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踩点"拉升、司法分岔、执行未终:股权迷局下的悦康药业
7月15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在京东司法拍卖平台完成对悦康药业(688658.SH)2650万股股份进行第二次公开拍卖。
据悉,此次拍卖最终成交总价4.87亿元,折合每股18.36元,较10.98元/股的起拍价溢价达67%。
成功拍卖变现后,此前围绕控股股东股权执行的债务纠纷本应告一段落,然而据知情人士透露,因二中院另一项关联法律程序的超期拖延,案款至今只能趴在法院的账上,债权人并未能如期得到一分钱的偿付。
一般来看,三方人士透露消息真实性不置可否,如果知情人透露的消息属实,那么除去已拍卖变现的4.87亿外,债权人剩余的涉案款项何时能够收回?最终还取决于二中院是否能迅速处置剩余的冻结股权。
一场拍卖过后,悦康药业股价异动
此次拍卖标的为悦康药业控股股东京悦永顺持有的2650万股无限售流通股,占公司总股本5.88%。
2025年5月27日,法院首次发起拍卖,起拍价为13.73元/股,与当日收盘价13.75元/股几乎持平。尽管拍卖页面关注度颇高,但最终无人出价,流拍告终。
有意的是,自流拍次日(5月28日)起,公司股价出现异常拉升,至7月11日已上涨至24.14元,涨幅达75%,二次拍卖完成后,7月24日公司股价已上涨至30.07元,与流拍时的起拍价相比,涨幅达119%。
6月16日至7月初,悦康数次出现单日成交额突破6亿元的活跃交易。
据相关报道,二拍临近时,法院原拟按市价九折设定起拍价,约为18元/股,引发债权人强烈反对,指称高估值将人为制造“再次流拍”。最终,法院将二拍起拍价调整为10.98元/股。
7月15日,悦康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阜阳京悦永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持有的2650万股无限售流通股已完成司法拍卖。据《成交确认书》最终成交单价区间为18.28元/股至18.58元/股。
市场跌涨节奏,与拍卖进程高度一致。
对此,市面上有一种讨论:一场因债权引发的股权拍卖,如果股价因为某些因素被短期抬高,法院又以高位九折作为评估基础,那么债权人或将在流拍后面临“高估值抵债”的情形。
也就是说,债务人相当于用虚高的股权资产来清偿。据测算,如果按照5亿的成交规模来算,虚高的股价给债权人带来的隐形损失可能会达到2亿。
客观来说,流拍、抬高股价、高估值定价、再拍卖的程序合法合规,但结果是否合理公允?值得深思。
执行已成,裁定未决
这场拍卖的源头,来自京悦永顺与宁波惟精昫竔、宁波焓湜枫德两家私募机构之间长达数年的合作纠纷。2023年,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认定京悦永顺应履行支付义务。
债务人随后以“危害公共利益”为由向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该仲裁裁决。2024年,北京市四中院经审理并上报北京市高院,最终驳回撤裁申请。至此,仲裁裁决被确认为生效法律文书。
债权人随即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京悦永顺所持悦康股份。法院冻结标的股权,并启动拍卖程序。但就在执行启动的同时,债务人再次向二中院提交“不予执行”申请。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仲裁裁决执行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二条,法院应于两个月内裁定不予执行申请结果,特殊情况可延长一个月。但截至2025年7月中旬,该申请已被受理超过6个月,至今未裁定。
这意味着:在同一笔债权上,一方面债权人申请的强制执行已完成二拍成交,另一方面债务人提出的“不予执行”申请仍未裁定,这笔债权纠纷最终能否解决仍然未知。
创新药是底牌?估值背离愈发明显
股权风波背后,悦康药业,近年来业绩持续下滑。2024年报显示,公司营收37.81亿元,同比下降9.9%;净利润仅1.24亿元,同比下降33%。2025年一季度更陷入亏损,净亏4927万元,同比下滑171%。
2024年12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对个别药企虚开发票制造“两套价格”问题进行关注的函》,其中提到:“一款名为“银杏叶”的药品,底价每支8.5元,售价每支25.28元,医生每使用1支可提成4元。”
“价格双轨”问题,被摆到台面上来。
悦康药业的核心产品之一,就是心脑血管药物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
此后,悦康药业发函,承诺将该产品全国挂网价格统一调整为11.2元/支,大幅降价53%,直接拖累心脑血管板块营收下滑20.73%。公司盈利模型受到影响。
尽管公司宣称加大创新药布局,投入比例升至11.16%,但多个研发项目公告延期,转型成效尚不明显。
此背景下,公司股价短期内大幅上涨,显得尤为异常。短期内,公司股价猛涨之后,业绩与估值背离趋势更加明显。
短期来看,创新药领域有政策支持,估值修复的原因拉动市场,但创新药,依然是个具有平均10年以上研发周期、10亿美元投入、10%的成功率的领域。换句话来说,风险依然不可忽视。
有一句话叫:做药,是在沙漠里找绿洲。
即便是药物研发上市,疗效和安全性问题能不能经受住考验,也是个需要长期观察才能有结论的问题。更何况,上市后,因为疗效和安全性问题,退市的药物不在少数。问题在于,未来估值能不能经得住考验?
结语:股权再分配未定,纠纷未了,信任未复
尽管本次拍卖实现成交,为债权人追回部分资产提供了现实路径,但债务纠纷本身尚未解除。
法院尚未就债务人提出的“不予执行”申请作出裁定,程序性悬而未决,使得债权人面对执行回来的案款“看得见,但拿不着”,同时背后的国有资产因上述的程序性拖延可能会面临着每个月数百万元的利息损失。
据公告披露,截至目前,京悦永顺持有的悦康药业股份数量将从18024万股减少至15374万股,持股比例从40.05%降至34.16%。而根据公司最新十大股东名单,此次参与竞拍并成功摘牌的毛瓯越、王梓旭,其持股比例将足以跻身前十大股东行列。
在司法执行与实际交割之间仍留有制度空隙,悦康药业控股股东的债务纠纷是否能最终解决,未来会不会有更多的市场波动?有待进一步观察。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