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香港不能缺位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高昇基金執行主席。

500

一个“稳定币”的两面,香港和美国在各自SWOT分析中,优劣各异,但是大势所趋,香港就不能缺位。

500

香港《稳定币条例》于8 月 1 日正式生效,随着首个对稳定币全面监管框架落地,标志着香港在推行稳定币迈出重要一步。

香港稳定币市场才开出嫩芽,就面临着来自美国巨头的竞争压力。

我们不妨先看美国和香港在稳定币方面有哪些差异?

500

首先美国稳定币发展比较早。

从2014年USDT(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又名“泰达币”)诞生,为发达经济体的金融科技打下了基础设施。全球稳定币市场美元占据超90% 的市场份额,具有先发优势,在市场上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尤其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和小额交易场景中占据主导地位。

美国另一稳定币USDC (全球第二大稳定币,占据全球稳定币26%的市场份额),则由Circle 与加密货币交易所 Coinbase 共同创立,自诞生之初就强调安全与合规属性,其特点以储备资产包括国债、回购协议和现金等,安全性较高,在市场中逐渐赢得青睐。

USDT和USDC稳定币的出现,形成了美国“双寡头”格局。

在监管方面。

美国是由分散的州和联邦分头来进行,节奏比较慢,但比较稳健,强调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美国的稳定币体系高度依赖美元霸权,几乎所有合规稳定币都强制与美元挂钩,这种模式虽巩固了美元在数字货币领域的主导地位,却限制了市场的多元化。

再看香港稳定币。

在《稳定币条例》的框架下,香港稳定币的显著亮点,是以多币种为主要策略。

作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市场,香港若推出与人民币挂钩的稳定币,既能满足跨境贸易中对人民币结算的需求,又能借助数字形态提升支付效率,为人民币国际化开辟新路径。

同时,针对东盟等新兴市场,发行与当地货币挂钩的稳定币,可降低区域内贸易的汇率波动风险,强化香港作为区域金融枢纽的地位。

这种灵活的多币种布局,正是香港相较于美国单一美元体系的核心竞争力。

在监管方面。香港稳定币在监管和开放之间,力求取得两者间的平衡。

一方面要服务于Web3企业链上支付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为传统企业跨境清算服务,更重要的是体现香港在法币锚定上一个开放的态度,它不光是对美元,对离岸人民币也有制度设计空间。

在探索阶段对资格准入要求较严,设置了非常高的门槛,它与港元挂钩,实行依规发牌制度,储备金必须是百分百的法币准备金,而且这个储备金必须存放在本地受监管的金融机构,还要满足非常严格的披露、审计等要求。

短期内会限制一些传统金融机构,但有限制性的大型交易平台参与,为下一步跨境结算的实际应用场情进行摸索。

这是香港独特的吸引力。

美国和香港推行稳定币的博弈点在哪里?

美国特朗普当总统后,加快出台一系列立法,为了扫清障碍,他多次公开叫美联储主席辞职,甚至要撤换他人,以不惜一切代价掌控美联储,意图通过曲线印钱来解决问题。

客观而言,特朗普天天耍花弄剑,稳定币则是迄今为止他为巩固美元霸权地位,最实的一招。

香港则处于初发阶段,主动对稳定币立法和发行,不但是未雨绸缪,更是大势所趋,是战略布局的需要。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需要探索一条既要连接国际清算体系,也可以深度参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仅为香港的金融创新发展提供新的契机,还能以人民币作为稳定币与美国进行博弈,防止美国钻空子收割金融红利。

此举,对内地与香港的经济协同发展将带来深远影响。

稳定币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货币形式,逐渐成为各国金融领域的焦点。

稳定币并非美国专属的金融产品,美国能使用稳定币,并不意味着我们为了谨慎而要坐等看。

香港与内地金融体系有一定隔离,与美西方普通法国家则是接轨的,在这场金融博弈中,香港可在接近金融市场的核心中有先天优势,一旦掌握了这一金融工具,可为国家争夺全球金融主导权取得经验。

我们也应看到,香港稳定币市场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尽管香港金管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规范市场,特别是近期一再对市场降温,明确限定牌照数量。但稳定币行业本身仍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复杂性,监管机构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监管方式,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和新风险。

例如,如何确保储备资产的安全和稳定,如何防范市场操纵和欺诈行为等。

500

另一方面,稳定币发行人在获得牌照后,还需持续投入生态建设,解决诸如商户的钱包托管、法币兑换、结算流程等问题,这需要长期投入大量资源。

此外,香港稳定币市场还需面对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如何在全球稳定币市场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用户和资金,还需要摸着石头过河。

香港《稳定币条例》的生效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走在了内地金融发展的前面,有财经分析员指,香港此举应该得到了中央政府发展虚拟货币的支持。

正如前所述,稳定币不是美国的专属产品,是科技发展的新生事物,既不能看别人摘果子,也不要急于求成,关键要做好监管与开放、开放与安全等方面的平衡,以确保不发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为我国作为外贸顺差国提供便利、快捷、安全的金融服务。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