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康国宾深夜回应“假体检”投诉,资钛拆解三大疑问
在爱康国宾连续做过10年体检的张女士觉得自己很冤,因为可能出于爱康国宾的错判,导致她已陷入癌症晚期的境地。
据张女士称,2023年10月,她在爱康国宾做的体检报告还未显示关于癌症方面的异常,但2024年10月,她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被怀疑“右肾透明细胞癌”,2025年她又被确诊为“肾癌骨转移”。
7月17日晚9点06分,爱康国宾在官方公众号发表《关于张女士客诉事件的声明》(以下简称“声明”)。资钛梳理发现,该声明主要有三个要点:一是由于癌症发生过程的复杂性,客观上确实存在检测不出来的情况;二是鉴于张女士所患肾脏透明细胞癌的特殊性,其最后一次在爱康体检时癌症可能还没有发生;三是癌胚抗原CEA的检测结果与肾细胞癌没有被认可的关联性。
针对以上三个方面,资钛进行了仔细分析,进行分拆解读:
一,检测不出来不是理由
先看爱康国宾是怎么说的:
“爱康的体检报告真实记录体检者的检查结果。由于任何癌症的发生从基因突变/变异、甲基化修饰异常、抑癌基因的失活、致癌基因的激活再到最后癌变都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取决于体检的时间点、检测方法、检测设备以及医师的专业水平,有些癌症可以被检测到,有些癌症还无法检测到。体检没有检测到有可能按照当时使用的检测手段与在那个时间段确实无法检测到,最终要以实际情况来鉴定。”
与这段话相对应,我们再看看爱康的宣传:
经典女性体验专区:贴心服务,守护TA声明每一刻;中老年体检专区:选对体检,是给父母身体最温柔的预警;职场经营体验专区:专业套餐,科学捕捉健康隐患;尊享VIP专区:做好健康管理,是给生活最硬核的底气。每一个专区里边都有肿瘤标志物、肿瘤筛查方面的检测项目。
资钛发现,肿瘤筛查是爱康国宾各种套餐中的亮点,许多项目都包含“肿瘤标志物筛查”等项目。从价格来看,关于肿瘤的筛查低的有几百元,高者则达数万元。而其他许多套餐中也包含有肿瘤筛查的项目。
这抓住了当下人们对癌症的恐惧心理,契合了市场需求。消费者抱着排查风险隐患的期待奔赴爱康国宾,换来的却是后者一句“体检没有检测到有可能按照当时使用的检测手段与在那个时间段确实无法检测到,最终要以实际情况来鉴定”。这或许很难具有说服力。
二,肿瘤生长速度未免太快
爱康国宾说,张女士罹患的是肾脏透明细胞癌,是肾癌中最常见的亚型,其发展速度因人而异,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肿瘤可能生长缓慢,部分病例进展迅速。其以某论文举例:“肾癌的平均生长速度为2.13厘米/年(范围为0.2厘米/年-6.5厘米/年)”
据了解,张女士最后一次在爱康国宾体检是在2023年10月,当时提示“右肾钙化灶,左肾错构瘤可能”,但没有被告知有患癌风险。后来发现问题是在2024年11月,她在北京某医院检查的病理报告中显示的标本大小在3.3cmx3cmx3cm。
爱康国宾解释称,“从2023到2024年的一年中,该标本的大小在癌症的增长速度范围内。也就是从2023年10月到2024年11月中,癌症可以从一个无法被检测到被检测到的发展过程。”
换句话说,爱康国宾认为之所以没在2023年11月份检测出张女士的癌症风险,可能是因为张女士的癌症在那时候还没发生。
然而,资钛认为,从0到3.3厘米,已经超出了爱康国宾列举的2.13厘米/年。也就是说,2023年10月张女士体检时,她的肾癌尺寸可能并不是0,至少可以发现一些端倪。
三,超声检测是否准确
张女士称其做了十年癌胚抗原CEA,但从未提示过癌症风险。但爱康集团解释称:“癌胚抗原CEA的检测结果与肾细胞癌没有被认可的关联性,不能用于是否存在肾细胞癌的风险评估,与肾癌无关。”
资钛查询大量资料了解到,癌胚抗原CEA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目前在临床中广泛用于肿瘤的辅助诊断、疗效监测和复发评估。CEA升高常见于胃肠道恶性肿瘤(如结肠癌、直肠癌、胃癌),也可见于肺癌、乳腺癌、胰腺癌、胆管癌等。
所以,爱康集团的解释没有问题,其还称“目前尚无公认的用于肾细胞癌早期辅助诊断的血清肿瘤标志物”。
不过,肾癌可以通过超声做初步筛查,张女士在爱康国宾最后一次体检时有肾脏超声项目,但无异常。爱康国宾没有解释为何未查出异常,而是声明“当时超声检测无癌症迹象,只要张女士同意,爱康可以公开超声截图。”
这怕也是难以服众,张女士质疑的本身预设了一种前提——“体检时肾脏已经发生了癌变,但爱康国宾的各种检测设备、试剂没有发现”。所以当时的超声结果是否可靠,也在张女士的质疑范围内。
以上三大疑问,不仅是爱康国宾应该向张女士解释的要点,也是其应该向公众给出的答案。
目前爱康集团总部已对张女士的历年体检报告与档案进行了核查与分析。接下来爱康将与张女士进行沟通,委托第三方权威机构进行论证与鉴定。(资钛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