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会实现吗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包括这样几个特点:第一,生产力极大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可以做到对每个人的按需分配;第二,社会与个人的道德素养极大提高;第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被消灭;第四,不再有阶级的划分,国家被消灭。并不是所有的矛盾被消灭。
在原始社会,人们从事采摘、渔猎;在农业社会,人们蓄养牲畜,男耕女织,生产力水平低下,能够创造出的物质财富是很少的,绝大多数人都被束缚在土地上进行劳动,过着传统的“男耕女织”的生活,知识的传播范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社会形态往往几千年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在进入现代社会后,机器的使用、化石燃料提供的动力、知识的传播与分享、社会化大生产与分工体系等使人类的生产效率得到了巨大的飞越,从轻工业、重工业、农业现代化到高科技产业,实现技术和产业的不断升级,尤其是计算机与网络之使用,人类的生产力之发展呈现出越来越快的趋势,人类在一年中创造的财富抵得上过去人类在几百年间创造的财富。生产力的发展可以让越来越多的人从繁重的被迫劳动中解脱出来,选择自己的工作。中国当代的发展就是例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民进程务工标志着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工业,现在出现的很多新业态如送外卖、网络打车、网络购物等标志着劳动力从工业到服务业的转移。因此未来人们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是自己主动的要求。大家可以回想自己经过苦思冥想后解出一道数学难题后的狂喜,可以想象在创业阶段的激情。俗话说“只有享不了福、没有受不了的罪”,劳动才是人的第一需要。只不过在现阶段人们还无法自由选择自己想从事的职业,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不得不为之,当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之间有巨大的落差时悲剧往往就会发生,典型的如明熹宗朱由校和宋徽宗,如果他们的职业是木匠和艺术家,相信他们会过的更快乐。美国人为什么善于创新?因为美国有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一个人在创新创业失败后不至于完全失去生计衣食无着落,在解决了后顾之忧后人们勇于冒险。但是在落后的国家,冒险的代价显然是更大的。可以想见,如果社会财富及分配体制能够完全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人们才能真正从事自己想从事的工作,诸如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异才会消失。
人们拼命去占有某种资源,因为其稀缺性,没有人去抢夺遍地都是俯拾皆是的石头土块,就像马克思说的“金银天然就是货币”,因为金银的稀缺,物理特性又能保持稳定,又不像钻石那样过于稀少等。所以如果物质财富能够能够像石头土块一样丰富到满足人们的合理需求,人们也就不再看重这些物质财富。人的贪欲虽然是无限的,但是个人的物质需求其实是非常有限的,所谓“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有些人过于强调人性的自私,认为“人人都想要享受大餐、豪宅、名车、时髦的衣服等”,其实根本没有抽象的、脱离社会实际而恒久不变的所谓的“人性”,人类自私意识是私有制社会造成的,在原始氏族公有制时期,人类共同生活、渔猎、采摘等,共享劳动成果和财富,不存在自私的意识。随着私有制的出现,人类才产生了自私的意识。若物质真的极大丰富,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人类的自私意识也会随之消失。现阶段人性中不仅有自私意识,还有很多好的人性,如集体意识、同情、善良、诚实、奋进、勇敢、节制等。我们不应仅看到人性中恶的一面,而忽视善的一面。在日常生活乃至重大灾难面前,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事迹,人性论不堪一击。因此未来社会的“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是可以达到的。随着人类的进步,人类对于人类自身、人类社会、自然界的认识也是不断深入的,人类的文明与道德也是不断进步的:
(1) 柏拉图:人是两腿而无毛;
(2) 亚里士多德:人是有理性的动物;
(3) 荀子:“人能群”,人是社会性动物 “志不可满欲不可从”;
(4) 孟子:心之四端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5) 马克思:“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6)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生理的需要: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它们在人的需要中最重要,最有力量。
安全需要:人们需要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
