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年来谁著史?
中国人一万年来最悲催的,不是靖康之耻的“两脚羊”,因为那只是身体跪下了、但灵魂没有跪。最悲催的是李鸿章描述现状的两句诗,那是灵魂跪下的惨状,是一种我们都没有意识到的、甚至可能还深以为傲的惨状。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也许21岁时李鸿章这两句诗的本意并非描述现状,但无心插柳柳成荫,却成了当前最深刻的写照。
什么是“一万年来谁著史”?简单说就是,洋人与狗所著的西方史不容置疑。光辉璀璨、绵延不绝一万年的中华文明,都是从外国偷来的,中国人就是人渣、不配活于世界,除非全盘西化、皈依基督。
什么是“三千里外欲封侯”?简单说就是,没有洋人的认证,在中国想当教授、主编,想多了。只有获得洋人的认证,才有话语权、才是权威,没有洋人认证的人,有一个风趣的标签“九漏鱼”,比如本人。当然,这只是蹭个话题。
李鸿章“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这两句诗,所反映的正是某些人的真实写照,他们的灵魂已经麻木到、感觉不到自己的灵魂是跪着的,总觉得自己已经灵魂出窍、飞向光明了,这种高人一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妄念,就是高华、公知、大师们的精神支柱。
近来网上对西方历史的争议颇大,主要有西史全真派(神圣不容置疑)、西史辩伪派(有疑点需澄清)、西方伪史派(中世纪前无历史)。本来,他们的历史是真是假关我甚事,但争议核心在于人类文明的源头,全真派坚持文明西来说,即中国一万年绵延不绝、连续不断的文明,都是从外国传来的,这就跟本人有关了。
外国的事,作为九漏鱼的本人不懂,但中国的事倒是略知一二,为此整理了一份简要清单《中国是人类文明之源(1、远古时期;2、夏商周时期;3、统一国家时期)》,捋了捋我们的先祖,这一万年是怎么走过来的,抛砖引玉、以供参考。
但仍意犹未尽,本篇就文明的定义、中国的文字、中国的金属文明、什么是现代工业文明四个关键问题,多罗嗦几句,不喜勿拍。
1、文明的定义
什么是“文明”?在中国无需定义,因为一万年来中国就是文明,至今仍是,比如亨廷顿就说过“中国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
但在西方就需要定义了,他们需要努力寻找自己身上有哪些“文明”的标签。
➤西方文明的起源
公元1241年4月11日,成吉思汗的长孙拔都率领六万铁骑西征,轻松击败数十万手持木棍的欧洲联军,占据了整个东欧大草原,建立了钦察汗国,开启了蒙古人对欧洲300年的统治。后世评价其对欧洲的影响主要有两点:“黄祸”是欧洲人难以磨灭的梦魇、催生了欧洲文明的萌芽。
为什么拔都不再西进,并非能力问题,实际上,拔都更轻松地击败了西边的孛烈儿(波兰)和捏迷思(德国)的联军。不再西进的原因很简单,西边(西欧波德法等地区)就是一片活跃着原始人的原始森林,没有什么油水,不值。
有人曾问欧洲大文豪歌德,《好逑传》是否是中国小说中最好的一部,歌德断言:“一定不是,中国人有千万部这样的小说,他们开始创作的时候,我们的祖先还在树林里生活呢!”
其实说的就是这段历史,这段西方人自己写的历史。
欧洲南方也不消停。1258年,蒙古军队摧毁阿拔斯王朝首都巴格达,彻底摧毁城市,平民伤亡惨重,哈里发穆斯台绥木被处死,阿拉伯帝国就此灭亡,前后共存在626年。
西方近代的历史发明家们坚持认为,阿拉伯文化源自古希腊、古罗马云云,只是阿拉伯人不那么认为,比如先知穆罕默德就发出最高指示:“知识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只不过,阿拉伯人还是喜欢将中国文明翻译、包装成阿拉伯文明。蒙古人就直率多了,中国的就是中国的,比如蒙古铁骑带到欧洲的丝瓷茶铁。
西方通过接触并消费中国的丝瓷茶铁等文明之物,初尝文明的生活方式,对什么是文明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从而引发十字军东征、马可波罗赴华探秘,并开启了“文艺复兴”(14-16世纪,第一次中学西传)。
也正因如此,西方再癫狂的历史发明家,也不敢声称丝瓷茶等文明的标志出自古希腊。当然,关于铁的起源有过争议,后面展开讨论。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既然文明之物出自中国,那西方与文明有何关系?
