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人类文明之源(3、统一国家时期)
3、统一国家时期
序 事件 意义 时间
概述
1 始皇一统:国家形态的起始,秦朝。
秦始皇统一中国,书同文、度同衡还在其次,关键是创建了人类第一个“国家形态”的国家,充分体现了“天下为公”的天下观、“公权至上”的社会观、“主权归一”的国家观、“宪政法治”的政治观。有说法“秦不封建、二世而亡”,说明“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六国封建贵族既得利益集团的反扑不容小觑,也说明了“国家形态”产生之难。【注1】
西方至今仍处于部落联盟形态,比如美国,The United(联盟) States(各主权政府、部落) of America(美洲),国名就明确了美国是一个由各部落(州)组成的部落联盟,国家的主权在各州、而不在联盟。
2 汉初邸报:新闻传媒的起始,西汉。
汉初的“邸”是各部会、地方在京设立的“联络处”,其核心职责是“传达君臣间的消息”,这成为邸报发行的直接原因。作为世界最早的报纸,汉初邸报出现在约2200年前,本质是一种政府新闻报告,后因社会对信息的需求逐渐扩展发行范围,从而使得信息因共享而产生价值。
西方最早的新闻传媒,是1609年德国创办了周刊《报道与新闻报》、日报《莱比锡新闻》。
3 独尊儒术:文化凝聚的起始,西汉。
依靠共有文化、而非个人血缘、更非暴力强权,才可能实现社会凝聚。汉武帝推行“独尊儒术”政策,主要是出于巩固中央集权、应对社会矛盾、推动政治改革等需要。尽管在初期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但最终还是成功地将儒家思想确立为治理国家的正统思想,也为后世提供了统治思想的基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我们仍坚持和发扬儒学的社会规范及其教化,以保障社会稳定与和谐。
西方最早的文化凝聚,是1000多年前产生的亚布拉罕一神教,如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至今仍是他们社会稳定的根基,也是他们宗教冲突的根源。
4 丝绸之路:西方文明的起始,西汉。
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中西方的重要商道,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西域,最终抵达中亚、西亚及欧洲。
西方通过接触并消费中国的丝瓷茶铁等文明之物,初尝文明的生活方式,对什么是文明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从而引发十字军东征、马可波罗赴华探秘,并开启了“文艺复兴”(第一次中学西传)。从此,西方踏上了几百年的文明进化之路。
5 周髀算经:几何学术的启始,西汉。
根据战国时期的竹简,九九表、四则运算已成熟。至2100年前的《周髀算经》,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是一些志同道合的研究者分别撰述的论文集,作为测量天体的数学工具。主要成就是勾股定理、园方转换、三角函数、比例定理、开平方问题、等差级数问题等。此外,陈子测日法,为后世重差术(工程测量)的先驱。而《九章算术》则包含大量面积、体积计算问题。
明末清初的学者黄宗羲指出,西方的几何学来源于《周髀算经》中的勾股之学。至19世纪,罗巴切夫斯基、黎曼等人分别建立了“双曲几何”和“椭圆几何”,将《周髀算经》的平面几何,扩展至曲面几何。
6 造纸印刷:文化普及的启始,东汉。
造纸使得人类获得了比兽皮、石板、陶瓷、绢帛、竹简等轻便廉价的书画材料,印刷术使得能够低成本、大批量、规范化地制造书画等文明载体,促进文化普及和文明传播。
西方最早的造纸术开始于12世纪的西班牙,是由倭马亚朝王子拉赫曼等从阿拉伯帝国带去的中国造纸术。另一方面,随着13世纪后,东西方交流的增多,中国印刷术通过旅行家、传教士等途径传入欧洲。
7 风筝载人:人类飞行的启始,魏晋。
西汉韩信发明风筝,本为传递军情。但北齐安定王元黄头被绑风筝远飞,并得平安落地,成为人类飞行第一人。
西方最早的人类飞行,是1783年6月4日法国孟格菲兄弟的热气球表演。
8 海岛算经:现代数学的启始,魏晋。
从《墨经》中无穷和极限的概念、到《数书九章》增乘开方法解任意次数字(高次)方程近似解、求微算法,再到《海岛算经》“重差”叠次计算理论,开启了现代数学。在西方17世纪“发明”微积分前,中国已具备了微积分的全部内容。【注2】
