策。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苹果。

我们都知道,iPhone 在双卡双待功能上推进是比较慢的,直到 2018 年的 iPhone XS,苹果才首次在其手机中加入了双 SIM 卡支持 。

更有意思的是,为了迎合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中国版 iPhone XS 甚至提供了两个物理 SIM 卡槽,而其他国家发售的 iPhone 则多采用物理 SIM 卡与 eSIM 的组合 。

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市场对双卡双待的巨大需求和影响力,甚至能让苹果这样的以设计统一性著称的巨头,为了市场份额而做出本地化调整。

那么双卡双待技术原理是怎样的,它是如何实现通信和上网的呢?

其实,我们一直叫的 SIM 卡其实是一串英文名称的缩写,翻译过来:用户识别模块。

500

大家别看 SIM 卡小小一张,内部集成度是非常高的,从结构上看,它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最外层的金属触点,负责与手机的电路进行物理连接,是数据传输的接口,中间是保护性硬胶,为内部核心部件提供保护;而最核心的,则是一颗小小的集成电路芯片。

这颗芯片是 SIM 卡的核心,其中存储了用户独一无二的身份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IMSI 是全球统一编码的唯一能识别用户的号码,它使用网络来识别用户归属于哪一个国家、哪一个电信经营部门.甚至归属于哪一个移动业务服务区,以及一个用于网络鉴权的128位加密密钥 。

500

当手机需要接入网络时,它会通过金属触点与芯片进行一系列复杂的鉴权验证过程。手机向网络发送 IMSI,网络回应一个随机数,SIM 卡芯片则使用其内部的密钥对这个随机数进行加密运算,并将运算结果返回给网络,以证明其合法身份。

500

只有当网络验证通过,手机才能正式接入,进行通话和数据通信,由此可见,SIM 卡是手机连接移动网络的关键。

而双卡双待更是大有讲究,其主要分为两种模式:DSDS 和 DSDA,了解它们是揭开双卡双待原理的关键。

500

DSDS 就是我们常说的双卡双待单通,顾名思义,就是两张 SIM 卡可以同时待机,都能接收电话和短信。

但它的核心在于单通,这意味着当其中一张卡在通话或使用数据时,另一张卡就会暂时离线或被禁用。

比如当你用卡 1 打电话时,这时候卡2就不能接听电话或上网了。数据流量一次只能由用户选择的一张卡处理。

500

DSDS 模式手机内部通常只需要一套射频模块和基带芯片,通过非常快速的软件切换来实现两张卡的轮流待机,这种快速切换在日常使用中几乎察觉不到。

 然后就是第二种模式:DSDA,就是双卡双通。

这是更高级的模式,它允许手机同时使用两张 SIM 卡进行通信,比如一张卡打电话,另一张卡可以同时上网,或者两张卡同时进行高速数据传输。

相比于 DSNS,DSDA 的实现需要更复杂的硬件支持,通常是两套独立的射频模块来分别处理两张卡的数据流。

它还需要满足特定的频段组合和网络条件。只有在两张卡所在的频段形成设备支持的 DSDA 组合时才能激活 。

500

DSDA 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显著提高通信速率,特别是在需要高速数据传输的场景,比如下载大文件、进行高清直播等。通过同时使用两张 SIM 卡传输目标业务数据,可以实现通信速率的提升。

为了避免过度耗电和流量浪费,DSDA 功能还可能结合网络状况、设备温度、电量等多种条件智能开启或关闭。

我们今天之所以能获得流畅的双卡双待体验,还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VoLTE 和 VoNR,它们是实现高质量通话的关键。

VoLTE 是基于 4G  LTE 网络的语音通话。在没有 VoLTE 之前,我们用 4G 上网,在打电话时手机会自动回落到 2G 或 3G 网络,导致通话质量一般,而且通话期间网络会中断。

500

VoLTE 的出现就彻底改变了这一点,它让高清语音和视频通话可以直接通过4G LTE 网络进行,通话质量大幅提升,声音更清晰、更真实。

它实现了通话与数据同时进行,这意味着你可以在打电话的同时,继续用 4G 网络刷视频、玩游戏、发微信,数据服务不会中断,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 DSDS 的痛点,这对于双卡用户尤其重要,比如你用副卡打电话,主卡的数据网络也能保持畅通。

500

而 VoNR,则是 VoLTE 的 5G 版本。

 它直接通过 5G SA 网络提供更高质量的语音和视频通话。VoNR 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在语音通话期间同时使用5G数据,确保不间断的高速体验。

