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 | 四成净利付息,543亿拿地的华润置地称拒绝“规模焦虑”

《星岛》见习记者黄冬艳 深圳报道

尚在下行的房地产市场,去库存、降负债仍是房企主旋律。

继万科、保利相继披露业绩后,华润置地(01109.HK)也在8月27日早盘前发布了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总营收同比增长19.9%至949.2亿元、股东应占净利润118.8亿元,同比增长16.2%,但受开发销售业务影响,核心净利润同比下滑6.6%至100亿元。

华润置地上半年的资金流动性也因此略显收紧态势,综合借贷规模同比提高了8.14%,但同期现金则同比减少9.8%,。

但这并未影响华润置地的投资节奏,在上半年拿地金额已逾320亿的情况下,这家央企头部房企8月份再度砸下244.7亿重金在上海高调抢地,同时宣布将有14.26亿元资金用于中期分红。

500

对于接下来的拿地安排及融资计划,8月27日晚间,华润置地相关负责人回复《星岛》记者称,公司将拒绝“规模焦虑”,严守投资原则,精准有效投资储备优质资源。

543亿重金扩储,华润不做“包租公”

近几年,房地产行业发展模式被打破重构,随着开发销售型业务营收利润大幅减少,曾经因投资周期较长赚“慢钱”而被“嫌弃”的经营性业务,如今却成为不少房企利润的主要来源,华润置地也同样如此。

从业务组成来看,2025年上半年华润置地开发销售型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5.8%到743.6亿元,仍占总营收比重为78.3%,毛利率也同比提升3.2个百分点至15.6%,但该项业务核心净利润却同比下滑23.8%至39.8亿元。

同期,华润置地经常性业务收入205.6亿元,同比微增2.5%,虽然占总营收的比重仅有21.7%,却在70%以上的毛利率拉动下,贡献了60.2亿元的核心净利润,占总利润比值达60.2%。

500

▲华润置地各项业务收入及利润贡献情况,来源:企业财报

华润置地方面表示,在开发业务收缩与商业项目出表的转型背景下,开发销售型业务发挥了业绩贡献基本盘的作用,但经营性不动产业务作为业绩增长引擎,持续贡献稳定现金流与利润。

换言之,未来华润置地不会就此转型“包租公”,而是继续为开发销售业务储备货源,通过各项业务的协同,为其穿越周期、持续增长提供保障。

《星岛》记者了解到,2024年华润置地全年新增29宗土地,权益拿地金额526亿元,同比分别下滑57.35%、52.91%;但2025年上半年却已豪掷322.8亿元拿下18宗地,扩储148万平方米,权益拿地金额同比大增近八成。

8月初,华润置地再次宣布以244.7亿元的联合总价拿下上海两个土地项目,创下2025年全国单次拿地金额纪录。

按权益金额算,从年初至今华润置地已累计在全国砸下了543亿元买地,已超过去年全年拿地金额。

事实上,华润置地并非逆周期加码土地市场的个例。

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Top10房企新增货值占百强房企总量的73%,创下近年集中度新高。以金茂、滨江、绿城、建发等为代表的央企国企均为“拿地积极分子”,仅少数头部民营房企选择性参与,而央国企主导的土地市场,或预示着未来行业洗牌将更为剧烈。

华润置地向《星岛》记者表示,上半年新获取项目表现稳健,超预期达成目标;但存量项目去化仍面临一定压力,对此不会盲目追求低价处置。未来会保持相对高效的开发节奏及合理的去化速度,确保新获取项目的盈利能力,兑现整体投资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底颇具城市更新管理经验的执行董事徐荣出任华润置地总裁,外界猜测华润置地或将借此发力城市更新领域,获得更多核心城市的优质土储。

据研究机构合一城市数据,目前华润置地在深圳大本营拥有多个正在开发的城市更新项目,如罗湖湖贝旧改、龙岗下李朗旧改等,规模位列深圳房企前茅

但鉴于城市更新项目整体开发难度大、周期较长,且涉及拆迁赔偿等问题,前期大笔投入也往往容易加重房企资金流动性问题,引发市场担忧。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称,华润罗湖湖贝城市更新项目就存在停发拆迁过渡费情况,今年5月仍有网友在网上表示,该项目已拖欠拆迁户数月过渡费,担心会烂尾。

半年再借211亿,四成利润付利息

上半年拿地规模大增,加之核心净利润下滑,使得华润置地手中的现金有所减少。截止2025年6月末,华润置地同期现金及银行结存约1202.4亿元,同比减少了9.8%。

为避免资金流动性受影响,同时降低融资成本,上半年华润置地曾通过发行中期票据获得115亿元的融资,且票面利率区间为1.9%-2.2%,期限均为3至5年。

另外,华润置地还通过资产抵押共获得了1298.2亿元的融资额度,期限从3年到23年不等。截至2025年6月末,该贷款额度余额约为1017.1亿元,即期内使用了281.1亿元的贷款额度。

上述两项融资动作,为华润置地带来了近300亿的资金

据此,截至2025年6月末,华润置地的综合借贷规模约为2812.7亿元,同比增加211.52亿元,增幅约8.14%,而加权平均融资成本约为2.79%,较2024年底的3.11%下降32个基点。

现金减少、债务增加,华润置地截至2025年6月末的净有息负债股东权益(包括少数股东权益)比率较2024年底的31.9%上升了7.3个百分点,约为39.2%。不过,得益于融资成本的降低,上半年华润置地的利息支出反而减少7.15亿元,同比降幅14.07%,但仍高达43.65亿元,占核心净利润的比重为43.65%。

500

▲华润置地财务费用情况,来源:企业财报

《星岛》记者发现,通过一番债务腾挪操作后,华润置地的债务结构也有所调整。

截至2025年6月末,华润置地一年内到期的银行及其他借贷、中期票据总计约616.16亿元,占比约21.91%,较2024年同期的694.45亿元减少78.29亿元。同时,一年后到期的银行及其他借贷、优先票据、中期票据总计约2196.53亿元,同比增加了289.8亿元,增幅约15.2%。

对于接下来是否还有其他融资计划,华润置地方面表示,会审慎使用财务杠杆的作用,不会通过扩大负债规模来提高财务杠杆。“我们将通过更加精益化的融资管理,持续不断降低融资成本,增加财务弹性。”

此外,截至今年6月末,华润置地已锁定2514亿元已签未结开发营业额,其中1595亿元计划于今年下半年结算,全年开发业务的结算收入确定性高,为业绩增长提供保障。

中期业绩披露后,8月27日华润置地的股价开盘后一度涨逾3%,但却高开低走,截至当日收盘,华润置地股价30.4港元/股,跌幅2.25%,总市值2167.81亿港元。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