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瑞新材七成收入依赖单一公司产业链:两年分红9000万,曾转贷数亿

500

《港湾商业观察》施子夫

近期,江苏康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瑞新材)的深市主板IPO获受理,保荐机构为国泰海通证券。康瑞新材目前已进入问询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7月3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关于2025年第二批首发企业现场检查抽查名单的公告》中,康瑞新材被抽中现场检查。

七成收入来自X公司产业链

天眼查显示,康瑞新材成立于2001年6月,公司聚焦金属材料精密成型领域,产品包括金属层状复合材料(钛-铝复合材料、钢-铝复合材料、铜-铝复合材料)、精密金属异型材以及精密金属磨光棒、精细金属丝等多元形态的精密金属材料,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零部件、工业设备零部件、医疗器械等应用领域。

从2022年-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金属层状复合材料实现收入1.27亿元、15.95亿元和19.31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的12.46%、64.87%和65.23%;精密金属异型材实现收入分别为3.28亿元、3.02亿元和5.67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的32.18%、12.31%和19.14%。

同一时期,精密金属磨光棒实现收入分别为3.77亿元、3.98亿元和2.45亿元,占比由37.06%降至8.28%;精细金属丝实现收入分别为1.8亿元、1.63亿元和2.11亿元,占比由17.68%降至7.11%。

2024年,贡献主营业务收入最高的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销售单价为53.52万元/吨,同比下降9.14%,主要系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生产工艺提升,带动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生产成本下降,公司对其产品价格进行适当调整。

整体财务表现上,报告期内,康瑞新材实现收入分别为10.53亿元、24.86亿元和29.9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755.6万元、2.29亿元和4.04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85.45万元、2.27亿元和4.15亿元,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6.68%、21.48%和28.59%。

不过在业绩面稳定增长的同时,康瑞新材在招股书中提到,公司存在X公司产业链收入占比高的风险。报告期各期,公司X公司产业链收入分别为7.58亿元、21.73亿元和21.21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4.39%、88.41%和71.62%。

康瑞新材指出,X公司是全球消费电子领域龙头企业,预计在未来一定时期公司仍存在X公司产业链收入占比较高的情形。由于消费电子产品升级换代节奏较快,公司作为上游金属构件材料供应商,需要持续同步开发匹配终端客户需求的新产品。因需求变化,公司预计2025年来自X公司产业链收入存在下降风险。

凭借与X公司产业链的合作,近几年康瑞新材的业绩无疑得到“提速”。另一边,公司面临依赖主要大客户的客户集中度较高风险。报告期内,康瑞新材来自下游前五大客户的收入金额分别为6.25亿元、20.8亿元和25.10亿元,占当期收入的61.39%、84.63%和84.77%。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依赖单一产业链虽然可能获得短期聚焦优势,但长期存在系统性风险。这种依赖性在不同外部冲击下会显著放大企业的脆弱性。一旦产业链失衡,优势极有可能会迅速转化为劣势。

另外,康瑞新材于2017年首次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2020年、2023年均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复审。公司在报告期内按1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公司于期内享受到一定的税收优惠。

报告期内,公司税收优惠合计分别为1200.93万元、1319.29万元和2128.45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比重的22.53%、4.49%和4.08%。

两年分红9000万,多项业务产能利用率不高

消费电子产品升级换代节奏较快,于报告期内,康瑞新材的金属层状复合材料材质完成由钢-铝到钛-铝的更迭。而在此背景下,公司自身的存货水平也在持续走高。

报告期各期末,康瑞新材的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1.46亿元、3.58亿元和3.99亿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25.64%、18.18%和27.39%;公司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分别为659.74万元、872.94万元和2565.49万元,占存货账面余额的比例分别为4.31%、2.38%和6.05%。公司方面表示,2024年末公司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增加较多,主要原因系公司对部分因订单变化导致的原材料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同一时期走高的还有康瑞新材的应收账款。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2.84亿元、6.85亿元和6.45亿元,占当期末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49.82%、34.83%和44.35%;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2.99亿元、7.21亿元和6.79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28.42%、29.02%和22.66%,坏账准备分别为1499.20万元、3613.4万元和3397.02万元。

