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施越:全球南方能否超越霸权迷思,重塑国际秩序?

Club提要:在“引领全球南方多边合作:中国与俄罗斯的实践”研讨会上,北京对话特约专家、北京大学助理教授施越发言指出,俄罗斯倡导的“世界大多数”与中国倡导的“多极化”、“普惠包容全球化”形成呼应,共同为重塑国际秩序注入东方智慧。他认为,全球南方的反霸权共识必须超越南北分裂,推动平等合作与理念共鸣。他并强调语言学习与人工智能并行的重要性——文化共情与技术赋能,共同构成文明互鉴的人文纽带。

施越授权北京对话发布讲话全文。

Club Briefing:  At the thematic seminar “Leading Global South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Practices of China and Russia”Shi Yue, Fellow with Beijing Club for International Dialogue and Assistant Professor at Peking University, emphasized that Russia’s advocacy of a “World Majority” resonates with China’s calls for “multipolarity” and “inclusive globalization,” together contributing Oriental wisdom to reshaping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He noted that the Global South’s anti-hegemony consensus must transcend the North-South divide, fostering equality, cooperation, and conceptual convergence. Shi also underlined the parallel importance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cultural empathy and technological empowerment jointly forming the humanistic bond of civilizational exchange.

Shi Yue has authorized Beijing Club for International Dialogue to publish the full text of his remarks.

500

施越在“2025·中俄三亚对话”中发言(图源:北京对话)

我认为,全球南方和多边合作的着眼点绝非“霸权转移”想象下国际政治零和博弈的策略,而是在否定和超越单极霸权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国际秩序。

“全球南方”这个概念一般认为由美国左翼政治活动家卡尔·奥格列斯比(Carl Oglesby)于1969年提出。这个词的上下文是:“几个世纪以来北方对全球南方的统治已经汇聚、产生了一种无法容忍的社会秩序”“越南战争是北方统治全球南方历史的顶峰”。所以,“全球南方”这一概念从提出之初就包含反对霸权主义的内涵。但是在冷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南方”逐渐成为欠发达或者说发展中国家的代名词。实际上,后冷战时代“南方国家”的欠发达与美国主导的霸权体系有着直接的联系。讨论全球南方和多边合作,绕不开对后冷战时代霸权结构的分析。

苏联解体后,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形成的霸权体系必然导致不断寻找体系的敌人,以实现对盟友的捆绑和金融、产业利益的垄断;同时会出于地缘政治利益扶持一系列依附性的政权或组织,挤压地缘政治对手的空间。处于边缘地区的国家往往只能被锁在提供能源劳动力原材料或者中低端工业品,甚至是只能提供消费市场的处境,而且在周期性的资本流动下陷入繁荣和萧条的循环。

500

特朗普的当选选举结果显示了美国政治版图的两级分化现象依然严重

(图源:美联社)

在这一体系下,美国一度垄断尖端军事、工业和信息技术,为全球提供货币,吸纳移民降低劳动力成本,但利润较低的工业门类不可避免外流,这也为中国的崛起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机遇。霸权体系在外部不可避免会产生边缘国家的抵抗,在内部也会出现无法弥合的阶级鸿沟和难以调和的观念体系对抗。美国霸权体系催生了白人右翼思潮和“沉默的大多数”,而他们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特朗普的当选。

当前美欧之间的矛盾正是上述霸权内部矛盾在国际层面的投射。中俄两国都是全球霸权的受害者,也都在与全球霸权体系下生存、斗争和妥协。在这个意义上,中俄都可以被称为全球南方国家,中国也毫无疑问会站在全球南方一边。俄罗斯提出的“世界大多数”(Мировое большинство)概念同样包含对多极化和多样性的倡导。

500

王毅阐释“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图源:新华社)

当前美国政府的变革可能会导向收缩、导向孤立主义,但未必意味着放弃对高科技、全球航道、国际金融规则、关键矿产、全球主要军事力量和媒体资源的控制。正是如此,中国提出了全球治理的主张,即“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我的理解是,我们期待的是多极化并非19世纪大国协调和文明等级论的复归,而是更平等的、也就是更多国家能够参与其中的秩序建构过程;但通向多极化的过程应该有序的,而非陷入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的混乱和战争。我们希望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化,反对世界退回到各国以邻为壑相互隔绝的境地,但同时也反对全球化的成果被一小部分跨国集团精英所攫取,而要尽可能惠及包括北方国家民众在内的大多数人。上述理念是解决冷战后霸权体系问题的重要理念,它对于探索具体路径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需要指出的是,“全球南方”不仅仅是面向亚非拉和发展中国家探讨的概念,其反对霸权主义的宗旨同样需要让美国和欧洲的各界充分理解,因为当前欧美内部的分裂,正是霸权体系的副产品。

500

当地时间2024年11月1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二十国青年峰会、巴西总统府总秘书处在里约热内卢启动”全球南方“国家青年面对面媒体行动(图源:央视新闻)

最后,受刚才汪晖教授的发言启发,我想在“全球南方”的主题下探讨语言学习对于人文交流的意义。上午我们的主持人季莫菲耶夫(I. N. Timofeev)先生提到了他在学习中文。我也是一位俄语的学习者。学习语言的经验告诉我们,人类在过去数万年间都是生活在线下三维世界的生物,通过共同生活产生的共同语言相互交流。因此掌握交流对象的母语对于深化认知、获得直观的感觉(чувство)、培养情感(эмоци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未必意味着语言学习重要性的下降,只是说专业语言学习的侧重可能要有些区别。这个时代对我们来说是语言学习方案路径的多元化以及交流形式的多元化,而且很有可能是带来全球范围内更加深入更广泛人文交流的可能。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