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全这面烈士墙”的故事仍在续写!两位烈士找到亲人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08/2908:41

“补全这面烈士墙”的温暖故事,仍在续写。今年4月3日,北京日报刊发《让我们一起补全这面烈士墙》报道,与平北抗日烈士纪念园共同发起为烈士墙上29位空白轮廓的烈士寻找照片的倡议。此后,陆续有好消息传来。

8月21日,北京日报刊发了《这两位烈士的照片找到了》的消息。近日,王海清和祁式超两位烈士的亲人也找到了!

八旬老人终于与父亲“同框”

500

“这照片,我家也有!”当姚辉看到报纸上王海清烈士的名字与影像时,心头一震——他手中正珍藏着一张同款纸质老照片,而这张照片的背后,藏着一段跨越数十载的战友情深。

当年,姚辉的父亲姚秦城是滦昌怀顺联合县县委敌工部部长,兼任滦昌怀顺联合县武工队政委,王海清任武工队队长。两人是并肩作战的“最佳搭档”,带领武工队两次奇袭昌平城,首战鼓舞士气,再战迫使敌人回兵守城,粉碎敌人扫荡计划,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王海清烈士牺牲后,姚、王两家一直保持着联系。王海清烈士的女儿还赠送了一张烈士的照片给姚秦城作纪念。这张承载着战友深情的照片,就这样在姚家代代相传,最终交到了姚辉手中。遗憾的是,王海清的女儿去世后,两家就断了联系。

8月26日,姚辉寄来了王海清烈士的照片,更将父亲姚秦城抗战时期的影像、泛黄的战地书信与相关史料一并捐献。

尽管姚辉手中暂时没有王海清烈士后人的线索,但这场“寻亲”还有另一条温暖的伏笔——原延庆区史志办退休干部刘继臣看到报道时,眼前一亮:王海清是被列入续修《延庆县志》人物传的烈士,所以他熟悉其事迹,更与烈士的儿子王俊兴是多年故交。昨天,两人来到平北抗日烈士纪念园。

“我是1945年9月21日出生的,史料上记载我父亲是1945年农历八月十四日(注:也有记载为9月22日)牺牲的,那天是阳历的9月19日,别说我没见过父亲,就连父亲,都没来得及听一听我的哭声。我对父亲的印象,全是母亲零碎的讲述拼凑的。”王俊兴老人的话语里满是遗憾。

王俊兴的老家在延庆区大庄科乡香屯村。母亲曾跟他说,父亲牺牲后,组织上将他的棺材运了回来,因为山高路远,再加上当地的风俗,父亲牺牲3年后才被迁葬到香屯村的祖坟里。这些年来,父亲坟前一直都有人祭扫。

早年前,王俊兴也曾去过平北抗日烈士纪念园,但当时还没有布置《红色平北 海陀丰碑》的展览,所以他并不知道后来的展览里面有王海清烈士的介绍。时隔多年,再次造访,王俊兴不仅看到父亲的事迹被郑重镌刻在烈士墙上,父亲的照片也补上去了。望着这一幕,80岁的王俊兴老人眼里泛起了光,他站在烈士墙前面,深情地凝视着父亲的照片,刘继臣用手机定格了这个珍贵的瞬间。王俊兴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与从未谋面的父亲实现了一次温暖的“同框”。

500

故乡媒体寻访烈士亲人

《这两位烈士的照片找到了》见报后,在祁式超烈士的故乡江苏南通,当地媒体也开始了对烈士亲人的寻访。

祁式超烈士的照片,是原赤城县烈士纪念园主任王志忠提供的。 8月27日,南通日报通过王志忠提供的线索,联系上了祁式超烈士的外甥仲星。

“我的母亲今年已经96岁了,她的兄弟姐妹共有6人,三个哥哥中的祁式超、也就是我的小舅舅是最小的,母亲说小时候两个人因年龄接近就特别亲近。”如今居住在上海市徐汇区的仲星说,“三个舅舅当年全部参加了新四军,唯独祁式超在解放后一直下落不明,家人曾经登报寻找过。直至20世纪60年代,才知道这个舅舅祁式超在平北牺牲,家人后来拿到了烈士证。”

仲星说,在母亲眼中,祁式超打小就特别机智英勇,学什么像什么,而且学得特别快。“祖上都是山西人,后来因战乱逃难而南下,最后投奔在南通如皋的外婆处。抗日战争爆发后,三个舅舅一起参加了新四军。我父亲是新四军的一名干部,母亲也一直从事地下工作,主要担任传递情报和掩护工作。”

自从离家参加新四军后,家人们就再也没有得到祁式超的消息。仲星说,多年来,母亲一直惦念着她的这个小哥哥,因为思念时常流泪。外婆去世前心中最放不下的也是小儿子祁式超。后来,在王志忠的帮助下,仲星终于找到了舅舅的安葬地。

今年已经67岁的仲星说,小舅舅祁式超是他们这个红色家庭的荣光和骄傲;如今,年轻一代也自觉赓续由鲜血染成的红色基因,将革命传统代代传承。

500

自左向右:仲星的女儿仲珉,仲星的母亲肖斌(原名:祁式登),仲星本人。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