西方对微积分的贡献在于,创造了一套简洁明了的数学符号和公式,表达了中国用文字描述的、晦涩难懂的微积分理论,这是我们所不足的。
9 魏晋玄学:科学哲学的启始,魏晋。
魏晋玄学作为中国道家哲学的重要分支,其与科学的关系体现为思辨性探究与现实问题研究的结合,从而构建了中国的科学哲学。其一,玄学家关注宇宙本原、本体等超越经验的哲学命题,通过抽象思辨构建理论体系;其二,玄学家也重视对农业、医学、天文、地理等实际领域的科学研究;其三,玄学家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是辩证逻辑、而非形式逻辑。玄学对宇宙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思辨,为科学探索提供了哲学基础。尽管其理论未直接导向实证科学,未直接催生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体系,但推动了对自然规律的抽象思考。【注3】
外国没有科学哲学。西方的科学不是脱胎于哲学,而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10 三省两司:现代政制的启始,隋朝。
暴君隋炀帝开创的“三省两司科举制”,至唐朝武则天落到实处,从而创建了五权分立制约、协调统一的现代化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三省”是干活的,中书省掌决策权(如现在的国会);门下省掌审核权(外国没有,中国如政协),即由专业人士对中书省的决策进行专业审核,若反对即“封驳”,打回中书省重议,若同意则加盖国玺成为圣旨,送尚书省执行,这里要罗嗦两句,自隋至明,国玺都在门下省,皇帝无权染指,皇帝盖私印发出的叫中旨,没有法律效力;尚书省(即政府)负责贯彻实施门下省同意的中书省决策。“两司”是监督的,大理石是最高司法机构,行使“法”权,就是现在的最高法院;监察司(外国没有,中国如监察委)监察官员的职务行为,即对权力的使用是否渎职,行使“宪”权。外国没有行使“宪”权的监察司,所以官员没有渎职罪,只要个人不犯法就没事。并且,通过御前会议(外国没有,中国如中常委会)对相互制约的五个独立部门协调统一。
英国学走四权(没有制约个人权力的监察权)、美国学走三权(没有监察权、更没有保障议案科学合理性的审核权),并且缺了协调统一的重要机制。
11 科举制度:现代行政的启始,隋朝。
自秦始皇消灭贵族,结束了贵族子弟世袭官员的制度,经汉朝的推举制、察举制,隋炀帝开创科举制,避免了推举制、察举制易受门阀、官员偏私的影响,行使公权的官员,其任免升贬均取决于个人能力。科举制排除了血缘、身份、背景等社会资源的干扰,以统一考核、选贤任能,保障社会流动性,实现现代化的社会治理。因而被西方视为人类选官制度的重要创新,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成为西方现代文官制度的模板。
西方现代行政制度最早形成于英国文官制度,1870年6月英国政府规定所有职业性的事务官需经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才得任用。
12 运河开凿:经济统一的启始,隋朝。
人工运河始于春秋、盛于隋朝,隋炀帝疏理联接古代各运河,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连为一个统一的水运体系,以技术措施打通地理阻隔、行政藩篱,实现互通有无、物流便捷的经济统一,并强化统一。近代西方学者得到中国的水系图后,面对欧洲支离破碎的河道流域不胜感慨,抱怨上帝把最好的宝地给了中国人。那时他们不知道,我们天下水系为一体,是我们的祖先用血汗筑成的。
外国开挖人工运河、废除国内关税、实现全国统一市场,是现代的事。
13 禅宗思想:人生哲学的启始,唐朝。
人的精神源于人的自然本性,必然与社会不尽协调。所以人要遵奉精神规格,认命转运、随遇而安。禅宗起源于中国唐朝,基于庄子哲学,由慧能法师悟道而成,强调默观和悟性,以追求智慧和心灵平静为根本目的。禅宗的人生哲学,通过对“心灵平静”“智慧觉悟”的追求,为探索人生意义提供了精神方向。
外国的人生哲学很简单,就是虔诚地信仰神灵。
14 黑色火药:能源革命的启始,唐朝。
开启人造能源(化学能)的应用。黑火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最初被用于民间祭祀活动,从唐代的雏形到宋代的进一步完善,开始应用于军事方面,如火箭、火球、火蒺藜、火枪、火炮等火药武器的研制推广。
