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撤销权”,让49亿美元打了水漂?
出处 | 有理儿有面
眼瞅着九月底财政年度就要结束,特朗普又干了一票大的,他突然使出传说中的“口袋撤销权”,直接把国会批给外国的49亿美元援助款给“吞”了。
特朗普28日致信国会众议院共和党籍议长迈克·约翰逊,称他不会动用国会已批准的49亿美元对外援助,计划停止向15个国际项目提供资金。
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29日早上在社交媒体X平台公布了该信。
总统的一句话,就能让国会批准的49亿美元援助资金瞬间“蒸发”?
这操作简直比变魔术还神奇,国会那帮老爷们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钱就打了水漂。
更让人震惊的是,白宫动用了一项近50年都未曾使用的预算手段——“口袋撤销”,直接绕开国会,单方面叫停了拨款。
问题来了,什么是“口袋撤销”?
总统在财政年度临近结束时向国会提交请求,要求不再动用已批准的资金。
由于本财年将于9月30日截止,而国会无法在45天的法定期限内作出回应,相关资金最终将自动失效。
这意味着,国会失去了对支出的实质控制权。
简单说就是:总统提议国会取消某些资金,但如果国会不理,他就先把钱“揣兜里”,拖到财政年度结束,钱自然就花不出去。
这样一来,国会即便不同意,也只能眼睁睁看着预算到期作废,钱就“省下来啦!”。
一句话:钱在国会口袋里,但遥控器被特朗普抢走了。
如果白宫将此举标准化,便可有效绕过国会对关键支出的决定权,并可能从众议院和参议院手中夺取部分支出控制权。
乍一看,这似乎是“美国优先”的正当操作,但其实仔细想想就会发现不对味了。
这事是哪里不对味?
这手操作听着挺聪明,但问题是,美国政治讲究“三权分立”,国会的拨款权就是立法权的核心。
总统绕过国会,不就是明晃晃削它的权吗?
更关键的问题在于,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一场关于权力划分的宪政斗争。
美国宪法明确规定拨款权属于国会,而总统的执行权不应包括单方面否决已通过立法的支出。
华盛顿的财政权,就像家里的大钥匙,历来握在国会手里。
总统可以提方案,可以谈判,但钱由谁批、怎么花,得走国会程序。这是一条政治铁律。
偏偏,特朗普就是喜欢用总统权力去挑战制度边界。
这招玩得那叫一个漂亮,国会就像个被蒙在鼓里的冤大头,钱批出去了才发现总统在背后偷偷按了撤回键。
只是,这种操作方式对制度本身是一次冲击。
国会山的议员们很清楚,如果这破例一次,下次还会更容易发生。
财政权力一旦被行政部门蚕食,对美国“三权分立”的老框架来说,不是小修小补的问题,而是结构性松动。
从另一个角度看,特朗普不在乎这套制度的稳定,他是在用每一次争议事件强化个人政治形象。
让支持者看到,一个和国会硬刚,敢切掉“无谓开支”的总统形象,这正是选票的素材。
这场因对外援助引发的争斗,迅速激化了美国两党的对立。
民主党人气炸了,就连部分共和党人也看不下去,直指特朗普此举“违法”。
参议院民主党领袖舒默直言,这根本是要迫使联邦政府在九月底停摆。
甚至有媒体干脆用“特朗普要当国王”来形容。
这一下,国会山的空气骤然紧张。
本就临近10月1日政府关门的最后期限,白宫闹这一出,让跨党派的临时拨款谈判更悬了。
民主党骂他搞独裁,共和党嫌他太狂妄,可人家特朗普压根不在乎,反而很享受这种“你们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感觉。
美国人最喜欢在别的国家念叨“制衡”“民主”,结果自己这边总统公然把国会当摆设,倒真有点讽刺。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已不是特朗普政府第一次冻结拨款。
自特朗普今年一月上任以来,已累计冻结超过4250亿美元的资金,并陆续裁撤多个联邦机构,包括7月正式关闭的美国国际开发署。
这一连串动作,不仅冲击国内政治平衡,也严重影响国际组织的运作。
受影响的项目里,有联合国维和经费、人道主义援助、国际发展合作,还有一些用于推广“民主价值”的资金。
美国历届政府哪怕再怎么嘴硬,对外援助至少还算维持表面功夫,毕竟这是美国维持国际影响力的一张牌。现在特朗普这一刀砍下去,基本等于自掘坟墓了。
那些嗷嗷待哺的国家自然心里凉了半截,保不齐以后会对美国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来。
说到底,特朗普的逻辑还是那一套“美国优先”,但目的嘛就难说了。
钱留在家里,不给外面烧。
这在选民里确实有市场,尤其是一些对外援心生不满的基层民众,会觉得总统干得痛快。
但问题是,总统权力并不是无限的,这次“口袋撤销”其实就是在美国制度的边缘上“蹦迪”。
只要国会和法院反应迟钝或者不作抵抗,美国的财政制衡可就要被特朗普慢慢侵蚀掉了。
今天是49亿美元的外援,明天会不会就是教育经费、科研经费?
到那时候,美国总统真就成了“独裁者”手里的一支大笔,想画哪画哪。
所以说,特朗普这步棋,既是政治秀,也是制度测试。
要么国会强硬反制,把权力夺回来;要么大家沉默接受,那美国总统以后可真就有了“口袋里的小金库”。
一句话:特朗普还不是真正的国王,但他确实在试探当国王的可能性。
至于美国能不能守住“三权分立”的底线,这一次,就是试金石。
一边是白宫坚持的“预算节制”和“美国优先”,另一边是国会捍卫的拨款权和国际承诺;一边是总统的法律试探,另一边是宪政制度的边界红线。
这场因49亿美元引发的风暴,早已超越数字本身,变成一场围绕权力、原则和美国角色的全面较量。
说到底,在这场权力豪赌里,特朗普到底是在捍卫“美国利益”,还是在玩火自焚?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