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亚股份 “纸面富贵”烧钱换增长难持续半年报撕开卫品企业生存焦虑

2025年上半年,重庆百亚卫生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3006)交出了一份喜忧参半的成绩单——17.64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15.12%,但归母净利润仅微增4.64%至1.88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更骤降64.55%至6768万元。这份看似稳健的财报背后,实则暗藏着增长动能衰减、经营质量恶化与战略转型阵痛的多重危机。

500 

作为本土卫生巾第二大品牌,百亚股份的核心业务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分化。卫生巾产品以19.93%的增速贡献了95.67%的营收,其中益生菌、有机纯棉系列等健康产品表现亮眼,但纸尿裤和ODM业务分别暴跌34.03%和43.08%,成为业绩拖累。这种"一条腿走路"的格局,使得公司在面临市场冲击时显得尤为脆弱。

更深层的危机来自成本端。营业成本同比激增18.04%,导致综合毛利率下滑1.16个百分点至53.24%,卫生巾产品毛利率更下降2.31个百分点。浆板等核心原材料价格受木材产区气候与国际油价双重制约,仅2025年上半年采购成本便增加超1.2亿元。与此同时,销售费用同比激增18.76%至6.42亿元,其中4.64亿元投入营销推广,占营收比例高达26.3%,这种"烧钱换市场"的策略虽短期拉动收入,却导致净利润增速严重滞后于营收。

分季度来看,增长失速的趋势更加明显。2024年上半年61.31%的营收增速在2025年Q2骤降至持平,归母净利润更罕见地同比下滑25.5%,暴露出增长模式的不可持续性。这种断崖式下跌与315事件引发的舆情冲击直接相关——尽管公司强调"线下影响可控",但电商渠道营收同比下滑9.44%、毛利率缩水5.22个百分点的事实,揭示出线上渠道已成为业绩最大短板。

财报中最触目惊心的数据,莫过于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的暴跌。从上年同期的1.91亿元骤降至6768万元,降幅达64.55%,而净利润转化率仅为36%,远低于健康企业70%的常规水平。这种"纸面利润"现象背后,是应收账款增长10.37%、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增加的双重压力,暗示可能存在渠道压货或回款周期拉长的问题。

百亚对永辉、沃尔玛等KA渠道的高度依赖(占比超35%),在零售业态加速变革的背景下,正演变为"甜蜜的负担"。一方面,KA渠道贡献了稳定的现金流;另一方面,其账期延长与促销要求加剧了资金周转压力。2025年上半年,仅KA渠道应收账款增加就导致现金流减少约8000万元。

在现金流承压的同时,公司却延续了高分红传统。2024年度每10股派5.5元的分红方案,使得2.36亿元资金流出,占净利润的82.1%。自上市以来累计8.59亿元的分红总额,与其同期仅2.1亿元的研发投入形成鲜明对比。这种"重分红轻研发"的策略,在卫生用品行业技术迭代加速的当下,正削弱企业的长期竞争力。

尽管川渝大本营保持13.07%的稳定增长,云贵陕地区增长14.65%,但其他地区124.15%的营收暴涨背后,是销售费用率攀升与品牌认知度不足的双重代价。为打开全国市场,百亚股份在新区域投入的营销费用同比增加42%,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仍停留在"区域性品牌"层面,需持续投入培育市场。

电商渠道的溃败成为战略转型的最大败笔。在日化行业电商渗透率超50%的背景下,百亚股份的电商营收却逆势下滑9.44%。这与315事件引发的信任危机直接相关——尽管公司通过透明化工厂直播等举措试图挽回声誉,但抖音等核心平台的流量流失仍导致线上销售额锐减1.2亿元。更严峻的是,新国标实施后行业洗牌加速,要求企业从营销驱动转向技术驱动,而百亚股份1.9%的研发投入占比(3360万元)显然难以支撑这种转型。

与国际巨头相比,百亚股份的竞争劣势更加凸显。恒安国际卫生巾业务以63.7%的毛利率稳居行业龙头,其高端产品占比提升策略在2024年逆势实现20亿元利润;而乐舒适等新兴企业通过"本地产、本地销"模式,在非洲市场以20.3%的市占率建立壁垒。反观百亚股份,在成人失禁用品等新品类上的渗透率不足5%,产品结构单一的问题亟待破解。

在这场生死攸关的转型中,百亚股份的核心优势依然存在——川渝地区42%的市占率构成稳固基本盘,自由点品牌在本土消费者中的认知度仍具价值。但企业必须清醒认识到,在行业集中度提升、消费升级加速的当下,单纯依赖营销投入的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唯有在产品创新、渠道优化与成本控制上实现系统性突破,才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守住本土品牌的最后防线。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