➤西方文明的定义
【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高级形态,其定义涵盖物质、社会、精神等多个层面。从历史学和考古学角度,文明被视为人类脱离原始野蛮状态的标志,体现为思想观念的积累、社会分工的专业化及阶级结构的形成。哲学层面则强调文明是“人化”的过程,即人类通过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所达成的智慧与道德进步状态。】
不同时期,西方规定的文明标准也不同:古代文明的是三大核心标准(城市、礼仪建筑、文字),近代文明的标准是工业化,现代文明的标准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基督教国家)、民主化和市场化(非基督教国家)。
☯古代文明的三大核心标准
那么,西方人是如何定义古文明的?克拉克洪提出、丹尼尔普及的三条核心准则:城市、文字和复杂的礼仪建筑。
1958年,克拉克洪在研讨会上提出了文明的三条标准,即城市、礼仪建筑、文字。1968年,丹尼尔在《最初的文明》一书中再次阐述了这三条标准,使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
城市很容易。1887年,德国考古学家海因里希.谢里曼,在埃及一座古代神殿里看到一幅壁画,于是做出了大胆的推断:位于希腊的克里特岛,应该是米诺斯文明的发源地。于是,历史学者亚瑟.伊文思斥巨资买下克里特岛上的一块荒地,1900年春季,伊文思雇了150个人,连续工作了9个星期,那块荒地就变成了“最为宏伟雄壮的诸城之首——克诺索斯遗址”。
礼仪建筑也好办。讲个笑话,西方的“历史”,在中国人看来就是个笑话。
希腊克里特岛山上发现了规模浩大、金碧辉煌的王宫遗址,并挖掘出许多大陶缸,被认定是存放葡萄酒、橄榄油及各种山珍海味、生猛海鲜的容器,足见其辉煌灿烂的文明。因此,克里特岛被西方认定为古希腊文明的起点。
插嘴一说,该岛土地贫瘠,无法种植粮食,只种得出葡萄和橄榄。
后来有西方自己的学者(比如德国学者沃德利克)质疑,那是个“三无”遗址,无水源、无厨房、无马厩,用于王宫似有不妥,更适合不吃、不喝、不出行的人,比如死人。果不其然,后来遗址就摇身一变,考古认定为彰显辉煌文明的“贵族”墓葬区,其实就是死人上山、不占耕地,该岛耕地金贵啊。至于那些大陶缸,那是葬具,因为贫瘠的岛上只有草地和一些灌木,没有树就只能用陶缸做棺材了。
当然,这个“克里特岛迷宫”到底是宫殿还是陵墓?至今也没个定论、仍是个迷。
文字就要麻烦多了。西方人的祖传秘方是,把外国的“文字”搞得早早的。后面展开探讨。
为什么西方人要处心积虑地定出文明的这三条标准(城市、礼仪建筑、文字),因为这三条标准可以精巧地避开中国古代的所有优势。
我们没有外国那些钢筋混凝土建成的“古代”城墙、城门、宫殿、庙宇遗存,所以中国古代没有城市、没有礼仪建筑。因为,中国古代一直使用土木建筑,保存不了几千年。
当然,甲骨文只有3500年历史,远没有外国那些随便就是几千年前的、来路不明的外国文字古老,甚至有公知研究认定,甲骨文是西来的、是我们先祖偷来的。
☯近代文明的标准:工业化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人类文明史从何而起?