归属和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例子:结交朋友、追求爱情。
尊重的需要:马斯洛分为两类:(一) 尊重自己(尊严、成就、掌握、独立)和(二) 对他人的名誉或尊重(例如地位、威望)。
认知需求- 知识和理解、好奇心、探索、意义和可预测性需求。
审美需求- 欣赏和寻找美,平衡,形式等。
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者潜能,并使之完善化。
超越需要- 一个人的动机是超越个人自我的价值观,例如,神秘的经历和对自然、审美体验、为他人服务、追求科学、宗教信仰等的某些经验。
(7) 尼采认为人的精神有三种境界:骆驼、狮子和婴儿。第一境界骆驼,被动地听命于别人或命运的安排;第二境界狮子,把被动变成主动,由“你应该”到“我要”,狮子代表的就是一种具有主动精神的力量,它想突破所有的困难。这时,传统和信仰已经破灭,它要展现自由的精神;第三境界婴儿,婴儿不受任何条条框框束缚,提供人生了所有的可能性,这意味着“完美的开始”。他具有完整无瑕的心灵,婴儿不会去想“我应该怎么做”或者“我要怎么做”,婴儿处于“我是”的单纯状态。这种状态是强大的,它是一种放开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能够看向远方,抛开世俗的困扰。那些来自宗教的、传统的、世俗的精神枷锁统统都成了被忘却的浮云,自己已然不是原来的自己,而是获得了婴儿般的新生。它是人的精神境界根本性的超越,达到了完全自由的思想境界。
(8) 孔子: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在十五岁的时候发奋学习,学习的应该是周文王的礼乐教化的传统,孔子曾经感叹“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四十而不惑”(对自己未来人生的道路应该如何走没有疑惑)、“五十而知天命”(知道自己承担的使命、自己的现状不是没有来由的),自己的兴趣与志向,自己一直以来的遭遇,使孔子意识到传承与弘扬周公之学是自己生来所肩负的使命,是一种斯宾诺莎所谓的“内在的必然性”或者说“天命”。“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精神得到了升华,已经变成了自己内心的要求,达到了逍遥自在的境界。孔子的这种说法其实和尼采的“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非常类似,都是在追寻生命的意义。
“人的本质”就是指人区别于其他一切事物的根本属性。人与包括动物在内的其他事物的根本区别,不在于人的自然属性(“食色性也”),而在于人的社会性。人是由动物变化而来的,当然不可避免地带有某些生物的特性,这就是人的自然属性。人的理性压倒人的动物性(兽性)。生产资料的匮乏与占有的不平等导致了在旧社会人与人之间是不平等的,由此产生了人身依附关系,封建专制统治就是用于维护这种不平等的社会关系的,或者说专制统治是人类历史上不可避免的阶段。古希腊时期虽然有所谓的民主,但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和局限性是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和利益,其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是少数人的民主。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有能力摆脱这种依附关系,实现对每个人的权利与自由的保障,正如在现代社会,自由、民主、法治等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了社会的共识,
在现阶段财富还是个人能力、价值和社会地位的体现,所以埃隆·马斯克的个人资产已经超过三千亿美元,早已解决个人的温饱,其人也不可能放弃这些财产只保留必要的部分。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们能超越这种狭隘的想法吗?真能大公无私吗??如比尔盖茨等表示自己巨额的财富源自于社会,在自己死后要将这些财富捐给社会,令其回归社会造福大众。虽然很多人说这些富豪的慈善并非出自自己的真心实意,是为了规避美国巨额的遗产税,但是“财富源自于社会,应当回归社会”这种认识本身就是巨大的进步。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说法,“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器,国家的根本属性是阶级性,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部分人压迫另一部分人的工具”,阶级的划分依据其对生产资料、财富的掌握,资本主义生产危机的本质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在消灭的私有制之后,阶级也就不复存在了。中国传统上认为国家和政府为“天下之公器”,共产主义不等于消灭了各种矛盾,消灭国家并不等于消灭政府,共产主义社会中政府作为开放的公共服务机构而存在,不具有阶级性。政府负责协调各项工作,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公职人员与人民处于平等地位,政府代表的是全体民意。犯罪行为仍可由政府进行制裁。新冠疫情之后的美国社会现状:资本必然谋求掌控国家权力,对内挑动种族矛盾、实行身份政治,操控堕胎、控枪等议题,掩盖了阶级矛盾,撕裂分化美国人民,对外发动战争攫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