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没有现金流,还想着投资?

文:蔡垒磊
总有人问我能不能全职炒股?说自己最近一段时间收益还不错,工资不香了,想全职炒股,觉得这样可以有更多时间做研究,应该可以挣更多。
错了,全错了,你全职炒股不是为了挣更多,而是为了偷懒。我可以打包票,一旦你开始全职炒股了,你就会发现自己菜得抠脚,原先能挣钱的也变得不能挣钱了——当然如果你是基金经理,那就是另一回事,因为基金经理这份职业可以给你带来纯粹投资以外的收入,它就不叫全职炒股了。我们说的全职炒股,指的就是单纯的“全职替自己炒股”。
如果按照“全职替自己炒股”的标准,这么说吧,古今中外,你都找不出一个现金流没有,却能在投资上持续获得成功的人,你觉得你会是历史上的例外吗?
为什么?为什么没有现金流就一定做不好?因为第一,你需要恰饭,你有开销,你的生活会遇到意外,你有欲望需要满足。你没有现金流,就只能动用仓位里的钱,你要时刻去决定卖掉什么去应对生活,那你的卖出时机就不是最理性的,你只是在被生活拖着走;第二,如果你误判了一个投资标的的周期,即虽然你买对了标的,但买错了时机,它在你买入后不停下跌,你没有现金流,就无法在更低的价格捡筹码。这说明什么?说明你这个人在投资上的容错率很低——投资是个概率游戏,谁在任何标的上都不能说百分百赚钱,或者百分百买在正确的时机,你容错率低,那输的就是你,就这么简单。
有人可能不服气,说“我就是万中无一的仓位管理大师,我没有现金流,但我仓位管理得很好,永不满仓,配比也不错,手里还时刻记得保留一部分现金,就跟巴菲特一样,不可以吗?”——不可以。
投资一般分两种,一种是投入到风险资产里,靠风险资产的涨跌赚钱;另一种是吃稳定利息理财。如果你的仓位里,大量配比都在后一种,那就不叫没有现金流,你的钱就是你的生产工具,在帮你生产现金流。而大多数人说的没有现金流,指的是绝大部分钱都投入到了“用涨跌去赚钱”的风险资产里了。
如果你的钱都在风险资产里,又没有现金流,那么我敢肯定,不管你怎么进行仓位管理,几乎都不可能做到理性状态下的买卖——不是你不够理性,而是由于你不可能预知未来,所以你不可能管理好仓位,我话撂这里。
举个例子你特别特别看好一个标的,你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到底未来几年里才会出现一个这么好的标的,还是明天就会出现更好的标的,你都不知道,于是你投入了1/3的仓位——还算理性吧?结果这个标的在你买入后就一直下跌,但它真的很好,此时你的最佳策略是什么?肯定是持续定投。然而这个周期特别长,导致你投了很久,它还没回暖,你还配着其他标的,手上的钱所剩无几,这时候又来了一个更好的标的,你怎么办?你要么放弃投资新标的——这不是你的理性选择;要么就卖掉手上其他的标的,切换去新标的。看到没,你所谓的“我先上车,等看到更好的标的再切换”,反而让你无法自由地决定上一个标的的抛售时间。
此时你赌的是什么?是这几个标的之间的“未来相对涨幅”是不是?即那个新标的就算上涨了,你看对了,也未必就做了对的决策,因为你卖掉的那些标的如果突然暴涨更多,你不还是做了错误的决定吗?
要在全时间段里,判断一个标的绝对大于其他标的,尤其是大家都是不错标的的前提下,这个难度大到不是任何人可以做到的,那你的容错率是不是就更低了?
所以我说,你要是没有现金流,还想长期管理好仓位,这就是一个悖论。即真正能管理好仓位的人,往往同时是现金流充裕,仓位管理难度低,容错率高的人——他们的仓位管理技巧是很高,但同时他们也具备“万一没管理好,也能迅速通过现金流去纠错”的能力,所以才显得他们的技巧看起来更高。
所以关键在技巧吗?Nonono, 它就像对战,技巧固然重要,但没有基础的身体素质作为支撑,技巧就发挥不到1/10。真正的关键,在于容错率,取个极端,你的现金流大到一定程度,你就算胡乱投资也能成功,你信不信?随便在我这儿看几个标的,乱买一气,完全不需要看进入时机和点位,每天给你100万,你就抓瞎买,什么高点低点都无所谓——你绝对比99%的经济学家的投资成绩更好。
所以关于“投资”这件事,发现盲点了吗各位?
(完)
..................................
Tips:如何不开户交易美股和黄金?(点击蓝字,查看详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