过去,人类文明史是西方人在书写,当然就是从西方的视角、以西方为中心,这就导致了人类一万年文明史的严重扭曲。
是时候拨乱反正了。
中西视角对照简表:(缺)
简单说就是:
1、西方“第一次农业革命(新石器时代)”:6000年前西亚野生小麦种植。对应的是中国的“食物革命”,14000年前长江驯化水稻种植,这确实是农业革命。
2、西方“第二次农业革命(青铜器时代)”:古代西亚天然铜块锻造小件。对应的是中国5000年前的夏朝冶铸青铜。“第三次农业革命(铁器时代)”:传说中的赫梯陨铁小刀。对应的是中国3500年前的商初冶铸铁、战国炼钢。从中国视角看,这两次不是什么“农业革命”,而是工业革命的基础“材料革命”,即人工制造非自然的材料。
3、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机械化):18世纪的英国珍妮纺织机。对应的是中国的“机械革命”,2500年前的纺织机、秦国“三化”兵工厂。这确实是工业革命,只不过西方人故意把时间和地点搞错了。
从西方视角来看人类万年文明史,就产生了两个问题:为什么要将生产型经济生硬地分割为农业与工业?机械革命从何而来?
当看到西方四次农业革命的理论时,任何人都会发现,除第一次革命是食物来源的革命(农业革命)之外,其它三次都属工业范畴,即制造自然界并非天然存在的材料,青铜、钢铁、化肥、农药。
西方人干了什么,简单说就是两点:
1、将中国独有的材料革命(青铜钢铁),划归西亚为标签的“农业革命”,删除中国的材料文明。
2、将铁制春秋纺车的“珍妮纺织机”,作为“工业革命”的标志,删除以木制纺车和秦国“三化”工业为标志的中国“机械革命”。
其实,西方划分工农业生产的目的非常明确,农业革命在西亚、工业革命在欧美,中国什么都没有、就是一个人类的小混混。洋人与狗经典的洗脑术,就是将西方人统治世界的时代,起个雅名,叫做“工业时代”,而反过来,工业时代的先进性,就成为西方人统治世界的法理依据。
那么,机械革命又从何而来?西方炮制出一个非常怪异的说法:机械革命起源于瓦特发明蒸汽机。
蒸汽机不是瓦特发明的,且蒸汽机开启的是能源革命、不是机械革命,机械革命开启于2500年前中国的纺织机。因此,洋人与狗在谈到工业革命时,总是含糊地拿瓦特蒸汽机说事,实在迫不得已,才会更含糊地提一嘴,开启工业革命的标志,是那个将中国古代的木制改为铁制的“珍妮纺织机”。
经洋人与狗的灌输洗脑,我们有的人竟深信不疑,秦国兵工厂的流水线是原始落后的农业文明,福特汽车厂的流水线才是现代先进的工业文明,尽管都是“三化(标准化、规模化、流程化)”模式,而且还是师徒关系。
西方工业文明有两大名片,福特流水线代表的现代产业、纽约华尔街代表的现代金融。问题是,金融衍生品的源头是管子的菁茅石壁,做空的源头是管子的齐纨鲁缟,而福特流水线与秦国流水线的区别仅只是用机器取代人力实现工序流转。
是时候重修人类文明史了。因为,西方视角是,工业革命是西方领导世界的起点;而中国视角是,一万年来,中国的产业革命一直在路上。
西方的火靠偷(普罗米修斯)、中国的火自造(燧人氏),文化使然。
☯现代文明的标准:工业化和城市化vs民主化和市场化
如果分析西方现代化的概念,其实讲的是西方在资本主义发展历史阶段,所形成的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主要内容的实践过程,或者说,它其实是资本主义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一个经验性归纳。
也就是说,西方认为自身的现代化,就是城市化和工业化。
但问题是,对非西方的国家,现代化的标准,则改成了民主化和市场化。因为,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早已超越西方的标杆美国,但洋人与狗仍坚持认为,中国如果不全盘西化,就永远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真是著名双标。别当笑话,至今仍有许多冥顽不化的公知、跪族,还坚守这种信念。
2、中国的文字
中国现存15万片甲骨文明确显示,汉字是人类唯一的图形表意文字,是表音文字的基础。
