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电科技实控人IPO前套现上亿:五大客户占比超七成,期后回款比例下滑
《港湾商业观察》施子夫
近期,江苏亚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电科技)的上交所科创板IPO获受理,保荐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截至目前,亚电科技的IPO审核状态变更为“已问询”。
由于所处行业特点,亚电科技期内客户集中度较高、应收账款及存货急剧增加,除了上述明显的阴霾外,实控人IPO前火速套现、募投项目消化风险等也引人关注。
多项盈利指标大增
招股书及天眼查显示,亚电科技成立于2019年3月,是一家湿法清洗设备供应商,主要从事硅基半导体、化合物半导体及光伏领域湿法清洗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自设立以来,公司一直致力于湿法清洗设备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应用,产品主要应用于半导体领域。
据了解,半导体湿法清洗设备是一种通过机械与自动化技术,结合物理或化学方法,在半导体制造过程中对晶圆表面进行清洗,去除纳米级微观颗粒、金属、有机物和氧化物等污染物的专用设备。
亚电科技的产品主要可分为硅基半导体湿法清洗设备、化合物半导体湿法清洗设备、光伏湿法设备及相关辅机与配件。
从2022年-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硅基半导体湿法清洗设备是公司收入规模及占比最高的产品类别,各期实现收入金额分别为8564.64万元、2.01亿元和2.86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71.01%、45.62%和49.39%。
与此同时,亚电科技2022年切入化合物半导体领域,与国内碳化硅龙头客户形成批量化业务合作。化合物半导体、光伏湿法设备历经前期研发、生产、交付,自2023年起进入批量化验收阶段。2023年、2024年,公司化合物半导体湿法清洗设备收入金额分别为1.3亿元、1.18亿元,占比分别为29.35%、20.32%;光伏湿法设备收入金额分别为1.06亿元、1.58亿元,占比分别为24.07%、27.41%。
此外,亚电科技还有部分收入来自配套产品及服务,报告期内产生收入金额分别为2996.96万元、422.08万元和1663.58万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24.85%、0.96%和2.88%。
细看量价方面,报告期内,硅基半导体湿法清洗设备的单价分别为778.6万元/台、805.14万元/台和696.63万元/台;光伏湿法设备的单价分别为250万元/台、321.91万元/台和316.99万元/台。
报告期内,公司各产品平均价格呈现一定的波动。亚电科技表示,一方面,针对不同细分类别产品,产品成本和定价存在差异;另一方面,公司原材料采购价格、自研自制成本、客户定价程序等均是形成产品最终销售价格的重要决定因素,导致不同期间、客户、订单、产品的定价有所差异。因此,公司各类产品各期间销售均价存在一定波动,具有合理性。
整体经营业绩上,报告期内,亚电科技实现营收分别为1.21亿元、4.42亿元和5.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9399.02万元、1036.8万元和8512.05万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101.27万元、327.38万元和8252.34万元。
核心盈利能力指标中,亚电科技期内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14.76%、23.88%和37.60%,同一时期同行可比公司毛利率均值分别为37.65%、37.56%和37.04%。最为明显的变化是,亚电科技不仅期内实现了毛利率的大幅提升并且也一举追平了与同行可比公司之间的差距,而反观同行的毛利率变化幅度较小,这一反常的增长趋势或许会成为监管层在后续关注的重点。
需要指出的是,在此前亚电科技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时,公司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主要系公司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存在一定时间周期,自设立至整体变更基准日期间,前期研发投入、运营、股份支付产生的成本费用金额相对较高,整体变更时正处于产品规模化量产及商业应用阶段,规模化收入尚未完整覆盖前期成本费用导致。
整体变更设立股份公司后,亚电科技公司净资产折股消除,未分配利润为负的情形已在期内消除。2023年,随着公司交付产品逐步验收并确认收入,公司收入实现了大幅增长,开始扭亏为盈。
报告期各期,亚电科技年初累计未分配利润分别为-1.21亿元、-2.15亿元和-3154.43万元,期末累计未分配利润分别为-2.15亿元、-3154.43万元和4444.07万元。
公司方面表示,若未来公司产品收入、盈利能力持续下降,或遭受其他不可预期的风险,则可能导致持续亏损,出现未分配利润为负的风险。
客户集中度较高,期后回款比例大幅下滑
亚电科技所处的湿法清洗设备主要应用于半导体及光伏制造领域,下游客户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呈现经营规模较大、数量较少的行业特征。报告期内,公司来自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金额分别为9021.7万元、3.38亿元和4.41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4.80%、76.59%和76.25%。
