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本科招生遇冷,本科文凭不再是“护城河”?
海报新闻
500多分的高考成绩,在民办本科和公办专科间,崔安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民办本科学费一年至少得15000元,而公办专科的学费每年只要5000元。”崔安东说,相比于选择民办本科,自己在公办专科花更少的钱就能选择喜欢的专业,而且能学到实实在在的技术。
海报新闻记者注意到,近年来的高考录取季,越来越多达到民办本科线的考生,转而投向公办专科院校的怀抱。与此同时,福耀科技大学等一批新型的研究型民办本科高校异军突起,成功吸引了一大批高分考生。
前有“强敌”,后有“追兵”,一些靠“本科文凭”招揽生源的民办本科高校,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三轮征集后仍有30%没招满
民办本科“史上最冷”录取季来了?
2025年招生季,部分民办院校似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寒冬”。
海报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广东省2025年本科普通类第三次征集志愿投档后,该省的湛江科技学院(物理组)仍有2466个缺额计划。而在该校第一次投档中,仅物理组实际投档人数就比计划招生人数少了4486人。
湛江科技学院麻章校区 图片来源:湛江科技学院官网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公开数据显示,历经三次征集志愿,广东省有8所民办高校仍未招满,部分民办院校实际投档人数与计划招生人数相差甚远。
云南、广西、黑龙江等地的民办本科院校也面临着相似的招生困境。7月30日,广西招生考试院发布消息,启动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本科第四次征集志愿。值得一提的是,该省本科普通批第四次征集志愿不受文化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限制,所有未被录取的考生均可填报。参加上述批次征集志愿计划的,除个别公办高校中外合作专业和有特殊要求的专业外,其余均为民办高校。
广西本科普通批第四次征集志愿不受文化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限制
黑龙江省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在该省2025年最后一次本科征集志愿前,黑龙江省招生考试院下调了普通本科批次控制线,历史类降30分,物理类降35分(历史类分数线375分,物理类分数线325分,含照顾政策分)。即便如此,部分学校的缺额比例依然在30%以上。
最终,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江西服装学院、无锡太湖学院、柳州工学院、桂林信息科技学院、南宁理工学院等民办院校在投档线比本科线(物理组)降低39分的基础上,勉强“吃饱”。
南方一所民办高校的招生工作人员向海报新闻记者透露:“民办本科高校在正常批次完不成招生计划很正常,往年通过降分征集志愿,一般都能完成计划。比如去年,我们通过两次降分征集志愿,最后甚至超额完成了招生计划。但今年,经过了三次征集志愿,我们学校还是有近千人的招生缺额。”
考生为啥要放弃读本科的机会而选择专科?对此,马上就要升入大二的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崔安东有自己的考量。
他告诉记者,他最想读的是计算机专业,但以他当时的高考分数,无法选择公办本科高校的相关专业,如果去民办本科高校,每年的学费至少得15000元。光是这四年的学费差距,对自己家来说就是个不小的数目。
“最后,我选择了济宁职业学院云计算专业的3+2贯通培养,将来只要通过大三的转段考试,就能到对口的临沂大学读我喜欢的本科专业。”崔安东说,经过大一这一学年的学习,他发现很多授课老师有做企业项目的工作经验,能手把手教给他很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学费高、就业率低
民办本科高校陷入结构性难题
很明显,对于很多像崔安东一样的学生来说,教育投入和产出的性价比是他们更看重的。
《2023年全国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调查分析》显示,民办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仅为56.7%,比普通本科高校低8个百分点。除了就业率,更明显的差距体现在起薪上,民办本科毕业生比普通本科毕业生低约1100元/月,比双一流大学本科生的起薪低约50%。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在个人自媒体号上的一篇撰文中指出,民办高校与公办学校不同,因缺少政府层面的投入,学费成为支撑学校运转的核心。面对民办高校的高学费门槛,考生和家长们的“消费”越来越理智了。
陈志文表示,20世纪末至今,公办学校学费标准一直卡得很严,低门槛的学费叠加高等教育普及化,使考生和家长们在上大学这件事上很少思考投资的效益问题。
在陈志文看来,公办本科高校至今尚未遭遇明显的招生尴尬,并非与民办本科高校存在绝对质量差异,而是占了一部分学费低廉的优势。他认为,在灵活机制下,民办高校对市场需求的响应反而更快。比如,民办高校在专业调整上比公办高校更频繁。假如收取同样的学费,民办高校未必输于一些公办高校。
江苏省2025年高考考生王虹在填报志愿时的选择,代表了许多学生对“性价比”的考量。