欧洲火药是14世纪蒙古军西征传入阿拉伯,15世纪传入欧洲。西方学者认为,火药结束了西方的封建社会,其实他们的封建社会至今都没有结束,只不过封建领主由土地贵族,换成了资本贵族。
15 伏羲四图:信息革命的启始,宋朝。
太极八卦产生很早,邵雍整理并首位公开,即“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
李约瑟认为八卦是计算机二进制的源头。1701年,法国传教士白晋将“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寄给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莱布尼茨收到后深受启发,于是就发明了二进制,并称“伏羲四图”为“人类思想的真正字母表”。
16 宋朝交子:信用货币的启始,宋朝。
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作为商品交换过程中的一般等价物,从实物货币升级为信用货币(纸币)。由于铁钱笨重且购买力低下,商人开始寻求更便捷的支付方式。约1008年,成都16家官商联合用楮树皮纸印刷凭证,作为支付凭证流通。至1023年政府接手,交子成为官方发行的法定货币。
西方最早的纸币是瑞典1661年开始发行的银行票据。
17 宋朝小报:民间传媒的启始,宋朝。
民意因广泛传播而汇集成型。宋朝小报最早出现于北宋末年,盛行于南宋,是民间私自抄发的新闻信息传播形式。小报的出现打破了官方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垄断和朝廷政事的封锁,进入市场成为一种商品,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影响力。
西方最早的民间传媒,是1609年德国的周刊《报道与新闻报》、日报《莱比锡新闻》。
18 水密隔舱:现代船舶的启始,宋朝。
宋代发明的船用指南针、水密舱、铁锚、高干舷、主副舵、多面帆、铁条箍等等,大幅提高了木制船舶抵御台风和海浪的能力,更适应远洋航行,大量应用于中西方贸易航运。
西方船舶技术源自中国,能够越洋航行是在宋代造船及远航技术传到欧洲以后的事了。西方最早的跨洋实践是,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出航,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
19 宋朝船业:远洋贸易的启始,宋朝。
中国最早的远洋船舶文物,是南宋初期只有800吨的“南海一号”古沉船(300年后的哥伦布旗舰仅150吨),距今800多年,载货主要是瓷器和铁锭(及丝茶残留),而据记载当时普遍使用的是2000吨海轮。实际上,在汉朝时期,中国的海上贸易已经初具规模。当时的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开通,中国的商品通过海路输往东北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东非等地,输出丝瓷茶铁等文明之物,其大船远洋贸易,开启了人类驾驭海洋的历史。
据西史记载,在1405年郑和下西洋10年后,葡萄牙人夺取北非摩洛哥北部城市休达,实现了跨越十多公里宽直布罗陀海峡的越海航行,开启了欧洲的越海航行时代。一个世纪后,葡萄牙人开辟了从欧洲抵达东亚(中国)的海上通道,建立了海上贸易路线。
20 宋朝军制:现代军制的启始,宋朝。
宋朝实行养战分离兵制,成为人类军权管控的“天花板”。其核心特征是军权三分,即由枢密院(如军委)掌军事决策、三衙(如国防部)掌军队管理、帅臣(如战区)掌作战指挥,形成相互制衡的体系。
外国如现行的美国军制沿用宋朝军制,三权分立。
21 水磨昆曲:舞台艺术的启始,元朝。
600多年的昆曲启于元末明初,被誉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是人类舞台艺术的老祖宗,其意境西方人至今也很难明白,昆曲演绎的不是故事、而是感觉。昆曲是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首,也是唯一全票通过的非遗项目。
西方最早的歌剧是1597年上演的《达芙妮》。昆曲传到西方后,唱念做打一应俱全的演员找不到,于是,管唱的叫歌剧、管念的叫话剧、管做的叫芭蕾舞、管打的则成动作片。