从约翰.韦伯的论文、到埃塞尔.尼尔森博士的专著,许多欧洲学者认为“汉字是上帝的文字”,因为文字是指代表特定含义的图形,而表音文字表的是音、而不是意,其含义需要用辞典来间接地强制关联,因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文字”。即便是传说中的古埃及象形文,虽然象形,但只表音、不表意。
实际上,“欧洲启蒙者”伏尔泰倒是实诚,在其名著《风俗论》中明确指出,700年前(文艺复兴“新拉丁文”之前)欧洲没有文字。
➤汉字是上帝的符号
“上帝的语言是汉语,上帝在伊甸园中创造了亚当和夏娃,教给他们的语言就是汉语。”
首先提出这一观点的是17世纪英国学者、建筑师约翰.韦伯,其《史论:中华帝国的语言是原始语言的可能性》,是欧洲语言中第一篇关于汉语的论文。韦伯在论文中反复强调,在建造巴别塔之前,人们说的都是汉语。因为他通过研究大量的古籍,认为在巴别塔诞生之前,汉语可能才是最接近原始的语言系统,也就是:神的语言。世界上所有的人最初使用的语言就是汉语。
根据《圣经.创世记》里的记载,当时天下人说的都是同一种语言,他们兴建一座高耸入云的塔。上帝为了抑制人们的狂妄野心,将他们的语言打乱。无法有效沟通后,原本团结在一起的人们散落各地,巴别塔的建造也随之中止。
西方人开始编篡历史之前,这一观点就得到了许多西方学者的支持。比如,莱布尼茨认为,中国人显然已经掌握了二进制,并且中国的“太极”和“道”,就像他们的上帝一样,都能预见一切和创造一切。因此莱布尼茨就认为,“中文应该也是神创造的,而绝不是欧洲这种拼音文字。因为拼音文字只能模拟相似,无法达到语言最原始的隐喻功能,也无法给出语言最确切的含义”。所以他认为“拼音文字是语言的堕落。”
1979年,埃塞尔.尼尔森博士经系统研究,在其《创世纪的发现》里认为:4000多年前的亚当和巴别塔时代,甲骨和贝壳上就刻着古汉语这种象形文字,这一定是神创世时教给人类的文字。而西方这种拼音文字,只有在巴别塔被毁之后,才开始流传。
➤表意文字才是人类产生和记录思想的工具
注意,这里说的是文字、不是语言,文字只有中国有,但语言就多了去啦,鸟语兽语都是语言,即用不同的声音、及其不同的组合,表达不同的意思。对于外来语,中文是译意,因为中文有对应含义的文字;其它语言则是译音,因为他们的拼音文字没有本意,无法译意,只能新增字母组合、作为新词。
传说中的亚里士多德说,语言是思想的符号,文字是语言的符号,因此文字是符号的符号。简单说就是,表意文字是人类产生和记录思想的工具。人类有语言十万年,但文字只有三千多年(甲骨文)。语言是口耳传递的信息、文字是手眼传递的信息,本来并无关联。但是,当文字能够保存、并远距离传递的优势凸显后,语言就向文字靠拢,成为文字的注释。因此就产生了次生文字,即拼音文字,用以记录语言对表意文字的注释。
换成人话,表音的拼音文字不是“文字”,只是对表意文字的注释。但问题是,人类只有汉字一种表意文字,所以才被西方学者认定为是上帝所创。
至于什么古埃及、古巴比伦的所谓“图形文字”,酒后一笑即可,不必当真,因为即便是传说中的古埃及象形文,虽然象形,但只表音、不表意,因而两者都是表音文字。
重要的是,9000年前的贾湖刻符,7300年前的双墩刻符,6000年前的杨官寨陶文、庄桥坟刻符、澄湖刻符,4000多年前形成山东丁公陶文、高邮龙虬庄陶文、山西陶寺陶文、骨刻文等成型文字,3000多年前则形成最为成熟、最为系统的甲骨文,一脉相承、绵延至今。更重要的是,汉字几千年的发展,充分显示了造字的思维方式,拼音文字就没有了。
而古埃及、古巴比伦的文字呢,无父无子、空前绝后,标准的“石猴字”,石头缝里蹦出来的。顺便一说,西方人自己的解释,欧洲拉丁语是从22个腓尼基字母“发展”而来,而腓尼基字母出现在公元前1000年。有趣的是,如果想象不出传说中的腓尼基22个字母长啥样,很简单,看看10个天干和12个地支的甲骨文,就都知道了。没错,腓尼基22个字母就是甲骨文。
➤“现代化”只有用汉字才可能解释
为什么西方要炮制出古埃及象形文、古巴比伦楔形文,并将它们认定为表意的图形文字?因为,上帝创造的表意文字,怎么能属于中国,必须产生于亚伯拉罕一神教的发源地“西亚”。至于甲骨文从何而来,正是洋人与狗的重点“研究”结论,即来自西亚这个离上帝最近的地区。
