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任尔东南西北风

贾平凹:任尔东南西北风

金新

     7月22日唐小林又发新文《谁是抄袭高手?》,中云:“贾平凹的散文《丑石》,‘山寨’的是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在贾平凹的散文中,安徒生笔下屡屡被人欺负的丑小鸭,被变成了一块总是被人臭骂的石头。但就像丑小鸭变成美天鹅一样。一天,有位天文学家从贾平凹门前经过,意外发现,这是一块稀世罕见,价值连城的陨石。因为缺乏科学常识,《丑石》写得漏洞百出,捉襟见肘:那些整天忙于生计的乡下人,怎么都像神经病一样,有工夫去骂一块长得很丑的石头。要知道,真正的陨石,单凭肉眼是根本看不出来的,必须通过科学仪器检测,才能鉴别出来。”

500

      说实话,教了一辈子语文,贾平凹的散文《丑石》和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不知教了多少遍,从未有过“抄袭”的想法。

500

      从时代背景的角度看,《丑石》的创作明显受到了当时政治气候大环境的影响,是在对“文革”以及以往一些冤假错案所造成的大大小小的 “丑石” 落实政策的背景下产生的文学作品。贾平凹是“老三届”毕业生,是那个时代的过来人,抒发的是真情实感而绝非虚情假意。

500

      从主题形成的角度看,《丑石》体现了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中所说的 “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的审美观。贾平凹是西北大学中文系的高材生,《丑石》是对传统审美观念的一种突破,核心在于探讨 “丑” 与 “美” 的辩证关系。

       至于唐小林所谓的贾平凹“缺乏科学常识”,实在是无稽之谈。而真正“缺乏科学常识”恰恰是安徒生,只是唐小林看不出来而已!

500

      关于这篇童话,在1869年7月21日给丹麦文学评论家乔治·布朗兑斯的信中写道:“在《丑小鸭》中有我的生活的写照。”而安徒生成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乃基因使然,这就像“丑小鸭”,原是一枚天鹅蛋在鸭窠里被母鸭孵出,倘若没有天鹅的遗传基因,“有理想,有追求,并为这目标而努力奋斗”有个屁用 ?纯属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好在童话对于是否具有“科学性”不太“讲究”,一如神话传说,站在科学的“制高点”,那《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之类就是个笑话……童话、神话传说等虚构叙事之所以 “不讲究科学性”,本质上是因为它们的核心功能、创作逻辑和诞生背景与科学完全不同 —— 科学以 “解释客观规律、验证真实存在” 为目标,而童话和神话传说则以 “传递精神内核、构建意义世界” 为核心,二者的底层逻辑本就不存在交集。但在眼下人工智能时代,《丑小鸭》的局限性应该是母庸讳言的。

500

      这一切唐小林不懂,盖因唐小林的知识缺乏系统性。

      有学生问:“唐小林如此这般,贾平凹是否会暴跳如雷?”

      老朽答曰:“不会,贾平凹必然‘任尔东南西北风’!”

500

     清人郑燮《竹石》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其以咏竹为载体,将自然物象与人生哲思深度融合,既包含对生存态度的指引,也暗含对精神品格的坚守。而从 “竹” 到 “人”则显示了一种 “主动生存” 的哲学,亦即“以主动的姿态应对被动的环境”:不抱怨 “破岩” 的贫瘠(接受现实),而是扎根蓄力(主动成长);不畏惧 “千磨万击” 的考验(正视磨难),而是在磨砺中变强(转化伤害);不被 “东西南北风” 左右(拒绝盲从),而是坚守 “青山” 的方向(锚定自我)。

500

      一个作家真正的生命力,不在于所处环境的顺逆,而在于内心是否有 “咬定” 的信念、“立根” 的坚定,以及在风雨中始终 “坚劲” 的勇气。而此三者之前提是具有“大家”之基因。

      其实贾平凹心里很清楚:贾平凹要成为唐小林非常容易,唐小林要成为贾平凹痴心妄想!

      有学者说:“从贾平凹面对唐小林的无端指责能够‘置若罔闻’,说明贾氏的创作处于‘中国文学高原的海拔’地位。”

     信然!

                                                                        匆匆于2025年7月22日20时20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