22 万户飞天:人类航天的启始,明初。
“万户飞天”是中国明朝关于人类首次尝试利用火箭实现载人飞行的著名事件,尽管缺乏明确的官史记载,但其基本事实和精神内核得到了国际航天界的广泛认可,万户(陶广义)也被尊为“世界航天始祖”,开启了人类的航天时代。为纪念其探索精神,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山”。
外国最早的载人航天,是1961年4月12日苏联加加林进入太空,也是第一个安全返回的人。
23 七下西洋:航海时代的启始,明初。
汉朝开启远洋贸易大航海时代,到郑和下西洋则是大规模、有组织地用好海洋。郑和宝船排水量颇有争议,主要是史料记载的“万吨级”,也有学者认为是1000吨的明代二千料普通海船。个人以为,200多年前的“南海一号”普通货轮都有800吨,郑和宝船怎么可能只有1000吨。一般而言,史学家普遍认为是8000吨,国内外一般也以8000吨制作研究和展示模型。
西方的大航海时代,启于郑和下西洋87年后,1492年哥伦布(旗舰150吨)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
24 永乐大典:百科全书的启始,明初。
1407年定稿的《永乐大典》,全书共22877卷,作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整合的巅峰成就。内容“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收录百家经典、医学、农学、工业技术、戏文杂剧、平话小说等。
西方文明启于文艺复兴(第一次中学西传),成型于启蒙运动(第二次中学西传),只是教会徒弟、反噬师傅。关于《永乐大典》与西方文明的关系颇有争议,本人不知。但就时间而言,《永乐大典》传到欧洲后,欧洲科技文化大爆发,堪比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欧洲刹那间就什么都有了。
25 阳明心学:唯心哲学的启始,明朝。
如果说老庄道家哲学是从世界看人(方法论)、物质决定意识(认识论),那么阳明心学则是从人看世界(方法论),深入认识物质存在对人的意义,即“意识决定物质存在的意义”(认识论)。因此,阳明心学与老庄道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人对包含人的大自然,所观察的角度不同。【注4】
西方主流哲学,是康德、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其源头和基础,就是对阳明心学的绝对化。只不过,西哲的方法论普遍沿用阳明心学的“从人(的活动)看世界”,即“历史”哲学。因而,黑哲称为“历史唯心主义”、马哲称为“历史唯物主义”。
26 中学西传:西方文化的启始,明末。
西方古代文化由基督教而起、现代文化因汉文化而兴。1600年利玛窦进京,开启了西方全面学习汉文化的“启蒙运动”,第二次中学西传。
27 宗羲民权:民主思想的启始,明末。
黄宗羲民本思想的核心为“天下为主,君为客”,即民众是主人、君主是公仆,国家的权力应该来源于民众,因而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被称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因此,人权源自公权,皆由社会赋予,而非“天(神)赋”。
西方将杨朱个人层面的人权、与黄宗羲社会层面的民权混为一谈,发展成为一个“人权怪胎”,一方面产生政党政治、全民票选,另一方面极端贪婪自私的个人主义,正在反噬。
【温馨提示】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文明发展进化的进程,在满清时戛然而止。因此,后面就没有了,直到现在,但那须将来总结了。
【注1】尽管极尽简要,但篇幅仍然过长,不喜者请跳过。
秦始皇的政治统一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的主权统一、将部落联盟升级为“国”,二是在全国统一实施秦政法,即现在说的“社会主义”,该政治制度延续至今。伟人在“七律.读《封建论》”中说:“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都行秦政法,”
有关变部落为“国”的内容,有兴趣者敬请参阅拙作《02 中国为什么能够数千年屹立不倒?》之“其三,中国的组织模式是“国”而非部落。”
☯什么是“国”?