客户集中度过高的同时,亚电科技的应收账款及存货也在大幅增加。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3591.81万元、1.19亿元和1.54亿元;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3844.96万元、1.25亿元和1.64亿元,占流动资产比例为8.09%、15.55%和20.41%,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1.85%、28.34%和28.28%;坏账准备分别为253.15万元、640.77万元和1042.05万元。
2022年末、2023年末,亚电科技应收账款余额增长率分别为225.6%、31.12%,增幅突出。其中,2023年,随着公司湿法清洗专用设备进入批量化验收阶段,营业收入快速增长,带动应收账款余额增长。
截至报告期各期末,亚电科技应收账款期后回款比例分别为100%、86.98%和49.77%。
报告期各期,存货账面余额分别为3.17亿元、2.74亿元和2.14亿元;账面价值分别为3.05亿元、2.62亿元和2.02亿元,存货账面价值占各期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68.72%、34.26%和26.84%;存货跌价准备余额分别为1237.46万元、1203.22万元和1170.74万元。
由于2022年货采购备货规模、产品生产导致存货增加等综合影响所致,报告期内,亚电科技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752.14万元、8026.57万元和7350.86万元,2022年公司现金流录得流出,随后两年现金流又由负转正。
截至报告期各期末,亚电科技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分别为5319.74万元、2.84亿元和3.38亿元,货币资金分别为5610.46万元、3.13亿元和3.38亿元,最近三年公司账面逐年回暖。
实控人IPO前套现1.1亿
在体现科创数据的研发费用投入方面,报告期内,亚电科技的研发费用分别为5737.37万元、4429.2万元和4433.38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47.52%、10.03%和7.64%。研发费用主要包括职工薪酬、直接投入、股份支付及其他费用等。
报告期内,亚电科技研发费用中职工薪酬分别为2611.29万元、2120.36万元和3012.82万元,占当期研发费用比例分别为45.51%、47.87%和67.96%,为公司研发费用主要构成部分。
2022年,公司研发职工薪酬金额高于2023年,主要系公司于2022年度持续投入12英寸单片清洗系统项目研发,相关外籍研发人员薪酬水平较高所致;2023年,出于发展战略及管理因素,公司拟将外籍研发人员引入国内,部分人员出于个人原因离职,当期职工薪酬金额较2022年度有所下降。
整体而言,报告期内,亚电科技的期间费用金额合计分别为1.15亿元、1.01亿元和1.23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5.06%、22.94%和21.15%。
截至2024年末,亚电科技共计有446名员工,其中销售人员占比8.07%,行政管理人员占比26.91%,研发人员占比29.82%,生产人员占比22.65%,售后服务人员占比12.56%。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钱诚直接持有公司22.59%的股份,通过全资控股的无锡亚腾担任亚电合伙的执行事务合伙人从而控制亚电合伙所持公司14.89%股份的表决权,通过全资控股的无锡亚腾担任止于至善的执行事务合伙人从而控制止于至善所持公司3.81%股份的表决权,合计控制公司41.29%股份的表决权,并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系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外界有目光注意到,2023年8月,钱诚将所持亚电科技0.80%、0.80%、0.80%、0.60%和1.40%的股权分别转让给高展投资、云晖舜和、汇富鑫呈、江苏高投、建达兴亚,分别作价2000万元、2000万元、2000万元、1500万元和3500万元,合计1.1亿元。
此次IPO,亚电科技计划募资9.5亿元,其中7.18亿元用于高端半导体设备产业化及先进制程半导体工艺研发试制项目;8244.57万元用于先进制程湿法清洗设备研制项目;1.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内控方面,报告期内,亚电科技及子公司为满足产品集中性生产、交付的需求,部分月份存在劳务派遣人数占比超过用工总人数10%的情形;此外,公司部分合作的劳务派遣机构存在未取得劳务派遣资质的瑕疵。
报告期内,子公司领创精密劳务派遣人数占当期用工总人数比例分别为32.69%、5%和4.55%。
亚电科技表示,发行人及子公司已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了规范整改,自2023年12月起,发行人及子公司劳务派遣人数未超过用工总量的10%,合作的劳务派遣机构均已取得劳务派遣资质,符合《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相关要求。尽管如此,公司仍存在因报告期内劳务派遣用工不规范被行政处罚的风险。(港湾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