500

聊完了 SIM 卡我们再来聊聊与之对应的卡槽,在按键机时代,你需要打开手机后盖,甚至取下电池,才能看到 SIM 卡槽,然后像装电池一样把 SIM 卡塞进去。

那时候的卡槽通常是固定在手机内部的,没有现在这种方便的卡托设计。虽然这种设计相对牢固,但更换 SIM 卡就非常麻烦,而且一旦卡槽损坏,维修起来也更复杂。

500

然后随着技术的发展,SIM 卡开始了一场“瘦身运动”。

它从信用卡那么大,一步步缩小,先是变成了 Mini-SIM 卡,接着又缩水成了 Micro-SIM 卡,比 Mini-SIM 小了一圈,像个小邮票。

而我们现在手机里最常见的,就是 2012 年问世的 Nano-SIM 卡,它已经小到几乎只剩下那块芯片和一圈塑料边了。正是 SIM 卡尺寸的不断缩小,才为手机内部腾出了宝贵的空间,让双卡双待的物理实现成为可能。

500

与此同时,卡槽的设计也从内部固定式,逐渐演变为我们现在熟悉的分离式卡托,为了节省空间,很多手机采用了双面卡槽的设计,也就是将两张 Nano-SIM 卡分别放在一个卡托的正反面。

500

还有一些手机采用了“与或卡槽”的设计,在 vivo X5Max 首发搭载。

500

这种卡托是在一个金属片上开凿出两个卡托口,分主卡槽和副卡槽,主卡槽常规下仅能放置一张 mirco-SIM 卡,而副卡槽可以选择放置 nano-SIM 卡或 TF 内存卡,让用户在双卡双待和海量存储上做选择,还有一种与之相对的,是独立三卡槽设计。

500

这种卡槽拥有三个独立的插槽,可以同时容纳两张 SIM 卡和一张 Micro SD 卡,互不影响,它完美地解决了与或卡槽所带来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难题,但这种设计通常会占用手机内部更多空间,所以并没有很多机子使用。

500

从这些卡槽设计的演变,可以看出手机厂商在有限空间内实现双卡功能的努力和巧思,也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

双卡双待功能虽然方便,但它其实有点小缺陷,就是相比于单卡手机,双卡手机通常会略微更耗电。造成这种额外耗电的原因有几个方面。

首先是每张 SIM 卡都需要独立连接到网络并与基站保持通信,这意味着手机必须同时处理两个网络连接。

500

即使在 DSDS 模式下,两张卡在待机状态下也会持续与各自的网络通信,从而增加功耗。尤其在信号较弱的区域,由于手机需要更加努力地维持两个 SIM 卡的连接,这种功耗会更加显著 。

其次是单独的数据跟踪:有些用户会将一张 SIM 卡专用于数据流量,另一张 SIM 卡则用于通话和短信。手机必须持续分别跟踪数据流量和通话流量,这会增加电池消耗 。

同样,如果手机支持双卡双通 DSDA 模式,并且两个连接都处于活动状态时,可能会导致电池更快耗尽,因为这需要更多的射频模块和处理能力同时工作。

随着 SIM 卡的变化,手机卡槽也在变化,未来可能也不需要实体卡槽了,因为现在最新的 SIM 卡形态是 eSIM,即嵌入式SIM卡,它不是一张可以插拔的实体卡,而是一个集成在手机内部的芯片,用户无需更换实体卡,只需通过网络下载运营商配置文件即可使用,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虚拟的 SIM 卡。

500

eSIM 的出现,带来了多方面的革新。它能够解决卡槽占用大量手机空间的难题,为手机设计师腾出宝贵空间,传统的物理 SIM 卡槽是手机设计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因为需要在手机侧面开孔嘛,容易进水和灰尘,从而影响手机的防水防尘等级。

500

而 eSIM 的嵌入式设计,彻底消除了这个物理开孔,让手机的密封性更好,理论上能实现更高的防水防尘等级,也减少了因物理插拔或卡槽损坏导致的故障。

同时,eSIM 极大地提升了用户切换运营商的便利性,尤其方便出境旅行时添加当地数据套餐,由于没有物理插拔部件,eSIM 在恶劣环境下也更稳定可靠。

好了,SIM 卡这项看似简单的功能,实际上是一个集硬件、软件、网络协议和运营商服务于一体的复杂生态系统,其持续演变正是为了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通信需求。

500

而未来,随着 eSIM 的全面普及,将 5G 技术或者即将到来的 6G 深度融合,我们或许真的能告别实体卡槽,迎来一个更加智能、无缝、无感的连接时代。

500

最后,大胆的想象一下,未来你的手机将不再有任何物理卡槽的束缚,换号、换套餐、出国漫游,都只在指尖轻点之间完成,这一天大家觉得还有多久到来呢?

来源:科技狐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