洋人与狗总是对指责中国“专制”乐此不疲,但泛泛而论容易导致一些误会。实际上一些西方严肃的学者所指责中国的“专制”,并非是指一党专政之类的意识形态,而是指中国的中央集权体制。其实他们并非恶意,只是夏虫不知冰、幼女不知育而已,在他们仍停留在部落联盟政治形态的理念下,确实无法理解、更无法解释什么是“国”。
“国”字早已有之,甲骨文即有“國”字。秦始皇之前中国称“天下”、诸侯(部落)称“国”。
“國”字中大“☐”指土地、小“口”指人口、“戈”指政权,即“国”是土地、人口、政权的统一体。对应的英文分别是country(土地)、nation(人口)、state(政权),尽管西方都表示“国家”,但至今仍未能产生一个集三者于一体的概念和词汇。为什么要分别表述,因为他们至今尚未统一,故而他们至今仍未能升级为“国”,还停留在部落阶段,毕竟文字是对现实的表述。
中国的国家治理模式经历了夏商周秦四个版本:
1.0版,夏朝,平等协商的部落联盟。如果难以想象,那就看看欧盟。
2.0版,商朝,没有主权的部落联盟。如果难以想象,那就看看美国。
3.0版,周朝,拥有主权的部落联盟。如果难以想象,那就看看苏联。
4.0版,秦朝,大一统的郡县制国家。遗憾的是没有其它可看,因为中国是世界唯一。
☯中国从何而来?
暴君商纣王“穷兵黩武”四处征伐,出中原黄河中游地区,东征东夷夺取黄河下游的华北平原、南伐南蛮夺取长江中下游平原,即连成一片的东亚大平原,完成了汉人的地理统一。从此,东亚大平原就是咱汉人的根,汉人的家园。
周人入主中原,“小邦周”势单力薄,无力直接统治如此广大的东亚大平原,无奈只能“分封建国”,实行间接管理,时日一长(800年),各诸侯夺取了主权、重新形成部落形态,并架空了联盟主周王室,逐渐形成战国七雄的分裂局面。
老秦人夺取了关中平原(黄土高原)、成都平原(巴蜀之地),秦始皇完成了对关东六国(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统一,实现了现今中国核心区域“五大平原”的四个(东北平原除外),并南下夺取西南、岭南地区。
但是,如此一个广土巨族,如何才能长治久安,历万世而不倒,这是一个天大的难题?
国家统一的灵魂是文化统一、形态是主权统一。权力中心只能有一个,政权多级就是乱源,因此商鞅变法之后,老秦人就认定废部落、行郡县才是长治久安之道。因此,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废分封、行郡县,使得至今2200年来波折不断、甚至大起大落,但始终保持统一、屹立不倒。
☯从部落到“国”的艰难历程
从部落到国家是质变,故此中国不是西方理念的“民族国家”,而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亨廷顿语)。
因此,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之前是部落时期、之后是国家时期。其创新的关键商鞅变法,无疑是人类政治(并非仅限中国)划时代的大事,因为他消灭了部落、消除了混乱,尽管只限秦国境内。
为什么商鞅作法自毙,因为那些被剥夺了领土、属民和特权的贵族利益集团恨不能生啖其肉,按现在西方政治理念,那是严重侵犯人权(地方自治权)的专制行为,这也是西方咒骂中国专制的源头事件,洋人与狗也暗戳戳地抹黑商鞅变法,以便将来彻底否定中国两千多年来行之有效的、先进完善的政治制度。
秦始皇将郡县制推及全国并非一帆风顺,外有六国贵族无不咬牙切齿伺机复国,内有权勋腐儒反复施压逼迫分封,秦始皇终其一生都在与部落势力对抗,终至人亡政息。
幸而刘邦坚持郡县,但也历经坎坷,先貌似分封、后灭异姓立子孙以图稳定过度,到汉武帝颁“推恩令”后才彻底废除分封,消灭了部落贵族。
中国从部落联盟升级为“国”是非常血腥的,从商鞅作法自毙、秦末贵族叛乱、楚汉统分相争、景帝七国叛乱,到卫青北伐成功后汉武帝携胜威之势,强行推恩夺地,强逼诸王自割其肉、自废其国,历经一百年的血雨腥风,才完成了秦始皇的政治制度升级、变部落为“国”。
天下一体的“一”着实来之不易。
☯“国”与部落到底有何不同?
