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循环的本质:掏空6个钱包,关键在于如何让人自愿掏空

经济循环的本质:掏空6个钱包,关键在于如何让人自愿掏空

经济循环的本质,其实就是让资金不断流动,而这背后的核心逻辑就是“掏空6个钱包”。不同国家的差异,只在于设计出怎样的机制,让人们心甘情愿地掏出钱包来。

要实现经济循环,大部分人注定是存不住钱的。在美国,这套机制的核心是高消费;在欧洲,则是高税收;而在中国,过去几十年的核心载体是房地产。

---

房地产:掏空6个钱包的曾经主力

我们常听人抨击,房地产掏空了家庭的“6个钱包”。但如今,房价掉了下来,大家真的更有钱了吗?恐怕未必。相反,很多人可能发现,钱更难赚了。

背后的原理很简单:钱并不会凭空出现。如果大家都把钱存起来不消费,那么哪来的资金给企业发工资?经济循环就会停滞。

当然,印钱也是一种办法,但后果如何,想必大家都清楚。即使是经济实力如美国那般强大的国家,过度印钱也会导致问题。美国能够通过将通胀转嫁至全球来缓解压力,但全球经济体对这种“印钱割韭菜”的方式也越来越难承受。

---

全员社保: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如今,中国试图通过“全员社保”来探索新的经济增长路径。这背后是一套新的经济循环设计:

1. 企业税负增加:企业为员工缴纳更多社保费用,生产成本上升。  

2. 价格被迫提高:企业将成本传导至商品价格,消费者需要花更多的钱。  

3. 消费端支出增加:个人消费支出上涨,推动经济增长。

这一设计在某种程度上,结合了美国的高消费和欧洲的高税收两种模式。至于效果如何,仍需时间观察。

---

结语:经济循环的核心逻辑

掏空6个钱包并非洪水猛兽,而是经济循环运作的必要逻辑。关键在于,如何设计一套合理的机制,让人们在自愿的情况下,将钱花出去,形成良性循环。

房价的时代或许正在慢慢褪去,但经济循环的本质并未改变。未来,无论是通过社保、高消费还是其他手段,掏空钱包的方式可能会变,但掏空钱包本身,始终是经济增长的核心。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