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中学,不“香”了?
中国新闻周刊
2025年08月17日 15:37:46 来自北京
最近,广州中考招生落下帷幕。民办高中招生大规模遇冷的情况,让人始料未及。
广州中考补录结果显示,40多所民办普通高中未招满,部分学校甚至出现“零招生”的情况。在广州今年中考人数增加1万、普高学位吃紧的背景下,民办普高招生剩余学位却过半。
事实上,民办中学招生遇冷的情况,不仅出现在广州。今年,杭州有近半数民办高中未完成招生计划。南宁、南昌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南宁有市区 15 所民办高中未完成招生计划,部分学校招生人数不足计划数的一半;南昌市城区有 18 所民办高中未完成招生计划。部分城市的民办高中为 “填满名额”,甚至将录取线降至当地普高最低控制线以下。
不仅高中,今年上海民办初中的招生情况也远不如往年火热,以往因招生火爆促发“摇号”的情况大为减少。
民办中学,不“香”了?
一所学校的操场跑道 图/视觉中国
招生遇冷
相关数据显示,在统一投档阶段,广州有37所民办普高、中外合办高中招生计划完成率不超过50%。甚至有9所学校的招生计划完成率不超过10%。补录阶段之后,仍然有近半数民办普高没招满,16所学校招生不足一半,4所学校招生不足10%。
类似的现象还出现在其他城市。比如在广东佛山,今年全市普通高中的招生计划是59964人,其中,民办高中学校招生计划是18563人。而今年佛山高中9062个补录名额中,公办高中学位仅占72个,民办高中学位达到8990个。然而,经过补录,当地民办高中的整体招生情况仍然不理想。
值得关注的是,广州今年部分招生仅为个位数的民办高中,学费整体较高。这类学校每年学费和住宿费用总和往往超过20万元。
在升学规划专家梁挺福看来,民办中学整体收费较高,其学费、学杂费、住宿费以及生活费远高于公办学校。在如今形势下,家长对教育要求越来越高,并且越来越“精打细算”,这对民办校招生影响极大。
除了高企的学费,不少城市最近几年不仅不断增加公办高中学位数量,还加大力度扶持“中本一贯制”,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些措施“抢走”了部分原属于民办高中的生源。
梁挺福认为,民办高中遇冷还受到国内中考制度改革的影响。近些年教育部逐渐加大普高录取比例,职高教育改革也在加速。公办普高录取人数增加,原来部分考不上公办普高需要入读民办高中的生源,因此减少。同时职高“3+4”“3+2”等培养模式改革,也促使部分学生宁可就读职高也不上高学费的民办高中。
以广州为例,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全市新增5598个公办普高学位。
此外,与高收费民办普高招生遇冷形成对比的是,今年广州部分公办中职项目人气高涨。以往广州只有“3+2”(职高3年后直升职业大专,再读2年),但一般都是中考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才被分流过去。今年广东省第一次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与应用本科专业“3+4”七年一体化培养改革试点,(三年中专,不用高考,就能按对口专业接着读四年本科),被认为是广东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一次尝试,首批两个项目,各招收20名学生,大受欢迎,中考平均录取分数达到了669分。
留学热“降温”与招生改革
在招生遇冷情况下,中外合办项目成为此轮广州民办高中缺额的“重灾区”。
比如广州市黄广中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广州市新侨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IBDP课程)、广州市番禺区祈福英语实验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等,在招生方面均出现较大缺额。
一直以来,中外合作项目和与之相关的留学规划,都是民办中学的强项。
在中国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目前国内留学市场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出现了“降温”现象。他说:“这几年越来越多家长开始整体评估留学的‘性价比’,他们中不少人认为国外治安较差,出国留学不安全,回国同样面临‘就业难’的问题,从投入和收益角度看,留学的‘性价比’在降低。”
“目前欧美国家,尤其美国对国际生设置了种种障碍和歧视,这使得部分家长和学生放弃就读民办高中国际部或国际班。”梁挺福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民办学校生源数量的减少,也与近年不少城市落户放松以及多城的教育改革不无关联。部分原本需要选择民办学校的学生,得以享受较优质的公立教育资源。
有广州学生家长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此前自己孩子之所以选择学费较为昂贵的民办小学,与他们夫妻双方当时没有广州户口息息相关,因为要想享受广州优质的公立教育资源,“有房有户”是重要条件。“最近几年,广州落户政策不断放松,我们已经符合要求,有了广州户口,今年孩子‘小升初’,就可以享受房产所在学区优质的公立教育资源。”这位家长表示。
据了解,最近几年,广州陆续取消了全日制本科生、中级职称人员等入户的社保参保年限限制,在广州市有参保记录即可落户。大批“新市民”有了广州户籍。
此外,随着越来越多城市开始推行“公民同招”(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同步开展登记报名、招生录取及学籍注册)政策,此前民办中学违规“掐尖”招生被限制。与此同时,为促进教育公平,越来越多城市开始将当地升学率相对较差的公办中学,纳入由名校成立的教育集团管理中。
“‘牛校’学区房太贵,家里房子对口的初中是一所‘菜场中学’,原计划等孩子小学毕业就入读优质民办中学,但听说对口的‘菜中’被名校教育集团托管后,不仅学风大为改观,还从教育集团内部引进了多位优秀教师,今年第一届中考成绩改头换面。”有在上海浦东区居住的家长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他的孩子“小升初”还有两年时间,再观察一下对口“菜中”的成绩,如果持续改观就没必要多花钱去民办初中。
据了解,上海已在实施第三轮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第二轮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并开展新优质学校建设和学区集团的共建共享等,使得公办学校的办学质量有所提升。此外,上海近年来各个区都新建、改扩建一批中小学校,这些学校不少都自带“名校基因”,是原本优质教育资源的进一步扩充。
亟须寻找新办学特色
随着招生形势发展较大转变,部分民办学校已经着手想办法留住生源。有学校开始降低学费。中国新闻周刊梳理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批复发现,今年有3所民办学校的收费标准有所降低,分别是广州市黄埔区华外同文外国语学校、广州市黄埔区南方中英文学校、广州理工实验学校。
以广州理工实验学校为例,原收费标准为小学每生每学期27200元,初中每生每学期30700元,住宿费每生每学期4100元。调整后,今年秋季学期起,该校小学学费降低4950元,初中学费降低3200元,住宿费降低1050元。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在家长对教育投入越来越追求“性价比”和精打细算的今天,民办中学要想突围,仅仅降低学费是不够的。
储朝晖认为,民办学校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成功的私立学校往往都有着独特的办学理念和相对灵活的机制,能让学生的天性得到更好发展,目前民办中学需要从这方面思考转型。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董圣足指出,民办学校降温,也会倒逼其中一部分学校进一步思考如何擦亮办学特色、彰显个性化教育的优势。在他看来,民办学校在小班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等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
此外,通过差异化办学与公办中学形成错位竞争,也被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将成为民办中学的新出路。
在梁挺福看来,民办学校除了以往在出国留学方面有着天然优势之外,还可以朝复读生招生和奥赛类培养等方面突破,比如海南省的海口中学,一所民办学校,却在奥赛化学学科和生物学科突飞猛进,化学学科不仅获得奥赛全国一等奖,更获得世界奥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