那么,“国”与部落联盟到底有何不同,理论界众说纷纭,但其要点很简单,只是洋人与狗非傻即坏,从不愿提及,那就是:主权是公权还是私权!
中国人认为“天下为公”,国家主权是公权,任何个人都不能以任何方式侵占甚至瓜分。也就是说,社会利益至上、个人利益不能损害社会利益,因此从秦始皇建“国”起,“社会主义”就是中国文化、政治、经济、社会形态的“底色”,中国实现社会主义,不是几十年、而是几千年。
而西方文化的本质就是“天下为私”,即世上所有权力都是个人私权,地方(部落)主权当然也是私权,神圣不可侵犯,所以必须保障各级地方部落(州郡县市镇)的完全自治,至于部落(地方)主权是由何人掌握,那只是形式问题,无非是为资本代持而已。
【注2】说点题外话。数学教信徒坚持,数学即真理、不容置疑。其实不然。近代科学体系是建立在“数学符号+数学公式+公理+定理”之上的,数学符号和公式没什么问题,只是表达方式、不存在逻辑问题,无非是表达的清晰度和完善度,定理是逻辑推导出来的,问题不大。问题大的是公理,因为公理不可证明,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只是猜想。支持的人少就是猜想,比如哥德巴赫猜想,但支持的人多了就称为公理,可以在科学分析和研究中作为“真理”使用。因此,近代科学体系有两大缺陷,静态不变论、公理真理化。
古有“拜火教”、今有“拜数教”,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宗教信仰。中国数学是工具、外国数学是信仰。
当然,西方对近代科学贡献巨大。西方近代早期贡献主要是,用数学符号和公式翻译中国的文字数学,比如几何学、微积分等,到后期则不断迭代,升级了现代数学。
顺便一说,本人不反对数学,反对的是有些人把数学当成真理,把科学当成信仰。
其实,数学自身就有许多缺陷,至今未能解决。比如,哥德尔不完备定律、一阶逻辑实数不唯一、排中律和反证法不一定可靠,尤其是数学基于许多假设性“公理”,其本身就无法证实。
【注3】科学的基础是科学哲学。
科学先天就是唯物的,它是我们意识对物质世界的理解。这也导致西方科学家有些纠结,工作日在实验室搞唯物,周末到教堂搞唯心。
我们更复杂,因为我们的哲学是唯物唯心对立统一,科学也同样如此。只不过,我们的唯心论与西方不同,西方唯心论是说意识决定物质,而我们的唯心论是,比如心学,意识决定物质存在的意义,而不是意识决定物质。也就是说,我们不仅天生具有科学思想,而且我们也关注科学存在的意义。
道家哲学认为任何事物有一利就必有一害,利害是相伴相生的,科学也不例外。过去西方人不理解,认为是我们愚昧,直到克隆技术诞生。
过去西方人一直认为科学有益无害,是上帝赐予他们的文明。但克隆技术的出现,使得他们开始明白一点,我们为什么那么在意科学存在的意义,只是他们只理解到伦理层面,称之为“科学伦理”,尚未明白这是更高层级的哲学问题。
顺便一说,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以辩证法为核心方法论,其本质是通过对立面的矛盾运动实现事物的发展与统一。他认为,现实世界是一个有机整体,通过“正题—反题—合题”的辩证过程不断自我超越,这一逻辑不仅适用于自然与思维,更贯穿于社会历史与精神领域。辩证法强调整体性思维与动态发展观,主张真理存在于矛盾的扬弃过程中,而非静态的结论,这种思想成为了西方哲学体系的重要基石。
那么问题就出来了,黑格尔的辩证逻辑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不是。
黑格尔的辩证逻辑,是对中国三玄辩证逻辑思想的继承、整理、重新诠释。
