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元帅真是被低估的战神吗?

       1955年,新中国首次授衔,十大元帅的名单震动全国。但鲜为人知的是,排名第八的徐向前曾主动请求降衔,理由是“战功不够”。如今,这位当年低调的“布衣元帅”却被一些人称为“被低估的战神”,甚至与林彪、粟裕齐名。

       首先我们看看排在徐向前前面的七大元帅。

       朱德,虽不是南昌起义的最高领导者,但他在起义后保留住了革命的火种,并与毛泽东会师井冈山,此后一直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其在军队中的地位和贡献无人能及,共和国第一元帅实至名归。

       彭德怀,作为平江起义的代表人物,也是井冈山的元老之一,一生征战沙场,骁勇无敌 。他曾任朱毛红军的副总司令、八路军副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更重要的是,他率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美国人,这份功绩让他作为共和国的第二元帅,当之无愧。

       林彪,南昌起义时只是一个连长,但他凭借着赫赫战功一步步崛起 。从井冈山到万里长征,他几无败绩。抗战时期的平型关大捷更是震惊中外,连老蒋也不得不通电嘉奖 。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他指挥了两个,从东北的白山黑水打到南方的琼岛椰林,大半个中国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排名共和国元帅第三,无人不服 。

       刘伯承,是南昌起义的领导者之一,有着深厚的资历,还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过,是典型的科班出身 。担任八路军129师师长期间,他将这支装备薄弱且有历史包袱的队伍锻造成了劲旅,率部血战太行,与日寇交战次数最多 。解放战争中,他又孤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为战略反攻赢得了时间与空间,共和国元帅排第四,名副其实 。

       贺龙,南昌起义的总指挥,仅此一点就足以压倒一大批人 。后来他担任红二方面军总指挥、八路军120师师长,解放战争时高风亮节,将所属部队交给彭德怀指挥,自己负责粮草后勤,而且他坚决拒绝了张国焘的拉拢,对革命忠心耿耿,排名第五没有人会有异议 。

       陈毅,是井冈山三巨头之一,红军长征后,他是南方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代表人物 。皖南事变后,担任新四军军长,解放战争时期,代替罗荣桓执掌山东解放区,后任华野总司令 。陈毅虽然在军事指挥上可能不是最突出的,但他善于处理各种复杂关系,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共和国元帅排名第六是对他历史贡献的肯定 。

       罗荣桓,作为秋收起义的参加者,八路军115师政委,起点虽不高,但目光远大 。毛泽东的三湾改编就是受到了他的启发,他对山东的经营更是功绩卓著,通过一元化领导,把山东打造成了我军实力最强、兵源最多的根据地,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排名第七没有任何问题 。

       至于排在徐向前之后的两大元帅,亦可圈可点。

       聂荣臻,长期与林彪搭档,先后担任红一军团政委、115师副师长 。抗战时期,他率三千人马创建了晋察冀根据地,这是毛泽东眼里的模范根据地,仅凭这一点,他被授予元帅军衔就有充分的依据 。

       叶剑英,是广州起义的代表人物,被誉为著名的参座 。在草地分兵时,他及时向毛泽东传递了张国焘试图加害中央的情报,从某种意义上说,拯救了红军和党,授予其元帅军衔实至名归 。

       再说说徐向前,有人认为他一直被低估了。

       不错,徐向前曾任四方面军总指挥,但实际上他只是四方面军的第三号人物,前面还有张国焘陈昌浩。所以,徐在四方面军的决策权是有限的。

       最值得赞赏的是草地分兵时,他说红军不能打红军,制止了一场内部残杀,但未能随中央北上也是他一生的痛。西路军失败后讨饭回延安,说明其信仰之坚定。抗战时期曾任山东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不久便因出席七大返回了延安。解放战争最出彩的就是临汾之战,但放在全国只能算是一个局部战役。解放太原时身体有恙,由彭德怀直接替他指挥。

       但徐向前毕竟是四方面军硕果仅存的代表人物,共和国元帅排名第八不高也不低。就像四方面军出身王树声,论战功远远不及一般上将,但仍被授予大将军街。而第一大将粟裕,在淮海战役的卓越表现,已远胜许多元帅级的人物,但授衔时依然与元帅无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央需要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

       现在一些人拿徐向前元帅的排名说事,不是搬弄是非,就是制造历史虚无主义,企图通过刻意抬高徐向前的地位,以达到为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