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北京街能否成为广州北京路式固定步行消费区?

  「风雨过后是彩虹」。因为前日三号风球高悬及有暴雨警告而停开一天的「寻味新口岸市集」,昨日下午重开。昨日虽然并非是周末及节假日,但现场仍然人流如过江之鲫,消费也热烈畅旺。虽然从表像看,到访人数可能不如上周五及周六累计的两万五千人次,但也远超预期的四千人次,连同上周五、六的巨额「出超」人次,不但完全可以弥补前日因风雨停开的「损失」,而且以昨日并非节假日仍然有远超逾四千人次到访的实绩看,估计未来的时间内,每日到访的市民和游客,都只会多不会少。因此,必定能够大额超越每日四千人次的预期设想目标。

  当然,这项以「美食餐车,美馔食街」为主题的「寻味新口岸市集」活动,其目的不但是「引客流」,还在于「促消费」。「引客流」是表,「促消费」是里,争取「旺丁更旺财」。而从现场观察及摊主的反应看,基本上这两个目标都达到了。因而参与活动的摊主都很满意,认为「有得做」,不但是希望能够「补」回因风雨停办的一天时间,而且更希望能够将之活动尤其是摊位的布置「固定长期化」,使得该街区成为澳门又一个恒常的「步行消费区」。而据旅游局代局长程卫东昨日表示,暂未确定是否延长活动日数,需进一步观察。毕竟延长活动需满足多方面条件,包括与合办方归侨总会协商,同时考虑预算、展位及参展单位意愿等。是次十日活动主要定位为测试,旨为观察举办活动可能遇到的问题、需注意事项及空间利用方式。待活动结束后,会对整体效果作总结与检讨,分析进步空间。而从初步观察,所选场地适合继续举办户外相关活动,具备户外步行空间,且居民对该区域夜间有活动声量较为习惯。当局后续将进一步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步行空间,以便开展更多类似的户外活动。

  实际上,这项「寻味新口岸市集」活动,虽然与以往多项步行区市集活动,如「关前荟」、「悠路环」等,都是为了「引客流,促消费」,但却有着某些不同之处。「关前荟」、「悠路环」等带有「活化旧区」的任务,而「寻味新口岸市集」举办的地点并非是属于旧区,反而是商业较为发达区域,因而不对「活化旧区」负责,而是针对该区域的「卫星赌场」依法将于今年底退场,可能会影响该区域的商户营运的情况,以举办集市活动协调各界优化整体营商环境,吸引旅客和巿民入区消费,促进小区活力,助力商户转型。而「寻味新口岸」市集活动,在一定角度上可以说是作为实施上述营商环境转型措施的「试点」。

  而「寻味新口岸市集」活动举行的首三天,旅客们认为所设有的各式菜系的美食摊位,能满足不同地方旅客的胃口,带来丰富的旅游体验;而且市集灯饰华丽,非常吸引。也有美食摊主称,市集人流不错,其中本地客超出预期,有约四成客人为市民。可见该项活动不但是可以对游客「引客流,促消费」,而且也能够对市民他「引客流,促消费」。因而有摊主建议新口岸区长期举行类似活动,形成品牌引客入区,甚至是将之固定化,使之成为实质性的步行消费区。在促进「中低端」消费的同时,也顺便带动该区域店铺的「高端」消费,以弥补「卫星赌场」结业后奢侈品顾客流失的「损失」,达成互补共促效应。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一环。

  其实,新口岸区本来就是以「游客与市民共赏,消费同旅游齐飞」的设计。当年前澳葡政府决定委托「澳娱」收回被「无政府主义者」霸占的新口岸土地后,就提出将新口岸建设成为「澳门尖沙咀」的美丽口号,并将现时举办「寻味新口岸市集」活动的区域,作为「澳门尖东」。但无奈前澳葡政府眼高手低,「把一手好牌打烂」,不但是在规划上眼光短浅地背离「澳门尖沙咀」尤其是「澳门尖东」的方向,而且在具体的图则审查中,也过于执着「骑楼特色」,但却是将其「现代化」处理,丢掉了广府地区「骑楼」的真正岭南特色,而建筑商也是以「装饰柱」的形式设计及兴建,在填海区的地面沉降下,「装饰柱」大多变成了「危险建筑物」,有的被迫拆除。因而也成为妨碍新口岸区域建成「澳门尖沙咀」以至「澳门尖东」的负面因素。

  因此,由实现「贤能爱国者治澳」的特区政府及其同盟军——各界社团,是有必要籍着举办相关活动的机会,实行「拨乱反正」,将新口岸区建设成为「引客流、促消费」的区域。在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制肘,无法建成「澳门尖沙咀」之下,也可以参考各地以至澳门本身就有的步行消费区如中区议事亭前地—板樟堂前地等的模式,将此区域建成永久固定的步行消费区。

  国务院去年七月引发的《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增强服务消费动能」一节,就提到进行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围绕贴近群众生活、需求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领域开展服务消费季系列促消费活动。推动步行街改造提升,加速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而步行街就是集合多功能、多业态、多种的建筑形式,只允许行人步行而形成的一种商业模式。它由许多店铺面街组成,并是由政府参与按照规划开发的一种城市商业形态;能为人们创造出良好的购物环境;为一座都市最繁华热闹的地区。改成步行区后,可以吸引更多观光客和居民的到来,使该地区更加繁荣。因此,广州市政府在落实执行国务院的「意见」时,就特别强调要强化步行街的功能,并要在此基础上推出「行花街」「萌宠园」「广交汇」「同船渡」「次元站」「美食城」「好汗场」「时尚圈」步行区。

  恰巧的是,目前澳门特区举办「寻味新口岸」市集活动的区域,是以「北京街」为主,「广州街」、「上海街」为辅的区域。而在广州市,就有一条闻名海内外的「北京路步行街」。这是一条集文化、娱乐、商业于一体的街道,是广州市有史以来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店铺众多,规模大,经营样式齐全,饮食消费层次非常之多,从低价的小吃店、快餐店到高档的餐厅,应有尽有,餐饮种类亦丰富多样。因而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前往游览及消费,日均人流量约三十五万人次。

  如果澳门的「北京街」也能像广州的「北京路」那样兴旺,那该多好!诚然,澳门只有二百多米长的「北京街」,根本无法与全长一千五百多米长的广州「北京路」相比,但其某种运作及经营模式,还是可以参考借镜的。比如,那种「鸡公榄」的带有「非遗」性质的销售及表演方式,就值得模仿。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