黑格尔认为“中国哲学无体系”,这话听着扎心,但却是实话。中国先哲们将他们的思想火花、种种奇思妙想,笼统地记录成册、而不是分门别类形成专著,比如,老子《道经》谈自然哲学、《德经》谈政治哲学,但其内容前后交叉、支离破碎、不成系统;孔子《论语》干脆就是师生对话的流水账;庄子著作则是散文,对后世非专业者而言,其文学价值大于哲学价值。本人不知先哲们为何都有此传统习惯,但所带来的问题就是:需要读者自行拼图。因此,中国先哲们的哲学内容,确实不系统、体系性不强。
但问题是,体系性不强不等于没有体系,只不过,中国三玄的辩证逻辑,是由黑格尔系统整理而构成体系的,这里要感谢黑格尔先生。
我们初中就学古文,但孩子们是不懂文言文的,这就需要列出白话文的“翻译”。同理,黑格尔先生就是帮我们完成了一个重要工作,将三玄辩证法(文言文)整理、“翻译”成黑格尔辩证法(白话文)。比如,将太极图“翻译”为“辩证法三大规律”,而将“阴阳”关系“翻译”为“正-反-合”,显得高大上了许多。
【注4】什么是心学?这里需要多罗嗦几句,不喜跳过。
☯何为心学
《王文成公全书》卷三记载:(阳明)先生游南镇,一友人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先生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该故事涉及到三个重要概念:“心外无物”、“同归于寂”、“一时明白”。
与理学“理”源自天不同,阳明心学认为“理”源自“心”,故称“心即理”,而“物”是理(心)产生或幻化的,因此“心外无物”。
为何看花时“一时明白”、不看时“同归于寂”?因为“心”是主观意识,决定了自然存在对个人的意义,有“心”则有意义(一时明白)、无“心”则无意义(同归于寂),尽管不论有“心”无“心”,自然(花)都客观存在。也就是说,心学认为“物(存在的意义)随心迁”。
那为何既是“心外无物”、又是“物随心迁”?这正是心学的一个重要思想。
简单通俗不专业地说:
心学的认识论是“心外无物”,即意识决定物质存在的意义。
心学的方法论是“物随心迁”,即从人的角度探索世界。
根源在于,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清楚地表明了一点,我们所感知的世界不是本真世界,而是我们在意识里创建的一个模型。因为上天还没有让我们人类发育到可以真实、完整、准确地感知本真世界,现今我们能够感知到的世界,只是本真世界的沧海一粟,我们只能主观地在意识里创建一个极其简陋的模型,来帮助我们认识本真世界的一点表象。因此,心学实质上是说,我们心里这个客观世界的模型,决定于我们的主观意识。也就是说,人的意识可以创建并修改这个客观世界的模型,但绝不可能创建和修改客观的物质世界。
☯西方唯心论哲学的起源
顺便一说,西方哲学史其实很简单,源头就是阳明心学。阳明心学的“意识决定物质存在的意义”传到西方后,笛卡尔第一次“改进”为“人(意识的载体)的意识决定人存在的意义”、第二次“改进”是去掉“意义”,绝对化为“人的意识决定人的存在”,即后世盛传的汉译“我思故我在”。在此基础上,“西方哲学之父”康德确立了“意识决定物质”这个西方主流哲学的基石,并且留下祖训,要求徒子徒孙“哲学必须为上帝留有位置”。由于唯物主义哲学里不可能为上帝保留位置,西方科学家、尤其是天文学家,对着天空找了300年,始终未能找到物质意义上的上帝。因此,在宗教文化的前提下,西方无奈地选择唯心主义哲学之路,将唯物主义视为异端邪说(因为没有上帝)。于是,“西方哲学的顶峰”黑格尔建立了以“绝对理念(意识)幻化物质”为基石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什么是“绝对理念”?黑格尔异常决绝:就是上帝!
