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实基金不语,只是在ETF赛道上边守城边突围

500

曲艳丽 | 文

在研究公募基金行业ETF赛马的时候,我发现了嘉实基金的特别。南方基金、嘉实基金、广发基金、富国基金,北上广深各一家,位列基金公司ETF管理规模的第四位到第七位。

嘉实基金并不是一个显山露水的角色,相对低调,但实际上实力不弱,大量的努力都在冰山之下。

近日,嘉实基金的ETF产品规模已突破3000亿元,科创债ETF嘉实(159600)规模突破200亿元,为市场上首个双百亿科创债ETF。

除了前三甲的华夏、易方达、华泰柏瑞之外,南方和嘉实在第四、五把交椅的争夺上,差距不大。

1.

如果选取嘉实基金ETF布局的三只代表作,最承上启下可能是科创芯片ETF(588200),最别具一格是稀土ETF嘉实(516150),最具历史厚重感是嘉实沪深300ETF(159919)。

2022年四季度,科创芯片ETF创设之初,市场普遍认为,单一板块的单一赛道太过于局限,且市场已经存在多只芯片ETF类产品,存在同质化现象。当年,中证芯片指数年内跌幅逾30%,经历了深度调整。

但嘉实却表达出满满信心:「行业基本面强劲,财务数据好,具备长期逻辑。」

科创芯片ETF最初募集规模仅3.6亿元,截至2025年8月13日,最新规模为311亿元。对比一下,主板芯片类ETF中规模最大的ETF,截至8月初的最新规模234.75亿元。这个赛道,是嘉实基金硬生生挤进去的。

涨幅就是硬道理。截至8月13日,科创芯片ETF自2022年成立以来收益率达71.15%,年年为正。对全市场280多个ETF跟踪的指数做一个有趣的统计,其中有6只指数每年均出现过涨幅超过30%的行情,成分股中几乎每年都有翻倍的股票,这些指数全与芯片相关。

来得早晚不重要,来得对就好。

比起科创芯片ETF,更能代表嘉实基金在细分赛道布局风格的是稀土ETF嘉实(516150)。

无论以当时的视角还是现在,这个品类真的很小众,但当下再看,越来越凸显它物以「稀」为贵的特征,也成为我国多个产业的关键「命脉」。「这是万物皆可ETF的时代,就是发现一个火花,先跑起来,跑不起来就被时代淘汰。」谈及稀土ETF,一位嘉实基金内部人士评价道。

截至2025年8月13日,稀土ETF嘉实规模突破48亿元。而在嘉实「双稀ETF」中的另外一只稀有金属ETF也达到了14.38亿元,均创历史新高并位居同类ETF规模第一。对小众品类来说,这是了不起的胜利。

份额与业绩往往是共振的。截至2025年8月13日,稀土ETF嘉实近一年净值上涨78.28%。

ETF是被慢慢养大的,不难看出,嘉实内部各团队都付诸了很多。以指数基金经理田光远为例,他曾接受采访称,一直在出差,一直在路演,从早到晚。他说:「根本原因是稀土这个材料特别迎合时代的发展,确实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稀土ETF嘉实了解到这个中国少有的优势资源行业。」

稀土ETF嘉实某种程度上更接近创造ETF的本质,一个赛道/行业/风格的小集合,只要前途有希望的,终有出头之日。在稀土ETF嘉实身上,嘉实基金展现了务实的一面:作为一个头部ETF基金公司配置,不一定在乎大而全,有时候以突围的视角走差异化路线,小小的品种有大大的机遇,依然可以参与。他们完全不怕「小」。

科创芯片ETF、稀土ETF嘉实、稀有金属ETF,乃至绿色电力ETF、电池ETF嘉实、软件ETF、信息安全ETF,还有不那么小众的机器人ETF嘉实、集成电路ETF等,嘉实基金的这些选择都是基于深刻的基本面的观察。软件ETF(159852)和绿色电力ETF(159625)也是同类规模排名第一。

有媒体评价道:「嘉实基金不全面撒网,而是以代表性和稀缺性为布局核心。」

然后,从结果上看,嘉实基金在细分赛道ETF布局上,整体上偏科技创新,点线面逐渐累积,形成了立体化的「势」,尤其是数字AI、自主可控、生命技术、绿色低碳等赛道布局全面。嘉实基金Smart-Beta和指数投资首席投资官刘斌曾评价「科创芯片ETF单日净申购135亿元」时候称,这是A股ETF发展史上的标签事件,科技领域的突破是推动市场上涨的核心动力。

就像中国画布局构图的精髓在于可密可疏、奇趣乃出,嘉实基金在ETF上的格局,就是「大」可以比拼最核心的宽基们,「小」可以躬身入局细分行业再细分的优势赛道,可深可浅,也是奇趣乃出。

2.

