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县城里,有编制和没编制的区别
在小县城里,有编制在许多人看来,是一种体面。而且体制内工作互有关联,所以每个单位多多少少也会有认识的熟人或者同学朋友,是典型的小地方熟人社会好办事。
工资虽然不高,但也够在小县城里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生活,每月能按时发放工资,工作稳定并且有一生的保障。若有来自父母的帮助和支持,没有买房购车的压力,那生活就已经属于中上阶层了。虽然稳定得一眼能望到尽头,但依旧是许多大学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在小县城里,没有编制的人,家庭条件富裕者可以在家人的支持下创业,但在经济大环境萧条的情况下,大家纷纷捂住自己的钱袋子,还有网络电商冲击,想要成功也绝非易事。
所以近些年来,我所在的小县城里具有年轻化特色的烧烤店、棋牌室、西餐饮品、小酒馆、服装店等等应接不暇,但最后能成功者却也是其中的少部分。大浪淘沙之后,是金子还是沙,社会终究会给出最正确的答案。
而寻求其他工作机会?县城里工作机会不多,基本不存在写字楼。企业招聘少,就算有少数招聘也往往在熟人和亲戚间消化了。工厂流水线、为数不多的超市管理岗和售卖员,这估计也不是大学毕业生想选的岗。所以,现在小县城里很多27、8岁仍旧闲赋在家的人,他们不是不想工作,而有可能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
一些有家庭托举的年轻人回到小县城后,会在家里的安排下,或者自己找单位做实习生。以我单位实习生工资为例,工资1700元,补助250元,现在还多了餐费补贴300元,能保障基本的生活,是回到小县城里的年轻人最好的选择。但是现在人社局对于实习岗有规定,只签署一年合同,合同期满自动终止,不允许同一身份信息再续聘,岗位留给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用以过渡,同时也增加了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
最好的选择是有期限的,所以实习生在这一年里会认真努力工作,并且小心翼翼的与单位的正式工相处,可能有些还有点小敏感,总感觉自己和单位正式员工有区别。同时他们也会认真备考,选择走进过独木桥的千军万马之中,当然,能不能考上又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