这就是西方哲学的地基和框架,西方后世各哲学家,无非是在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大厦的各房间搞装修、换点景。
顺便再说,西方认定的哲学老爹“古希腊哲学”,其实主流是唯物论思想。个人胡乱猜测,可能是因为早期炮制“古希腊哲学”的人,学的是道家的唯物主义哲学,没有康德站得高看得远,没有意识到需要处理哲学与神学的关系,导致后来西方哲学大反转,变成了唯心论。因为阳明心学是明朝的事了,有点晚,炮制“古希腊哲学”的人不知道。
西方哲学的“异类”费尔巴哈,就对黑格尔不满,“颠倒了常识,......为了调和哲学和宗教,而对宗教做出了理性的解释(比如上帝是绝对理念)。”
实际上,黑格尔抛弃了西方宗教原始的自然(物质)神论,升级为意识(精神)神论,从而取个雅名“理性主义哲学”。
☯萨特之恶及女拳的哲学基础
当然,这里需要特别说明,西方唯心主义哲学之恶,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只是开了个头,最恶的是萨特的“他人即地狱”,这是导致西方对外殖民秩序、内部社会混乱的罪魁祸首。
“他人即地狱”(别人是恶魔)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中关于人际关系、自由与自我认同的深刻揭示。
简单通俗不专业地说,人的意识决定人的存在,有什么意识就幻化出什么人。该命题包含三层核心内涵:其一,人的意识取决于对他人评价的病态依赖,即别人认为我是什么人、我就幻化成什么人;其二,对自我认知的逃避,即将失败归咎于外界,我不能选择;其三,对他人态度的扭曲,既然如此,那与他人的关系当然就将沦为地狱,因为别人都是恶魔。
这就导致了西方人与人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我试图掌控关系、你也试图掌控关系,我试图定义你、你也试图定义我。这种争夺主体性的斗争,使得人际关系充满了紧张、欺骗与相互折磨。
比如,萨特的情妇波伏娃,就将萨特“他人即地狱”的理论落实到性别问题,即“第二性”理论。
本来性别不是问题,生下来是什么那就是什么。汉文化是唯物论文化,物质决定意识,人的生理性别就决定了人的意识性别,伸手一摸,有小鸡鸡的就意识到自己是男人、没有小鸡鸡的当然就是女人(太监除外)。
但西文化是唯心论文化,意识幻化物质,是男是女取决于意识,意识是男人就幻化出有小鸡鸡的身体、是女人就不长小鸡鸡。
可恶的就是波伏娃,她认为女人本来是有小鸡鸡的,但被万恶的男人在意识里擦除了,于是被擦除了小鸡鸡的意识幻化出身体后,就真的没有了小鸡鸡。因此,是男人的罪恶将女人变成了“第二性”,所以女人天生就要仇恨男人,这就是女拳的基础理论。当然,这也产生了一个相关的理论,人生而无性,意识是什么性别,就会幻化出什么性别的身体,这就是美国有97种性别的理论依据。
当然,哲学不够医学凑。想象自己由男变女,过去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当马斯克的宝贝儿子想做女人时,在医院病床上醒来,真的就如愿了,感谢上帝,阿门。
☯唯心论异常复杂的原因
顺便一说,为什么道家唯物论哲学相对简单,因为确实简单,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应,这很好理解,小朋友都懂。看见一块巧克力(物质),脑海里立马显现丝滑感(意识)。但西方唯心论哲学就异常复杂,因为确实复杂、因为它需要炮制一大堆谎言,来掩盖最基本的那个谎言,即意识决定物质、物资是意识幻化出的虚幻,更要不断炮制更多的、几何级数增长的谎言,来符合“逻辑”地掩盖那些掩盖谎言的谎言。很难想象,脑海里刚呈现出巧克力的丝滑感,立即便幻化成手里的那块巧克力,并且舌尖真的感受到了丝滑。这种主体(丝滑的巧克力)幻化为客体(嘴里的巧克力),再反馈到主体(舌尖的丝滑感),构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这就要求“主体和客体必须统一”,而这正是西方唯心哲学几百年来都无法破解的难题、无法逾越的困境。西方哲学家,呵呵,想想都累。以至维特根斯坦提出“哲学是语言的艺术”这一哲学命题,看来他老兄是真的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