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叫嚣占领加沙,巴勒斯坦会亡国吗?

500

NO.2467 -以色列会占领加沙吗?

作者:孤寂寒光 / 编辑:冷小军

投稿,转载和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potereio

近日,以色列内阁正式批准了以军占领北加沙地带的请求,也就是说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北加沙都会在以军控制下。根据内塔尼亚胡办公室的消息,以军还有控制整个加沙的打算。

虽然这片土地只要有巴勒斯坦人存在,哈马斯的抵抗就不会消失,但从目前两方力量对比来看,我们不得不为整个巴勒斯坦的未来担忧,今天的巴勒斯坦还会存在多久,会不会在未来变成一个历史名词?

目前,接管加沙的方案已经摆在内塔尼亚胡的桌面上了。根据这个计划,占领加沙分三步走。第一步就是目前的先接管加沙北部地区,这里目前主体部分已经在以军的控制下。虽然哈马斯勇士们时不时还是会上演一套“反坦克体操”让以军难堪,但只要内塔尼亚胡能顶住舆论和军属的抗议,北加沙地区的占领还会继续持续下去。

500

占领加沙的第二步是让加沙平民“自愿南迁”,最好是迁移到沙漠地带最后迁居到他国。第三步就是军事控制然后移交亲以政权,目前来看最合适的就是约旦河西岸的法塔赫。在军事控制这一块以军也不准备跟哈马斯打巷战,而是准备长期围困和攻击剩余的难民营。

有人可能会问了,即便加沙地带被占领,不是还有约旦河西岸法塔赫统治区域嘛,但实际上约旦河西岸情况也不太好。约旦河西岸简直就是陆地群岛。

约旦河西岸有几块土地划分,其中法塔赫负责控制的只占总土地的18%,其余的部分都是以色列直接或者间接控制。比如两者共同管辖的区域占比约22%,这部分是由以色列和法塔赫共同管辖区域,法塔赫负责行政部分的管辖,军事部分给以色列。剩下部分就是以色列管辖部分了,如果法塔赫想要从一个区域穿梭到另外一个区域那是必须要通过以色列的许可。

500

这就是目前法塔赫控制的约旦河西岸,看起来是一个整体,实际上比加沙地带还要分裂。更重要的是约旦河西岸的税收掌握在以色列手里,法塔赫早已经不是阿拉法特时期那般独立了。这就是为什么前文会提到以色列控制加沙之后会考虑让法塔赫管理,交给他们以色列还是挺“放心”的。

由于约旦河西岸的法塔赫更好欺负,所以以色列一直通过扩建定居点的方式蚕食约旦河西岸的土地。如今的约旦河西岸时不时就会看到以色列的拆迁队作业,他们还不用怕巴勒斯坦人反抗。

500

法塔赫控制的安全部队是不会反抗的,估计整个约旦河西岸被占领可能都不会遭到抵抗,当然,即便反抗也没用,毕竟也就警察的水平。而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手里真没武器,只能向以军扔石头。这两年巴勒斯坦人手里面连石头都找不到了,全让以色列给清理掉了。

由于这个情况,以色列议会在今年已经通过了约旦河西岸属于以色列合法土地的决议。虽然这个决议国际社会不承认,但从以色列国内自己的逻辑里,他们占领约旦河西岸已经是合法的了。一边是占领约旦河西岸属于合法行为,另外一边是准备全面控制加沙地带,这巴勒斯坦还没成功建国不就要亡国了吗?

500

其实巴勒斯坦能不能亡国,与目前哈马斯还能抵抗多久其实是一个问题。以色列不希望两线作战,所以他在消灭哈马斯以前绝对不会去动约旦河西岸。但想要把哈马斯置于死地看起来也没有那么容易。

哈马斯是整个阿拉伯世界抵抗以色列最重要的一个支点,有哈马斯才能把以军这种小体量的国防军牢牢牵制在巴勒斯坦,如果没有了哈马斯那以军就必定会找下一个对手,无论是埃及还是伊朗都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

如今以色列的右翼势力疯狂到什么程度,全世界都看在眼里了。内塔尼亚胡一会儿攻击叙利亚一会儿又去打伊朗,黎巴嫩和巴勒斯坦那都是日常任务。内塔尼亚胡为了保住战时内阁确实需要战争,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如此漫长的战时状态能持续下去还是因为右翼的支持,这两者都是相互关联的。

500

内塔尼亚胡如果真全面控制加沙,以色列国防军要承受的伤亡比现在还大。这也是他们的参谋长极力反对的原因。他认为国防军已经相当疲惫了,如果要把加沙控制住起码要两年的时间,这对于军队来说是一串串最真实的阵亡名单。而且就算是拿下了加沙,在阿拉伯国家支持下还是会有流亡政府存在,这个政府还是会时不时来袭击以色列一下。

如果再把范围扩大一点,巴勒斯坦的存在与否其实也跟大国博弈有关。中俄这边是绝对不支持以色列全面占领加沙的,更不支持在约旦河西岸扩张定居点。这与目前的联合国决议是完全相悖的。中俄作为常任理事国最大的责任就是落实几个常任理事国都投票同意的事情,谁也不想五大常任理事国都同意的事情变成一张废纸。

500

其实西方世界也不赞成以色列吞并加沙,尤其是西方自由派。以色列是保守派亲儿子但并不是自由派亲儿子,所以英法德都在制裁以色列。换个思路来说,如果以色列把整个巴勒斯坦地区都给占了,西方对他的控制力也会大打折扣。

从历史来看,巴勒斯坦作为一个实力相对弱小的一方来说,已经多次面临过亡国的问题。2005年以色列就全面占领过加沙,但最终在内在一系列压力下还是放弃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