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盈亏线的零跑,仍需“闯关”

500

作者 | 赵栀

编辑 | 趣解商业资讯组

8月18日,零跑汽车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零跑汽车净利润为0.3亿元,首次实现半年度净利转正,成为中国造车新势力中第二家实现半年度盈利的企业。

上半年,零跑汽车收入为242.5亿元,同比大增174%,主要原因在于整车及备件交付量大幅增加。

上半年该品牌汽车总交付量达221664台,位居中国新势力品牌销量榜首,较2024年同期增长155.7%。今年7月,其交付量创新高,达50129台,连续5个月位居中国新势力品牌销量榜首,也是2025年以来唯一一家月交付量超5万台的中国新势力品牌公司。

500

图片来源:财报

零跑汽车在财报中表示,战略合作、碳积分交易带来的收入增加,以及相关服务收入的增加,也对营收增长起到推动作用。

对于2025年第三季度及全年交付展望,零跑汽车副总裁李腾飞在业绩会上预计,第三季度交付指引介于17万~18万辆,同比增长97.3%~108.9%;全年销量目标则由之前预计的50万~60万辆,上调至58万~65万辆。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与一季度的14.9%的毛利率相比,半年度毛利率有所下降,零跑汽车在二季度的实际毛利率不足14%。

此外,亮眼数据背后,主力车型均价仅11.3万元,高端市场仍无突破迹象。

零跑汽车的成绩靠走量车型主导,销量支柱C11(起售价14.88万)、C10(13.58万起)占总交付量76%,B01新车型预售价仅15万级,全系无一产品突破25万价格线。

技术路线同样面临“低端锁定”,城市NOA 2025年底才落地,落后小鹏/华为ADS两年,高端用户信任难建立,800V平台仅顶配可选,主力车型仍用400V架构,超充体验不及小米SU7。

虽说是首次盈利,但净利润仅0.3亿元,相当于每辆车赚149元,不足理想L6单辆利润(1.8万元)的1%,碳积分交易及战略合作(如一汽代工)收入占比超18%,可持续性存疑。

研发费用18.9亿元(同比+53.8%),但重点投向成本控制(如CTC 2.0电池降本30%)而非高端技术(激光雷达渗透率不足5%)。

500

图片来源:罐头图库

从行业来看,过去两年,比亚迪凭借庞大的规模和垂直整合能力,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上稳固超越特斯拉。可这个新领导者也很快无法再高枕无忧。

而在新势力这边,理想汽车的纯电探索还在继续,增程的优势地位受到诸多同行的挑战。技术快速迭代与价格竞争的叠加效应,把中国车市推入一个高投入、高风险、快周转的阶段。市场的容错率正在急剧降低,挑战传统的造车周期和商业逻辑。在这样一个剧烈变化的牌桌上,没有一家公司拥有绝对的安全感。

销量榜首与盈利转正,意味着零跑汽车取得阶段性胜利。但行业竞争已入深水区,成本管控的压力、智驾突围的难度、政策变化的影响从未消减。在汽车行业,盈利并非终点,而是生存竞赛新起点。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