王虹在今年高考中取得了571分的成绩。但在填报志愿时,她却出人意料地放弃了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公办本科高校,报考了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公费医学生。
对于海报新闻记者的不解,王虹解释说,她之所以放弃本科而选择专科,看中的就是公费医学生项目带来的就业保障。“毕业就能解决就业。”她本人对中医文化很着迷,在她看来,专科学校侧重实操培养,本科学校侧重理论塑造。相比于研究理论,她更渴望掌握一技之长,用专业本领在中医药行业立住脚,扎下根。
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一纸文凭不再是考生和家长们的唯一追求,能够获得实际技能和就业保障变得更加重要。
海报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高考志愿填报期间,越来越多的高分考生宁愿放弃排名高、名头响的大学,也要选择未来就业确定性高的学校和专业。比如,上海海关学院、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在提前批录取中“横扫”多个“985”高校。
新型民办高校异军突起
能否给民办高校走出困境提供“参考答案”?
今年高考招生期间,与普通民办高校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福耀科技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等一批研究型的新型民办本科大学的表现格外亮眼。
福耀科技大学于2025年2月21日获批设立,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图片来源:福耀科技大学官网
福耀科技大学在广西的物理类投档线为616分,超过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双一流高校;在湖南的物理类投档线为635分,直追北京交通大学,超过北京师范大学(国家专项);在江西的物理类投档线617分,比肩厦门大学,超过哈尔滨工业大学。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在浙江省的表现同样抢眼。该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最低投档分数线为656分,超过了吉林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985”高校多个专业,与浙江大学最低分录取专业预防医学的分数线仅差2分。
西湖大学首次通过普通高考在河南招生,录取分数线为674分,最低位次号为1917,多位被录取考生的高考分数在685分以上。在重庆,西湖大学的分数线为669分,最低位次号516,已经跻身C9梯队,位次不仅比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靠前,甚至还高于上海交大医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医学院的录取分数。
在山东省政协委员、高考升学规划专家、乐学网主编娄雷看来,这些新兴民办本科高校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是因为采用“小而精”的办学与培养模式。这些学校既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也不依赖学生学费作为维持其运转的核心收入。他告诉海报新闻记者,这些民办高校的初期招生计划人数通常不多,且学费对标公办院校的低廉收费,既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又向社会释放了一种“不为赚钱,只为育才”的印象。另一方面,这些新型民办高校的主要领导大多是德高望重的学界大咖,其在考生和家长们心目中的信誉度更高,也更容易得到考生和家长的认同。
那么,“传统”民办高校只能坐以待毙吗?如何才能从眼前日益凸显的招生困境中突围呢?
娄雷认为,民办本科高校要突围,首先必须高度重视特色化办学。“不能再办‘大而全’的民办高校了,要有自己的突破口,尤其要和产业紧密结合,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就业质量摆在首位。”
珠海科技学院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娄雷的观点。
海报新闻记者注意到,该校今年的投档最低分是广东省内民办高校当中最高的,甚至超过了部分公办院校。据了解,该校的“校企无缝对接”模式颇受家长和学生认可。比如,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与华为、金山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毕业生就业率超95%,起薪达8000元以上;再比如,文科专业中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通过新媒体领域培养和实践,学生进入头部MCN机构后月薪过万元……
从追求规模扩张到注重质量提升,从注重文凭颁发到关注就业能力,高校的生存法则已经改变。在这个教育变革的时代,每个考生及其家庭都有着基于自身的理性选择。面对眼前这场生源争夺战,民办高校已经到了必须重新思考学校定位与价值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