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源食品需要“摇铃串巷”卖豌豆了
近日,甘源食品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财报,营收利润双下滑,靠小豌豆打市场的神话被终结,急需市场突围。
作者:《号外工作室》
在休闲食品市场竞争白热化的2025年上半年,曾经凭借青豌豆、瓜子仁等籽类炒货风靡全国的甘源食品,正遭遇成立以来最严峻的“危险时刻”。
这家以“小豌豆做出大市场”闻名的上市公司,如今不得不面对营收利润双降的困境,曾经的明星产品风光不再,渠道变革阵痛持续,就连赖以生存的核心品类也面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尴尬。
财报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滑9.34%,净利润同比暴跌55.20%,昔日的休闲零食龙头正陷入“摇铃串巷”式的市场突围困境。
▲甘源食品2025上半年报
01
核心品类失速:
豌豆瓜子销量集体下滑
▲甘源食品核心产品
作为甘源食品的“当家花旦”,青豌豆、瓜子仁等传统籽类炒货的增长乏力成为拖累业绩的核心因素。财报数据显示,公司核心产品青豌豆系列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34亿元,较上年同期微降1.56%;销售量9901.06吨,同比下降11.11%,这一曾经贡献四分之一营收的支柱品类,已连续三个季度增速放缓。
瓜子仁系列表现更为疲软,上半年营业收入1.25亿元,同比下降9.51%;销售量5184.61吨,同比下降16.43%,库存量551.16吨,同比增长15.17%。作为公司最早推向市场的爆款产品,瓜子仁系列已连续六个季度营收下滑,曾经的国民零食光环逐渐褪色。
财报披露,该系列毛利率40.31%,同比下降4.57个百分点,成本上升与终端价格竞争加剧成为主要压力源。
唯一实现增长的核心品类蚕豆系列,上半年营业收入1.25亿元,同比增长2.11%,但销售量仍同比下降4.62%,库存量601.26吨,同比大幅增长36.49%。
该财报解释称,库存增幅较大源于销量下降及基数较低,但这一数据已反映出渠道动销不畅的现实困境。
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战略品类综合果仁及豆果系列遭遇滑铁卢,上半年营业收入2.73亿元,同比大幅下降19.92%,在总营收中占比从32.77%降至28.94%。该系列生产量7544.55吨,同比下降28.72%;销售量8167.49吨,同比下降24.34%,成为所有品类中产销降幅最大的板块。
更值得关注的是,该系列毛利率仅24.31%,同比下降3.84个百分点,既未实现高端化突破,又失去了成本优势,战略转型遇挫明显。
其他系列产品包含花生、薯片、米饼等品类,上半年营业收入1.75亿元,同比下降11.50%,同样未能扛起增长大旗。从整体产品矩阵来看,甘源食品的五大品类中,仅有蚕豆系列实现营收微增,其余四类全部下滑,曾经的“单品爆款”模式难以为继,产品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02
渠道扩张失灵:
经销商增加却卖不动货
在传统渠道,甘源食品正遭遇“增店不增销”的尴尬。
财报数据显示,公司经销商数量从上年同期的2761家增至3115家,增长12.82%,但经销模式营业收入却从8.69亿元降至6.96亿元,同比下降19.84%,单店产出明显下滑。
尽管在华东地区经销商增长14.20%、华南地区增长22.35%、境外经销商更是激增90.00%,但除华东地区实现3.57%的营收增长外,华南地区收入增速(27.26%)远低于经销商增速,其他区域市场全面下滑。西南地区收入下降29.76%,华中地区下降31.49%,华北地区下降39.85%,渠道扩张与收入增长形成鲜明反差,反映出渠道管控能力与市场需求判断存在明显偏差。
为扭转颓势,公司加大了渠道变革力度,电商渠道成为唯一亮点。
上半年电商模式实现营业收入1.53亿元,同比增长12.42%,在总营收中占比从13.02%提升至16.14%。其中电商自营收入1.25亿元,同比增长25.27%,毛利率高达46.40%,显示出以抖音为代表的社交电商渠道的增长潜力。但电商平台销售收入0.28亿元,同比下降23.22%,传统电商平台增长显示乏力态势。
直营及其他模式收入0.8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54.63%,主要依赖商超直营渠道扩张,但该渠道毛利率仅28.37%,同比下降10.18个百分点,拉低了整体盈利水平。
该财报中显示,商超直营模式毛利率低于其他渠道,导致该模式整体毛利率下滑,反映出线下直营拓展的“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渠道费用的激增成为吞噬利润的“黑洞”。上半年销售费用达1.75亿元,同比增长26.59%,远超营收降幅。其中促销推广费0.73亿元,同比增长49.47%;广告费0.08亿元,上年同期为0;会务费0.06亿元,同比增长366.76%。财报将费用增长归因于新品推广、渠道开拓和品牌建设,但高投入并未带来相应的收入增长,销售费用率从13.30%升至18.56%,渠道效益持续走低。
03
利润承压:
成本费用拖累与主营业务盈利乏力
甘源食品主营业务成本6.22亿元,同比下降8.21%,降幅低于营收降幅,导致毛利率同比下降1.39个百分点。直接材料成本4.65亿元,同比下降10.50%,但占主营业务成本比重仍高达74.78%,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利润影响显著。直接人工成本0.54亿元,同比增长2.63%;制造费用0.71亿元,同比增长7.02%,人工与制造费用逆势增长反映出产能利用率不足导致的单位成本上升。
管理费用0.49亿元,同比增长24.20%;研发费用0.15亿元,同比增长14.13%;财务费用-437.90万元,同比下降37.51%,主要因利息收入减少。三项费用合计2.20亿元,同比增长23.45%,费用增速远超营收增速,显示出公司运营效率有待提升。
投资收益方面,上半年实现投资收益221.81万元,较上年同期的426.18万元下降48.00%,主要因赎回理财产品收益减少;公允价值变动收益66.22万元,较上年同期的182.08万元下降63.63%,理财收益下滑进一步加剧了利润压力。
非经常性损益成为利润的重要补充,上半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107.74万元,占净利润的14.85%,主要包括政府补助1129.58万元、委托理财收益221.81万元等。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更弱,反映出经营性利润增长乏力。
04
产能闲置:
投资3亿生产线,营收22.42万?
