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眯眯眼”周期性的卷土重来,对于这种“审美种族主义”,应该有效主动出击!
【前言】
自清朝以来,广东作为作为最早的通商口岸,在于欧洲商贸的过程中,对洋人基本都冠以“鬼佬”、“红番鬼”、“番鬼佬”的称呼~~
从地域性格上来讲,广东人对西方人就有打从骨子里的自信以及蔑视。从经济层面上来讲,由于广东近代长期垄断了国家的对外贸易,直到鸦片战争之后的“五口通商口岸”,广东的经济垄断地位虽然发生了转折性改变,但是,对洋人的“蔑称”,百年以来一直都未曾改变也!
即:将近两百年过后的今天,广东人至今保留了这个对西方人的“传统称呼”,统一称呼为:“鬼佬”!
有完没完 ? !
最近又出现了“眯眯眼”辱华事件 !
近年以来,欧美在时尚行业、美妆行业等,频繁刻意使用“眯眯眼”元素的行为,从本质上来讲,这是西方中心主义审美霸权“特意”对中国人的审美形象进行系统性的矮化与刻画。
而这种现象之所以会出现“周期性”,根本原因无外乎在于我们的舆论反击策略过于“被动”,在是否被“歧视”的问题上,陷入对方的“解构陷阱”;以及,西方做出这种“审美种族主义”后所付出的代价,还在对方的“可承受范围”之内。
基于此,我们在反击的措施上,平时就应该要在舆论上和经济制裁上做出相应的主动,尤其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这种儒家思维,要做适当的改变,舆论造势不是“临阵磨枪”,而是要长期的做思想灌输。
众所周知,西方人针对中国人的长相进行抹黑刻画,最早的画幕形象是源于一个虚构的“傅满洲”,高颧骨、“眯眯眼”的形象刻画,就是对亚裔的一种“丑化嘲讽”。
随着近些年以来中国的世界经济地位发生大改变,西方又把这“眯眯眼”的恶意嘲讽隔三差五地、潜移默化地在时尚行业进行深耕细作,尤其是对模特的审美定义,进行“恶意刻板”的印象固化,从而想要构建出以“西方标准”下的“丑化审美”,这一个“丑化过程”在时尚行业、美妆行业表现的尤为明显!
因此,在涉及到这种“种族审美主义”、以及舆论建构和反击策略上,我们的舆论宣传也不用太过“儒家化”,要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进行反制。
我简单举个例子:
西方人其实也有“面相学”理论,而且历史也而不短,据史料记载,最早在古希腊时期,认为人的外表与性格存在某种联系,比如,狮子的性格、狗的性格、狼的性格、羊的性格等等...这些都可以在一个人的长相上得到某种“性格契合”。
(西方的“面相学”书籍插图,阐述关于人的性格与动物之间的联系)
OK,这就好办了,西方人不是创造出“眯眯眼”这个概念嘛~~那好,作为曾经留学欧洲的我来讲,欧洲各国也去过不少地方,对于欧洲人的面相观察我也来说一个西方人非常明显的“面相特征”,那就是:
有不少比例欧洲人的眼眉,距离过窄、眼眉骨过突、眼窝较为为深邃,这看起来,非常象一种“原始人”----- 尼安德特人!
(欧洲人眉毛过低,用中国面相学的理论来讲,就是“眉压眼”)
换言之,如果西方人以“眯眯眼”来丑化东方人的话,那么,我们也可以用给一根手指搭在眉毛和眼睛之间来表示西方人的“低眼眉”!
意为:未开化的原始人!
ONE HIT KILL!(一击必杀也~)
(网图 大概示意)
(点击查看动图,
模特对于眉毛过高表示不满,非常在意“低眼眉”)
而在以前来讲,广东人在与外国通商的洋人有着长期的交往历史,对其称呼为“番鬼佬”、“红番鬼”;对其语言称呼为“番语”、“鬼话”~
广东人对洋人这种称呼,很大程度上就是就是社会经济基础极其自信的外在表现,以及自鸦片战争以来对洋人入侵的痛恨~
须知,西方善于输出以及定义刻画审美权,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经济强权上的延伸,审美霸权的本质,就是经济霸权;而“弱式反击”的本质,被动的逻辑之下,根源还是在于文化不自信、经济不自信、甚至是品牌不自信~~
所以,当年广东之所以能统称洋人为“鬼佬”,很大原因就是在于对“番邦”的认知比较深刻,对西方的态度,也不会崇洋媚外。以前如此,现在更是如此!
(这部剧情的对白,简单明了,现实刻画~)
OK,大家说谁看:
(1)在对于类似这种西方品牌在舆论上“周期性”地对华“丑化构建”的行为,你认为该如何做到有效的反制?
(2)反制就像压弹簧,我强它就弱、我弱它就强。那么,大家认为平时在舆论上、在经济制裁措施上,该要如何做到主动出击和有效出击?你认为主动出击的自信源自什么?毕竟现实中就是有不少类型的人“不敢这么去做”~
欢迎大家谈谈你高见,以及对外国人在态度上的所见所闻~~
*
(PS:以前在欧洲留学的时候,我发现西方人的虚伪无处不在,处处都在“装”!
尤其是在舆论的构建创造上,西方人也确实有两把刷子,
这一点,我们也很有要去研究其舆论构造的权利逻辑,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