此次IPO,康瑞新材计划拟募资11.05亿元,其中计划拟使用5.98亿元用于年产5000吨钛合金材料项目,2.16亿元用于年产4000吨金属层状复合材料零部件及复合材料项目,9044.89万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从产能消化情况来看,截至2024年末,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精密金属异型材、精密金属磨光棒、精细金属丝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01.55%、63.46%、77.82%和75.5%。除了金属层状复合材料产能饱和外,其他产品的产能利用率维持在70%左右,而此次康瑞新材计划将募集资金的七成均用于扩产,结合存货情况来看,公司产能能否消化也引起市场不少质疑。

报告期各期,康瑞新材的研发费用分别为3666.95万元、4826.24万元和8122.23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48%、1.94%和2.71%。尽管公司研发费用投入明显加大,但由于营收规模也在持续扩大,因而公司期内的研发费用率明显走低。

此外,截至报告期各期末,康瑞新材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分别为8328.14万元、6.28亿元和2.56亿元,货币资金余额分别为9072.17万元、8.36亿元和2.59亿元。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控股股东江阴康德持有公司1881.1528万股股份,占公司股份总额的33.21%。实际控制人朱卫和LI LI(李莉)夫妇。朱卫直接持有康瑞新材17.54%股权,通过江阴康德控制康瑞新材33.21%股权,通过江阴智达控制康瑞新材8.21%股权;LI LI(李莉)直接持有公司5.55%股权,通过BrilliantAlliance持有公司8.00%股权。朱卫、LILI(李莉)合计控制康瑞新材4107.6489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72.52%。

2022年、2024年,公司分别现金分红4000万元、5000万元,合计9000万元。根据持股比例,实控人夫妇通过两次现金分红至少6000万元落袋为安。

2次行政处罚,曾转贷数亿

公开信息显示,康瑞新材自2022年6月启动IPO辅导。在报告期内,公司及其子公司共受到2项行政处罚。

详细来看,2020年12月9日至2022年10月13日期间,公司经办人员因工作疏忽,通过代理公司及物流公司申报进口货物时漏报燃油附加费、紧急燃油附加费、货币贬值附加费、低硫附加费、集装箱不平衡费等运输附加费,共计漏缴税款11.01亿元及相应违规滞纳金1.65亿元。2023年9月5日,江阴海关向康瑞新材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康瑞新材被处以3.3万元罚款。

2023年8月11日,南通康瑞员工将清洁研磨机部件时产生的设备清洁废水和车间地面清洁废水未经处理倒入雨水窖井内,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39条之规定。2023年12月26日,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向南通康瑞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对南通康瑞按照法律规定罚款额下限罚款10万元。

此外,报告期内,康瑞新材存在少量通过个人卡收支款项的情形。2022年、2023年,公司通过个人卡分别收取0.91万元、6.17万元废品销售款,全部用于发放员工奖金。

报告期内,康瑞新材存在向第三方拆出资金的情况。2023年3月,公司拟与中科算能信息技术(无锡)有限公司(简称“中科算能”)及其同一控制下的关联方中科城市大脑数字科技(无锡)有限公司开展无锡市地方智慧工程项目的合作,并该项目提供智能穿戴硬件产品开发及生产服务,公司为其提供了资金支持,中科算能已于2023年9月归还公司拆出的资金,后续公司无新增第三方拆出资金。

2020年6月10日,江苏百舸有色金属工业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百舸有色”)向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江阴支行贷款950.00万元,江阴安兆对上述借款的本金及利息承担连带责任担保,系报告期之前发行人与非关联方之间的商业互保。2020年11月10日,因百舸有色无力承担全部还款责任,江阴安兆承担了945.14万元代偿义务。2020年与2021年,百舸有色向江阴安兆偿还60.00万元,剩余885.14万元应收款项尚未收回,公司于报告期之前对其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报告期内,康瑞新材存在为满足贷款银行受托支付要求,通过合并范围内主体及第三方取得银行贷款的转贷行为。2020年-2023年,康瑞新材产生的转贷金额分别为1470万元、1300万元、2.3亿元和5.19亿元。

2022年和2023年,康瑞新材及合并范围内子公司之间存在无真实交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情形,金额分别为798.02万元和345.76万元。(港湾财经出品)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