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plexity要蛇吞象?出价345亿收购Chrome,能成功吗?

500

出品 | 大力财经

作者 | 豆沙包

编辑 | 魏力

近期,AI 领域又爆出一条的消息。

AI 驱动型搜索新秀Perplexity公布了拟收购Google Chrome浏览器的邀约:计划以 345 亿美元全现金收购拥有超 30 亿用户的 Chrome 浏览器。

提案上Perplexity有意借Chrome的30亿月活基数作为入口,快速为自身 AI 中枢体系引流。

Chrome作为“浏览器界的王者”,历经十年稳居统治地位,这样的收购提议撬动了整个行业的神经。

AI 时代的来临,让浏览器的角色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单纯的信息通道升级为智能交互中枢。

要知道,Perplexity 当前估值约 180 亿美元,此次报价接近自身市值的两倍。而另一边的谷歌,可是市值超 2 万亿美金的互联网巨头。这样一场实力看似悬殊的收购邀约,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和逻辑?

500

01 未来走向与潜在连锁反应

这笔交易Perplexity已经在搜索智能上具备差异化优势,问题导向的交互界面、高质量引用、简洁回答框架。

然而,“谁来对接用户”这个问题一直是瓶颈。

如果拿下Chrome,Perplexity能将用户入口从第三方搜索扩大为浏览器原生层级,对AI功能的曝光与试错空间都将爆发式增长,进而形成流量—体验—变现三角矩阵。

但Google会卖吗?

显然不是想“放弃”Chrome,而是一场利益对衡。

Chrome是Google广告生态重要入口,更承载Google Searc 的流量优势,在多个国家还背负着监管压力,一旦出售有可能引发“拆分垄断”。

谷歌方面,Chrome 浏览器对其意义非凡,是谷歌捍卫搜索市场份额的关键利器。谷歌 CEO 认为出售 Chrome 会损害业务、打击创新、带来安全风险,明确反对该项收购。

对于谷歌而言,失去 Chrome 可能意味着在 AI 搜索时代失去重要的流量入口和数据来源,其他搜索引擎可能会趁机上位。而微软等厂商也可能因 Chrome 的变动,被迫自建内核,导致市场碎片化。

若收购失败,Perplexity 也能借谷歌反垄断诉讼的热度提升自身知名度,为 Comet 浏览器引流。而谷歌若能保住 Chrome,必然会加大在 AI 浏览器领域的投入和布局,与 OpenAI、Perplexity 等展开更激烈的竞争。

Google想卖也不可能轻易成局,想拒绝也需要在面子工程上讲战略打算。这两层边界,决定了交易走向并不明朗。

如果 Perplexity 收购成功,将可能重塑浏览器和 AI 搜索市场的格局,Chrome 的 30 亿用户将成为 Perplexity AI 服务的庞大基础,或许真能实现搜索的变革。那浏览器市场乃至 AI 与互联网入口的竞争格局都可能被改写,或许能成为真正能与谷歌等巨头抗衡的力量。

500

02 巨头与新秀的浏览器之战

从时间线来看,2022 年 12 月,Perplexity 发布其核心产品 —— 对话式 AI 搜索引擎 Perplexity Ask。

2023 年 8 月,发布 "Perplexity 2.0"。2023 年 12 月,上线 Perplexity Pro 付费订阅服务。

2024 年经历了多轮融资,估值不断攀升。

2025 年 7 月,完成 1 亿美元的新融资,估值达 180 亿美元。7 月 OpenAI 宣布计划在未来几周发布浏览器,而在 8 月,Perplexity 推出 Comet 浏览器后不久,就向谷歌发出了收购 Chrome 的邀约。

微软这几年靠Edge在Windows生态中加入了Copilot服务,把自己浏览器做成AI助手的平台,取得了一定成效。

国内的夸克、猎豹等浏览器,也都在单页面中疯狂植入AI聊天、智能推荐。

大力财经认为Perplexity进场,不是单纯新增一个浏览器选项,而是把AI搜索从“插件模式”升级为“入口级产品”,这对整个AI搜索赛道来说,是一次暴力重排序。

500

Perplexity 的融资是否够?相比Google的巨额估值,它是否有实际支付能力?

Chrome 用户长期绑定Google ID、书签、扩展、历史等数据安全和隐私基础,一旦换个主体运营,用户的信任链是否会断裂?Chrome是否会逐渐被捆绑Perplexity的AI中枢服务?还是继续保持兼容和自由?这些都可能成为爆点。

换句话说,这不仅是一笔收购提议更是一场围绕“入口与体验、用户选择与广告生态、监管与创新”交织的大考。

这场较量,看似集中在Perplexity与Google中间,却极可能决定整个内容与搜索的流量去向。

最后:如果谷歌最终被迫出售 Chrome,你认为哪家公司最有可能成功收购并将其价值最大化呢?你对此次事件怎么看?欢迎评论区讨论。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