想要获得行业前五的江湖地位,没有一两只核心大宽基,是走不到这个位置的。

嘉实基金也是同样的那个老故事:「ETF下场最早玩家之一。」

沪深300指数是在2005年4月发布的,当时沪深交易所研究跨市场指数有七年之久。当天,嘉实基金获得交易所的《沪深300指数使用权》,并迅速完成产品设计并上报证监会。

因而,嘉实基金就成为首只沪深300指数基金的管理者。

在20年前,嘉实基金就表示,长期以来一直密切关注指数类金融产品在中国的发展,在人才储备、市场研究、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观察嘉实基金后来在整个ETF发展史上的成功之路,都离不开「积极响应」四个字。

2012年5月,首批两只沪深300ETF正式上市,花落华泰柏瑞基金和嘉实基金。

当时,沪深300ETF筹备时间长达五年之久。据媒体报道,嘉实基金的沪深300ETF筹备下小组有上百人,贯穿各个部门,沪深300ETF的发行,成为整个公司当时「最重要的事情」。

到2011年底,嘉实沪深300指数的份额为420.44亿份,已经很高了,后转为联接基金,而2012年5月7日,嘉实沪深300ETF的首募规模为193.33亿元。

第二年,嘉实基金又攻下了重要一城。2013年中证500ETF发行亦是中国ETF市场的重要里程碑。

这一布局的重要性是,嘉实基金从沪深300ETF到中证500ETF,均卡在第一梯队,完成了从「大盘」到「中小盘」的序列重要卡位。

就像2024年下半年的压轴大戏——中证A500ETF面世,A500ETF嘉实(159351)到2024年底,规模过百亿,排名第10,到2025年二季度末,冲到第六,是少数实现规模正增长的A500ETF之一,韧性可见一斑。2025年上半年的重头戏——科创债ETF发行大战中,科创债ETF嘉实(159600)上市首日即规模突破百亿,目前规模排名全市场第一。

笔者感觉,嘉实基金一直很勤奋,专注本分、韧性务实的「顺势而为」。在兵家必争之地的大宽基布局上,站位比名次更重要,长期坚持下来,基本都不差。就像嘉实沪深300ETF过往十几年,规模也有些沉浮,但始终没有掉过第一梯队,稳坐第四把交椅,这种感觉就像马拉松长跑一样,嘉实基金又颇有些三好学生的气质,在头部梯队跟上,按部就班,每一步都没落下。

查阅资料发现,嘉实基金申请ETF大量都发行在「首批」、或者是市场上的「首只」。三好学生积极响应的气质是贯穿始终的。

在近年来的几次发行大战之中,嘉实基金几乎从来没有落败过,都榜上有名,说明公司整体作战实力是持续保持在第一梯队的。

凭着这股韧劲儿,嘉实基金在细分赛道也突围了。

3.

如果从编年史的角度,你会发现,嘉实基金的努力从来没有停过。

举个例子,2019年是ETF大年,嘉实基金ETF管理规模增加215.47亿元,增长排名行业第一,尤其是嘉实沪深300ETF以84亿元的规模增量位列同类第一。

这一年,SmartBeta盛行一时。嘉实基金发布了「Super ETF超聪明的指数投资」品牌,并陆续布局了300红利低波ETF(515300)等SmartBeta产品。嘉实基金是SmartBeta先行者之一,算是头号玩家,早在2009年就推出过国内第一个基本面指数基金,嘉实基本面50。

2023年,嘉实基金累计10次捧回了「被动投资金牛基金公司」的奖杯。

在每一个关键时间节点上的努力都很重要,同为ETF大年的2023年为例,公开报道显示,嘉实仅指数投资团队全年的路演就约千场,马不停蹄。

2024年,嘉实沪深300ETF规模突破1000亿,成为深交所首只千亿级股票ETF,同时也是全市场第四只规模破千亿的股票ETF。

2025年3月,在嘉实基金「超级指数节」上,其ETF品牌进一步升级为「超级ETF」,包含四大内涵:超级宽基、超级机遇、超级便利、超级工具。最后一项「超级工具」指向了嘉实基金全新推出的「超级嘉贝」指数投资小程序,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便捷的指数投资工具。

从嘉实基金的ETF发展史可见,对ETF而言,最重要的是眼光、布局和坚持

ETF竞赛是一个极为长期的战场。嘉实基金截至目前ETF产品规模突破3000亿元,背后是长达20年持续不懈的努力。在ETF这个领域,没有一家头部基金公司是躺赢的,就像对嘉实基金而言,「守城」的定力与「突围」的锐气,背后是对细分行业脉络的精准把脉,是对「代表性」与「稀缺性」的执着。更重要的是,用耕耘和洞察「躬身入局」,务实的去拥抱新时代的超级机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