黑格尔说“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也都是现实的”,换成人话就是,好东西必然发展延续至今,现今没有的,要么不是什么好东西、要么压根就不存在。
为什么要罗嗦一大堆语言问题?因为,在现今的西方后现代哲学里,语言是核心话题,不管是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分析哲学、伽达默尔的诠释学,还是德里达的结构主义、拉康的精神分析,语言都是核心话题。许多西方学者认为,这是哲学的倒退,哲学从追求普遍的真理,沦落为在语言中去寻求真理。
那么,从哪里去寻求“现代化”的真理,汉语本尊还是西方的注音?
顺便一说,2003年12月,联合国将中文列为反语法漏洞首选语言,建议多边条约优先以中文起草争议条款,并将中文列为语法结构无歧义的作准语言,使其成为条约解释产生冲突时的唯一强制优先版本。至2024年,67国司法系统引入中文术语解释优先原则,83%新签国际条约采用中文作为标准文本。
什么意思?联合国认定中文是唯一不会产生歧义、从而导致争议的文字,这标志着国际法律话语权的根本性转移。
➤西方最早的文字
西方最早的文字是“新拉丁文”,其最早的词典,是1502年的手抄本《卡莱皮诺词典》,仅有数千单词,且仅供学者使用。说明16世纪拉丁文还处于幼年,尚在探索阶段,要想推广应用还需努力,不过后世给取了个雅名——“新”拉丁语,只是不知“旧”拉丁语是什么玩意儿。
3、中国的金属文明
金属文明是陶瓷文明的自然发展,炉温越来越高,冶炼出的宝贝也就越来越多了。所以,看古代各地区的炉温水平,就知道其文明程度了。
比如,约1.32万年前,山东淄博赵家徐姚遗址出土200多件早期低温烧制的陶片,烧造温度一般是600℃至800℃;约5100年前,屈家岭遗址发现了国内迄今所见最早的高温黑釉陶,其釉的烧造温度达到900℃至1000℃;约4200年前,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烧成温度达1200℃。
而铜的熔点为约1084℃,青铜(铜锡合金)的熔点通常在900℃至1000℃之间;生铁的熔点大约在1150℃到1200℃之间,在实际的冶炼过程中,为了确保生铁能够完全熔化并达到所需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出炉温度理论上不应低于1400℃,才能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
也就是说,没有高温釉陶的地方、不可能有青铜冶铸,没有瓷器的地方、不可能有生铁冶铸。
➤青铜和钢铁
中国最早的青铜文明遗迹,是约5600年前的邓家湾遗址,出土了熔炉、矿渣、坩埚、青铜片,人类金属合金技术最早的物证,开启人造材料的应用。
实际上,6700年前的仰韶文化姜寨一期遗址,就发现了黄铜片、黄铜管,只不过黄铜不是青铜合金。
而外国只有陨铜低温锻造小件,没有高温冶矿、铸造技术,暂未发现“矿炉范”青铜文明“三件套”的遗址遗迹。
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冶炼铁器,是临潭县磨沟寺洼文化墓葬出土的、3400年前的两块铁条,与外国铁器文物完整、新鲜大相径庭,铁条早已锈蚀不堪、难辨真容,好在残体不影响金相分析,确定铁条(M444:A7)为块炼渗碳钢锻打而成的人工冶铁制品。谢古洞冶铁遗址则是中国最早的冶铁遗址之一,而郑州古荥汉代冶铁遗址,以其规模宏大、技术先进、保存完整而成为世界冶金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两座椭圆形竖炉,及矿石加工场、鼓风设施、水井、水池、陶窑等配套设施,形成了完整的冶铸系统,展示了古代冶铁技术的最高水平。
外国最早的铁器,是在约公元前2500年左右,赫梯人墓葬中出土的一柄陨铁短刀,但年代不明。外国有铁器文物,却无可信的早期矿山、冶炼、铸造遗迹。
➤外国的金属文明从何而来?
