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果园太傲娇?百果园教育消费者,消费者买账吗?
出品 | 大力财经
作者 | 豆沙包
编辑 | 魏力
“你们水果太贵了!”消费者的吐槽声不断!
面对消费者的吐槽,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在一次采访中语出惊人:“我们不迎合消费者,我们只会‘教育’消费者,让他们成熟起来。”此言一出,舆论哗然。网友们纷纷吐槽,表示在百果园“随便买点水果,一百块就没了”,甚至有人调侃“逛百果园需要勇气”。
01 品质差异:好水果为何贵?
余惠勇的“不迎合”言论,看似傲慢,实则说出了百果园的核心商业逻辑:“好水果,真的贵。” 他认为,水果品质的差异可以达到四五倍,而百果园只卖最好的那一批。
百果园通过构建一套严密的品控体系,来定义其“高品质”。
从源头采购,到冷链物流,再到门店陈列,每一个环节都投入了巨大的成本。正是这些“看不见”的成本,支撑起了百果园高昂的定价。
余惠勇曾表示,百果园不仅要提供高品质水果,更要通过透明化、标准化的方式,帮助消费者理解“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
他们通过展示水果的分级标准,科普水果的营养价值,来让消费者成为“懂行”的买家,从而心甘情愿地为品质买单。
但消费者在对比价格时,往往容易忽视价格背后品质的差异,在社交媒体上,“水果刺客”的标签,已经让许多普通消费者对其产生了敬而远之的印象。
如果品牌与大众的情感连接发生断裂,那么再好的产品也可能出现裂痕。
02 “不迎合”的背后,是市场的双向选择
百果园从全球优质产地采购水果,采用冷链物流保证水果的新鲜度,百果园在供应链上的投入可见一斑。全球直采水果,经过严格筛选和分级,确保每颗水果的质量。为此,百果园还花费了大量资金用于供应链建设,尤其是在冷链物流方面,进一步推高了成本。
这些环节不仅提高了供应链的稳定性,也确保了每一份水果都符合“高品质”的标准。然而,这一切都无可避免地推高了水果的售价,使得百果园的产品价格高于同行,成为其市场策略的一部分。
对于那些追求高品质生活、消费能力较强的顾客来说,百果园是他们的首选,愿意为优质的水果和高端的服务买单,成为品牌的忠实粉丝,这部分消费者视百果园为品质的象征,愿意为每一颗水果的高品质支付溢价。
然而,对于价格更为敏感的消费者而言,百果园的定价则显得“高不可攀”。
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价格更亲民的社区水果店,转向那些价格较低、性价比更高的竞争者。这种市场需求的分化,导致了百果园在消费者中形成了两极分化的局面。
百果园通过“不迎合”的姿态成功抓住了高端市场,强化了其“品质坚守者”的品牌形象,但与此同时,它也牺牲了大众市场,这让其未来发展充满了不小的风险。
百果园的“不迎合”赌的是中国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会逐步成熟,赌的是对品质的追求将成为长期主流,而非一时的风潮。
03 坚守与妥协,零售的艺术
百果园在一个充斥着低价竞争和同质化产品的市场中,对品质的执着,本身就是一种稀缺品。
在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性价比的当下,百果园依然坚持高品质的路线,这种坚持本身便彰显了其品牌的独特价值。
然而,商业本身是一门关于平衡的艺术。
大力财经认为百果园的这次争议,是中国消费市场“K型分化”的一个绝佳写照。
它深刻地揭示了,在当前的经济周期中,品牌面临着一个艰难的二元选择,是向下兼容迎合大众追求更广阔的市场,还是向上坚守服务核心追求更高的品牌溢价。
百果园的选择,是一条更艰难但也可能更有价值的道路。
余惠勇的这番话,与其说是在“硬刚”消费者,不如说是在进行一次精准的“客群筛选”。
他用一种近乎决绝的方式,向市场宣告:百果园,服务的不是所有人,而只是那些认同其价值、愿意为顶级品质付费的人。
这种策略,在短期内,必然会流失大量的价格敏感型用户,但从长远看,它或许能帮助百果园,在日益激烈的价格战中,成功地抽身而出,建立起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高利润的“品质王国”。
那么,你愿意为百果园的“高品质”买单吗?你认为,在今天这个时代,坚持“一分钱一分货”的品牌,还有未来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