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倍音速导弹官宣突破4000公里,美舰岛链防线直接失效!亚太10万美军无牌可打

火箭军放大招了!最大射程4000公里,东风-100正式官宣发射,西方防线全面告急

500

别小看这一枚导弹,它很可能就是未来战争里的“第一发打击锤”。

就在近日,中国官媒罕见再次公开东风-100巡航导弹的发射画面,这可不是简单“秀肌肉”

——而是在正面传达一个信号:中国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已经不再是补短板,而是开始超预期引领了。

你没看错,这款被誉为“亚太战斧终结者”的导弹,最大射程高达4000公里,飞行速度达到4马赫,

而且具备全程超音速飞行+机动突防+攻顶打击的全能配置。

用一句话概括:美俄这两套系统还在拼“高亚音速精度”,我们这边,已经直接开超音速+强突防的“多杀一体”新范式了。

东风-100的第一次公开露面是在2019年的国庆阅兵,那时业内只知道它“长得猛”,体格壮,但具体参数一直保密。

直到最近,火箭军再次释出它的实弹发射画面,这基本意味着:东风-100不但全面列装,而且早已具备成熟战斗力。

要知道,在此之前,中国巡航导弹体系的主力还是东风-10和东风-10A系列。

它们虽然也具备1500公里-2500公里的远程打击能力,但飞行速度是亚音速,

在面对美军那种分层反导系统时,突防能力始终存在短板。

东风-100的出现,正是为了打破这一点——它采用固体火箭助推+吸气式冲压发动机动力组合,

一发射就爬升进入超音速巡航状态,不仅能超高速打击地面固定目标,更能进行战术规避,做出高G机动变化,

从而成功冲破敌方反导系统的“封锁网”。

更狠的是,它还专门设计了“垂直发射+攻顶打击”的飞行弹道。

什么意思?就是打机场不打跑道,打指挥部就从天花板钻。

你把目标藏在地下,它从天上垂直砸进去;你想靠“硬壳+干扰”保命,

它携带电子对抗装置+红外+雷达复合制导,精准制导+干扰反制全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从技术架构来看,东风-100不只是单一用途的“陆攻”,它其实是为多用途设定而生。

对陆攻击?毫无疑问,打指挥部、雷达站、油库、机场、通信中心,它是个“万能钥匙”。

对海打击?同样能行,它具备高精度制导系统+战斗部快速切换能力,

搭配反舰弹头后,直接具备远距离打航母编队的可能性。

换句话说,它不仅能“打岛链”,还可能在将来实现“隔洋封锁”。

这还没完。

东风-100的发射平台也进行了全面升级,采用全新10x10多轴高机动发射车,一辆车能装两枚,

火力密度高,打完就跑,不给对方任何反击窗口。

数据链、飞行路径规划、任务中途重编——该有的体系作战能力,它一样不少。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陆基战斧终结者”,而且,是超音速版本。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导弹是不是只能打固定目标?错。

东风-100可以实时接收任务变更,具备“人在回路”能力,打击窗口从小时级缩短到分钟级,典型的“打时敏目标神器”。

在战斗部配置上,它的杀伤力也不是“撞运气”的玩法——

燃烧战斗部、子母战斗部、钻地弹、甚至可穿透加固掩体的专用弹头……该有的全都有。

而这背后,是中国军工对“突防+精度+多样化”的系统级思维,是一场由内而外的代际跳跃。

也难怪这次官方主动曝光,背后绝对不是“无意中泄露”,而是一次有目标、有节奏、有信号释放的“战略展示”。

有趣的是,西方媒体在面对东风-100曝光后的反应极其一致——集体沉默。

美军专家不吭声、北约智库装没看到,甚至五眼联盟媒体也罕见没有拿“威胁论”说事儿。

原因很简单:这类导弹一旦坐实战斗部署,就等于彻底打破了美国在亚太地区依靠“预警+反导”的平衡体系。

之前还能靠“拦住东风-10”,现在拦不住东风-100了。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导弹亮相,而是一次战略现实的通告——中国的远程打击力量,已经从“有”变成“能打”,从“看得见”变成“挡不住”。

月光如盐Z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