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的舵手!李泽钜缺席的联想空间

500

在弥漫观望情绪的香港楼市中,长江实业集团却展现出一抹逆势而动的亮色。

当众多投资者对香港商业地产犹豫不前时,长实执行委员会及财务委员会委员马励志却明确释放出强烈的加码信号:“我们热切希望将资金重新投放在香港的商业与零售项目及地皮上”。这番表态清晰地勾勒出长实未来一段时间的战略重心——在香港市场寻觅被低估的优质商业资产。

500

500

500

逆向布局:在香港商业地产中寻找“价值洼地”

马励志的决策逻辑直指商业本质——“当前回报及价钱属吸引水平”。这并非空洞的信心喊话,而是对市场周期的精准判断。香港零售市场经历深度调整,资产价格已大幅回落。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复苏与访港旅客回升,零售业展现复苏苗头。

长实凭借充裕现金流与敏锐嗅觉,正瞄准这一“价值洼地”窗口期,意图在行业低点吸纳核心地段商业资源。

与零售地产的积极进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长实对海外港口交易审慎的预期管理。备受关注的巴拿马等海外港口项目已明确无法于2025年内完成交割。长实表示交易已进入新阶段,包括“邀请内地主要投资者加入讨论”,并需“获得所有相关监管机构批准”。这一延期不仅反映大型跨境基础设施交易固有的复杂性,更凸显当前全球地缘政治环境下,监管审批的难度与耗时远超以往。

500

财务韧性:穿越周期的稳健底色。

审视长实最新中期业绩(截至2024年6月底),表面数据似乎承压:纯利63.02亿港元,按年减少26.7%。但若细究核心表现,剔除5.03亿港元投资物业重估亏损的影响,其基本溢利实则逆势微增1.2%至68.05亿港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管理层在维持中期股息每股0.39港元的同时,明确表达了持续股份回购的意向——即使近期股价有所回升。这“一稳一进”的策略清晰传递出双重信号:对股东回报的承诺不变,且认为当前股价仍具吸引力。

策略协同:多元布局下的社会价值探索。

长实的战略触角不止于传统地产与基建。针对港府推出的酒店转青年宿舍资助计划,其执行委员会委员文嘉强透露,已就旗下邻近大学校园的个别服务式住宅项目展开可行性研究。

此探索若落地,既能盘活存量资产,亦能回应社会对青年住屋需求的关切,展现企业在追求商业回报之外的社会价值考量,为品牌形象注入温度。

500

静默的舵手:李泽钜缺席的联想空间

本次业绩发布会,长实主席李泽钜再度缺席。作为集团最高决策者,其持续隐身于重大业绩发布场合颇引人遐想。这或许仅是高阶管理层的职责分工使然,但也难免引发外界对集团内部权力运行重心及未来重大战略决策方向的揣测。在长实加速资产重组、调整全球布局的关键时期,市场对核心舵手的动向自然投以更多关注目光。

长实的战略棋局正沿着两条看似相异却内在统一的轨迹推进:一面是深耕香港本土,在商业地产领域敏锐捕捉价值回归机遇;另一面则是对海外重大基建项目保持审慎,耐心应对复杂审批环境。这种“本地进取”与“海外审慎”的双轨并行,正是当前全球资本在不确定性中寻求平衡的缩影。

马励志“热切希望将资金重新投放在香港”的宣言,既是对本土市场长远价值的信心投票,也是长实对李家传统根基的再次确认。当海外港口交易因监管之网而延迟落地,香港商业地皮的价值洼地反而成为穿越周期的避风港。长实以财务数据的韧性为盾,以股份回购为矛,悄然布下一盘进可攻退可守的棋局。

李泽钜的缺席为这场战略转型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却也暗示着长实内部权力格局的微妙变化。当第三代接班人逐渐走向台前,长实正经历的不只是资产组合的调整,更是一场静默的传承嬗变。这盘以香港为根基、全球为视野的棋局,每一步落子都在重塑这家老牌港资巨头的未来基因——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在价值洼地中等待时间绽放的玫瑰。

版权声明:《一波说》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