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搁置「赖十七条」立法港澳与台湾关系逃过一劫
曾记否?在七月二十六日民进党及其侧翼团体发动的「大罢免」进行首波投票当日,笔者以《若「大罢免」得逞将势必会戕害港澳与台湾关系》为题分析指出,倘「大恶罢」按照民进党的如意算盘,实现「罢免」掉十席或以上的国民党「立委」,那就无论是在三个月后进行的「立委」补选前的「空窗期」,还是民进党在「立委」补选中攉取这些议席,民进党就将会成为「立法院」多数,就可以为所欲为地将赖清德提出的「十七项措施」转化为法律,并修改《两岸关系条例》和《港澳关系条例》,增添戕害两岸交流和港澳台交流的条文内容,严重危害两岸关系和港澳台关系?
随着「七二六恶罢」的全军尽墨,及「八二三恶罢」也将会重蹈覆辙,民进党根本无法动摇当前「立法院」中国国民党党团与台湾民众党党团携手合作,占有多数议席,因而无论是由民进党当局推出的「行政院版」还是由民进党「立委」联署提案的修改《两岸关系条例》及《港澳关系条例》的法案,都势必将会遭到严厉狙击,根本无法获得通过,甚至过不了程序委员会这一关,遑论被提交内政委员会审议。因此,两岸和港澳台之间的关系及交流,逃过了一「劫」。
这还是属于「立法院」审议表决的「技术性」层次的。而昨日传来的最新消息,是属于「政治性」层次的,那就是「大恶罢」失败,民进党当局决定,暂时部分搁置对《两岸关系条例》和《港澳关系条例》的修法,不限制民间交流,只对公务人员前往大陆和港澳作限制措施。至此,不但是两岸交流没有按照赖清德「十七条措施」的「笛子」起舞而受到极大限制,港澳与台湾地区的关系及民间交流也逃过了一「劫」。
据《中国时报》昨日报导,赖清德今年三月十三日召开「国安高层会议」,将大陆定义为「境外敌对势力」,宣布针对五大「国安威胁」,提出十七项因应策略,限缩人员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宗教等各领域交流,随即引爆寒蝉效应。但在「大罢免」全面失败后,据了解,为免触及敏感神经、制造民间紧张气氛,陆委会拟将「赖十七条」部分暂搁,不积极限制民间交流,只对公务员赴陆做必要措施,缓解民怨。
《中国时报》报导说,为落实赖清德「十七项因应策略」,「行政院」五月召集相关部会,研拟一百六三项修法、计划与措施,其中以行政命令与相关办法即可落实者,包括宗教团体赴陆交流登录、陆配放弃原籍、查处「唱和中共」的台湾艺人、全面清查军公教具大陆身分证件人员等。
原本绿营评估「大罢免」若「大成功」,让民进党在「国会」取得优势地位,就可以立即启动「赖十七条」相关修法,包括《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国安法》、《反渗透法》,绿委也曾定调今年下半年是「国安会期」。
《中国时报》又报导说,但知情人士透露,因受「七二六大罢免」失败冲击,原本研议全面限制艺人、学术与民间等交流,为免触及敏感神经、制造民间紧张气氛,内部讨论将暂缓「赖十七条」,暂时不去限制民间交流,只维持现状限制公务人员,就怕全面紧缩引起更多民怨;部分修法计划也将搁置,重整脚步。
虽然《中国时报》的报导没有提到《港澳关系条例》,但在「赖十七条」中,赖清德是将港澳台关系与两岸关系相提并论一起提出的。实际上,在今年五月间,陆委会主委邱垂正在赴「立法院」内政委员会作报告及备询,提到因应「赖十七条」的相关修法时,是透露了陆委会已经连同相关部会,按照「赖十七条」的要求,研拟对《两岸关系条例》及《港澳关系条例》的相关修法草案。因而因而既然民进党当局决定暂时搁置「赖十七条」的相关修法,因而也必然是连同《港澳关系条例》修法一道被暂时搁置了。
实际上,在「赖十七条」中,部分措施是将《两岸关系条例》与《港澳关系条例》的相关规范内容并列的。比如,在第三大「国安威胁」方面,其「策略二」就要求,「对中国人士及港澳人士归化及融入台湾社会,在兼顾台湾社会发展及个人权益下,须有更多国安考虑:原籍中国人士申请来台定居,应确实依照我『国』法律放弃中国户籍与护照,不能兼具双重身分;有关香港及澳门人士申请来台定居、居留等相关制度,将增列长期居留规定,以符合实际需要。」又如,在第四大「国安威胁」方面,其「策略八」指令,「为落实以上各项措施,请各主管机关应全面检视现行相关行政命令、措施、解释令等,完备相关执法规定;若仍有不足,应强化『国安』法制进一步提出《国家安全法》、《反渗透法》、《两岸关系条例》、《港澳条例》、《资通安全管理法》等之修正案,并加强社会沟通,尽速落实。」
在赖清德推出「十七条措施」后,未待陆委会等部会研拟「行政院版」的修法草案,包括王定宇、王美惠在内的十八位民进党「立委」就抢先提出《港澳关系条例》「第十二条条文修正草案」,主张提高港澳人士移居台湾的「门坎」,要求透过依亲、投资、专业技术等类别移民台湾的港澳移民,申请定居的年限从一年延长到六年。而且更是「加码」,增加「赖十七条」所未曾提到的:也同样要求他们比照适用外国人——包括中国大陆移民的「归化政策」,放弃原来的港澳身分。
但在四月十八日,包括这项修正案在内的多项民进党团提案在「立法院」遭到国民党和民众党连手阻拦,未能进入一读程序。有分析认为,提案的未来走向取决于执政党与在野党在「立法院」的政治博弈。因此,倘是「大恶罢」成功,该修法提案就窜过「立法院」修法这一关了。
本来,倘只是修法提高港澳人士移居台湾的「门坎」,申请定居的年限从一年延长到六年,对澳门居民的影响不大。因为澳门局面大多爱国爱澳,而且澳门的生活环境及社会福利优胜于台湾地区,尤其是澳门特区没有发生像香港特区那样的「状况」,澳门就不像香港那样,有较多的「黑暴」尤其是被通缉者跑到台湾居留。
但民进党「立委」「加码」的部分,即持有台湾证件者必须放弃澳门证件,受影响人数可能就达到数万人。这些人包括,当年在台湾读书者,因应当时较为宽松的政策而领取了台湾地区的证件;内地改革开放初期,大批福建居民移居澳门,因语言不通及无亲可依而到同操闽南语,而且因为经济起飞而急需大量低端劳动力的台湾地区务工,而获得台湾地区的证件。
诚然,倘民进党果然修法成功,规定持有台湾证件者必须放弃澳门证件,上述人士极有可能宁愿放弃台湾证件。但毕竟他们今后在往来两地时,必须申请「入台证」。其中一些在澳门特区政府服务,或担任内地政治公职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者,可能会被拒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