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视像的“双面答卷”:亮眼业绩与口碑“裂缝”

500

作者 | 郝文

编辑 | 趣解商业资讯组

8月25日,海信视像(600060.SH)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2.31亿元,同比增长6.95%;归母净利润10.56亿元,同比增长26.63%。

其中,第二季度实现收入138.55亿元,同比增长8.59%,实现归母净利润5.02亿元,同比增长36.82%。第二季度增速表现较第一季度更优,盈利能力显现提升态势。

500

图片来源:中报

报告期内,公司新显示新业务营收34.34亿元,同比增长7.43%,公司在激光电视、商用显示、Micro LED实现多场景应用优势,并布局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实现行业多维度扩容,逐步形成多元增长引擎。

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海信在全球百吋及以上电视市场的出货量份额高达47.7%,激光电视全球出货量占有率70.0%,均位居全球第一。奥维云网全渠道监测数据显示,海信系电视中国内地零售额和零售量市占率分别为29.96%和25.73%,均稳居中国内地市场第一。

总体来看,海信视像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但光环之下,海信视像的未来也面临挑战。

一方面,原材料成本上涨对其盈利能力产生了一定压力。2024年,海信视像实现营业收入536.15亿元,同比增长 17.22%;归母净利润20.96 亿元,同比增长 24.82%。但其也曾坦言,报告期内,市场经济环境复杂严峻,主要原材料成本较大幅度上涨。2025年上半年,原材料成本上涨对海信视像的影响或许还在继续。上半年,其营业成本为227.74亿元,同比增长5.67%。

500

图片来源:中报

此外,海信视像表示,若后续关税增加,可能推高出口成本、降低利润空间;相关汇率频繁或大幅度波动,可能影响公司产品出口的价格竞争力和采购成本,同时可能增加财务成本,对公司盈利水平产生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在国内市场,整个电视行业面临着需求收缩的挑战。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来,我国的电视开机率由70%断崖式下降到不到30%。在此背景下,国内电视品牌竞争日益白热化,各品牌围绕技术、价格、渠道等维度展开全方位较量。  

在国际市场,海信视像同样面临强劲对手。比如,三星、索尼等国际品牌凭借广泛的用户基础与深厚的品牌影响力,在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领域持续投入。以三星为例,其在显示技术、智能互联等领域不断推出创新技术与产品,持续抢占市场份额。国内品牌如TCL等在海外市场亦发展迅猛,与海信视像形成直接竞争。

除此以外,海信视像的品控及售后服务环节仍存在优化空间。在黑猫投诉搜索“海信电视”,相关投诉量达到7000多条,投诉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两大类,包括电视持续卡顿、闪屏、屏幕开胶、质量问题退货但不退安装费等。

500

图片来源:黑猫投诉

固然,上半年的业绩彰显了海信视像的市场统治力;但未来,其面临的是一场关于 “用户体验” 的终极考验。持续提升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强化售后团队的专业性、拓展服务的深度与广度,才是赢得下一场竞争的关键基石。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