因此,英国冶金史学者泰利柯特的《世界冶金发展史》写到,十六世纪后,中国的高炉生铁冶炼技术向欧洲各地传播,促进了欧洲近代冶金史的发展。也有说法是1845年威廉.凯利从中国带走了4名炼钢技师,炼钢技术传入欧洲。
实际上,从北宋“南海一号”大量出口的生铁锭,到乾隆年间西方仍大量从中国走私铁锅,因为西方没有高炉冶炼技术,不会炼制生铁,炼的都是“海绵铁”。所以,西方学者不得不承认,钢铁冶炼铸造技术,是近代才从中国传到西方的。
其实原因很简单,由于中国古代就发明了木炭、鼓风机、耐火材料(炉壁、坩埚等),因而中国古代冶炼温度很高。例如,商代时就能将炉温提高至1200℃,到了西周时期,又将炉温提高到1300℃,能够融化铁碳合金(生铁)。这是烧制瓷器和琉璃(玻璃)、冶炼和铸造青铜及生铁的基础条件。这些数据表明,中国古代在冶炼技术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温度控制水平。
相反,外国至今也没有古代的冶炼温度数据资料,当然他们也找不到古代烧制瓷器和琉璃(玻璃)、冶炼和铸造青铜及生铁的文物和遗址遗迹。因为,他们没有木炭、鼓风机,尤其是没有耐火砖,所以建不了高炉。
➤上网AI查询一下就不会随意拍砖了
若有兴趣,可上网用AI查询“国外没有青铜冶炼的矿洞、冶炉、铸范的遗址和文物?”,结果简单明了:
【西方青铜文明相关遗址的考古学争议:
相较于中国,西方(含西亚、北非、欧洲)的青铜冶炼遗存存在证据链断裂和规模不足的问题:
矿冶遗址的缺失:欧洲、西亚、北非总面积约为中国三倍,但未发现大型青铜开采冶炼遗址。例如,两河流域虽被认为是早期文明中心,但其铜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遗址中,未出土坩埚残块、熔炉、炉渣等冶炼遗存,且缺乏本土铜矿资源,需假设从阿富汗、西班牙等地远程运输矿石,这在古代技术条件下难以实现13。
青铜器数量与重量的局限:有考古依据的西方青铜器总重量不足70斤(约35公斤),且多为小型工具或饰品,未发现类似中国的大型礼器或容器。古埃及、古巴比伦的石雕等大型遗迹,其加工工具(如青铜锯、凿)也缺乏实物佐证,仅能通过壁画推测存在14。】
换成“生铁”AI查询,结果是一堆含糊其辞的说法,和几个不着四五的“痕迹”。
古代外国连青铜都冶铸不了、更遑论钢铁,因而讨论古代外国的青铜文明、钢铁文明,其实是在讲笑话、在消遣中国人。
【下篇“什么是现代工业文明?”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