甘源食品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的8.37亿元资金,在报告期末的使用进度为71.48%,但项目收益未达预期,部分项目被迫延期,反映出战略执行的滞后性。
“年产3.6万吨休闲食品河南生产线建设项目”已投入3.08亿元,投资进度100%,但报告期内仅实现效益22.42万元,远低于预期。
财报解释称,该项目效益不佳主要因收入规模下降,产能利用率较低,固定成本分摊高,毛利率低于预期。这一核心募投项目的闲置,不仅占用大量资金,还产生高额折旧费用,成为拖累利润的重要因素。
“自动化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投入0.77亿元,投资进度100%,但报告期内效益为-85.46万元,同样未达预期。主要因改造项目相关产品营收规模下降,叠加销售费用增长,技术改造未能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营销网络升级及品牌推广项目”和“信息化建设项目”因外部环境变化和实施难度加大,公司将原定2025年8月31日的完成期限延期至2028年8月31日,延期长达三年。其中营销网络项目原计划投入3.54亿元,现缩减至2.53亿元,已投入1.86亿元,进度73.29%;信息化项目投入0.10亿元,进度仅20.11%。项目延期反映出公司对市场变化的应对不足,战略转型滞后于行业变革速度。
05
博弈:
员工激励被指“画大饼”,股东持续分红
在业绩大幅下滑的背景下,甘源食品仍维持了较高比例的现金分红。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半年报利润分配预案为:以9160.9959万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80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5313.38万元,占上半年净利润的71.22%。
结合2024年度权益分派情况来看,公司2024年全年现金分红和股份回购总额达3.23亿元,占当年净利润的85.82%,连续多年保持高比例分红政策。在经营承压、现金流紧张的情况下,高额分红虽体现了对股东的回报承诺,但也直接影响公司的资金储备和发展能力。
与高分红形成对比的是股权激励计划的遇挫。公司2022年推出的员工持股计划持有股票88.68万股,占总股本0.95%,但因未满足考核期业绩目标,未解锁份额已被收回并出售36.90万股。
财报显示,副总经理张久胜、董事兼副总经理严剑、董事会秘书张婷等多位高管在报告期末的持股数均为0,股权激励未能实现预期效果。这一情况既反映出业绩压力下激励条件难以达成,也可能影响核心团队的稳定性,对公司长期发展不利。
高管薪酬方面,尽管财报未披露本期具体金额,但管理费用中薪酬及福利支出2764.85万元,同比增长23.84%,增速高于营收降幅。上年同期关键管理人员报酬为385.73万元,在业绩下滑期保持薪酬增长,显示出股东回报与员工激励之间的平衡难题。
面对持续的业绩压力,甘源食品在财报中披露了多项应对措施,但其有效性仍待市场检验。在产品策略上,公司计划加强研发投入,优化产品结构,推出新口味和新工艺,适应健康化、多元化消费趋势。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1486.40万元,重点用于风味坚果系列产品开发,推出清甜风味、鲜脆冻干等创新产品,但市场表现尚未显现。
甘源食品将继续推进“全渠道+多品类”战略,深化线上线下融合。在电商渠道加大直播等新兴模式布局,线下拓展零食量贩等新渠道,境外市场加速拓展。上半年境外收入0.44亿元,同比增长162.92%,成为亮点,但这样的业绩简直是“杯水车薪”。
休闲食品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渠道碎片化加剧、市场竞争白热化,甘源食品面临的不仅是短期业绩压力,更是战略转型的关键考验。
从“小豌豆”到“全品类”,从“传统渠道”到“全域融合”,从“单品爆款”到“品牌升级”,每一步转型都充满挑战。在这场“摇铃串巷”式的市场突围中,甘源食品能否重拾增长动能,重拾曾经的市场地位,仍需时间给出答案。
头图来源|甘源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