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股价暴涨难掩隐忧,若羽臣港股闯关高增长神话下藏着哪些暗礁?

若羽臣2024年财报数据呈现出戏剧性反转:营收17.66亿元(同比+29.26%),净利润1.06亿元(同比+94.58%),2025年Q1营收5.74亿元(同比+54.16%),净利润2742万元(同比+113.88%)。这与2021-2022年的业绩下滑形成鲜明对比,推动其股价从年初19.8元飙升至8月7日的53.79元,区间涨幅达169%。然而,这种增长能否持续?

从业务结构看,若羽臣正在经历深刻转型:代运营业务占比从2023年的68.98%降至2024年的43.25%,而品牌管理业务(同比+212.24%)和自有品牌(同比+90.28%)合计贡献56.75%营收。以拜耳康王为例,2024年全网销售同比增长283%,抖音自播GMV增长738%,显示其在品牌管理领域的爆发力。但这种增长依赖于头部品牌的短期合作,长期稳定性存疑。

500

港交所2025年8月4日生效的IPO新政,将建簿配售比例下限从50%降至40%,公开认购回拨比例上限提升至35%(机制A)或60%(机制B),并引入10%的初始自由流通量要求。这一改革旨在提升新股定价效率,但对若羽臣而言,可能面临两方面影响:

定价博弈加剧:机构投资者在配售中的话语权增强,若羽臣需在估值预期与市场接受度之间寻找平衡。其当前A股动态市盈率约80倍,显著高于宝尊电商(港股PS0.8x)和狮腾控股(PS1.8x),港股投资者可能要求更高的安全边际。

流动性分化风险:港股日均交易额虽提升至2400亿港元,但中小市值股票流动性依然堪忧。以狮腾控股为例,其2024年营收5.85亿港元,但市值仅20.2亿港元,日均成交额不足百万港元。若羽臣若以当前估值上市,可能面临类似困境。

500

若羽臣将“国际化”作为核心战略,计划以自有品牌“绽家”开拓东南亚市场,尤其是洗衣用品和香氛领域。东南亚电商代运营市场已被Lazada、Shopee等巨头占据70%以上份额,狮腾控股等本土玩家通过AI技术(如Geene平台)构筑壁垒。若羽臣缺乏本地化运营经验和技术优势,难以突破现有格局。

朗姿股份计划减持3%股份,而公司在2025年2-6月斥资2亿元回购1.64%股份,最高成交价达59.99元/股。这种“左手回购、右手减持”的操作,可能反映大股东对短期股价的博弈心理,而非长期价值认同。尽管业绩大幅增长,但若羽臣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34亿元(同比+463.55%)主要依赖应收账款周转,而非持续盈利能力。其PS(市销率)已达4.6x,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一旦业绩增速放缓,估值回调压力巨大。

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崛起,导致传统代运营模式失效。若羽臣虽在抖音渠道实现GMV翻倍增长,但需持续投入内容生产和流量采买,利润率承压。越来越多品牌收回运营权,若羽臣需在“代运营”与“自主品牌”之间找到平衡点。其品牌管理业务虽快速增长,但本质仍是为他人做嫁衣,难以形成护城河。

若羽臣的港股之旅,既是对资本寒冬的被动应对,也是业务转型的主动突围。其核心挑战在于:如何将短期业绩增长转化为长期竞争力,如何在港股的理性估值体系下讲好“国际化+技术化”的故事。在电商代运营的“后流量红利时代”,若羽臣的港股上市不应是终点,而应是战略升级的起点。唯有通过业务模式的实质性创新,才能在港股市场的残酷竞争中找到生存空间。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