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乐配方改不改?特朗普:问我的嘴,别问科学!
出处 | 有理儿有面
据7月16日媒体报道,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宣称,可口可乐公司已承诺将全面调整其美国本土产品线配方,从高果糖玉米糖浆转而采用纯蔗糖原料。
他还特别指出,墨西哥市场销售的可乐因使用蔗糖而“风味更胜一筹”。
这位自诩“什么都懂”的总统,现在用一条推文又想改造美企配方了?
特朗普政府将推动可口可乐改用蔗糖的理由,包装得冠冕堂皇:为了美国民众的健康。
见此,美国卫生部长小罗伯特·F·肯尼迪马上跳出来,声称高果糖玉米糖浆“可能导致儿童肥胖和其他疾病”,仿佛改用蔗糖就能让美国民众一夜之间摆脱健康困扰。
然而,这种说辞在科学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要知道,食品科学家早已指出,蔗糖与高果糖玉米糖浆在风味上虽有细微差别(前者甜味更持久,后者甜味峰值更早),但在对健康影响上并无显著差异。
世界卫生组织也多次强调,过量摄入任何形式的糖分都会增加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
特朗普却选择性忽视这一科学共识,将复杂的健康问题简单地归结为“玉米糖浆有害,而蔗糖无害”这样片面的观点。
更讽刺的是,特朗普本人是健怡可乐的狂热爱好者,甚至他还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安装了“可乐按钮”,为的就是能够随时召唤工作人员为他送上冰镇健怡可乐。
而健怡可乐中使用的人工甜味剂阿斯巴甜,恰恰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可能致癌物”。
那要问,特朗普一边大谈健康,一边沉迷于可能致癌的饮料,这种双标行为,难道不是对“健康议题”最大的讽刺?
而特朗普政府推动可口可乐改用蔗糖的真正动机,或许可以从美国农业利益的博弈中找到答案。
美国玉米加工协会主席约翰·博德一针见血地指出:“用蔗糖取代高果糖玉米糖浆将使美国食品制造业失去数千个工作岗位,降低农业收入,并增加外国糖的进口”。
这一论断并非危言耸听。
美国中西部玉米种植带的农民和加工企业一直依赖玉米糖浆产业生存,而他们却也是特朗普的重要票仓。
特朗普政府强行推动配方改变,无疑是在牺牲这部分核心支持者的利益。
这种看似违背特朗普视票仓如命的做法,难道真是为了所谓的大众“健康”吗?显然不是。
事实上,在特朗普这看似矛盾的决策表象背后,暗藏着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
佛罗里达州,是美国首屈一指的甘蔗生产大州,蔗糖产业在该州的经济版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堪称当地经济的核心支柱产业之一。
而凡胡尔家族,正是牢牢掌控着该州蔗糖产业命脉的关键力量。
凭借庞大的蔗糖产业规模以及雄厚的资金实力,凡胡尔家族精妙地运用政治献金与游说活动这两大“利器”,与特朗普政府构建起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据相关数据统计,凡胡尔家族旗下的公司,每年在游说活动上的投入金额高达110万美元。
到了2024年,其捐款总额更是飙升至290万美元。在这些捐款中,有占比高达99%的资金流向了共和党,另外,还有100万美元的资金流向了“让美国再次伟大”政治行动委员会。
毫无疑问,凡胡尔家族也因此成为共和党背后重要的资金支持者,其政治影响力也不容小觑。
因而,特朗普政府推动可口可乐改用蔗糖,实质上是一场“劫贫济富”的利益交换。通过牺牲中西部玉米种植区的利益,换取佛罗里达州蔗糖金主的支持,进而巩固共和党在关键州的政治优势。
然而,特朗普政府在农业政策上的自相矛盾,更是将其政策的荒诞性暴露无遗。
一方面,特朗普以“国家安全”和“粮食安全”为由,计划全面禁止中国及其他“外国对手”购买美国农田,甚至考虑收回外国投资者已持有的土地。
另一方面,却又推动可口可乐改用蔗糖,增加对外国糖的进口依赖。
如果说禁止外国购买农田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那么增加蔗糖进口难道不会威胁美国的“粮食安全”吗?这种做法,难道不是对“美国优先”口号的讽刺吗?
同时,当特朗普政府强行干预企业配方选择时,所谓的“市场决定论”又在哪里?
面对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施压,可口可乐公司的回应显得格外微妙。
公司声明仅表示“感谢特朗普总统对我们标志性品牌可口可乐的热情”,并承诺“将很快分享更多有关可口可乐产品系列中创新产品的细节”。
这种含糊其辞的表态,既没有明确承认配方变更,也没有直接拒绝政府的提议,将企业在政治压力下的无奈尽显无疑。
可以说,这种“政治绑架商业”的做法,是对特朗普政府倡导的“自由市场”原则的打脸。
而回顾特朗普的政治生涯,不难发现他始终擅长将“公共利益私人化”。此次的“可乐配方之争”,看似是一场关于“健康”和“配方”的争论,实际上却是特朗普将个人利益与政治秀完美结合的又一例证。
从健康议题的伪善包装到农业利益的明争暗斗,再到资本金主的暗中操控,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讽刺意味。
更重要的是,这让全世界看到了特朗普政府是如何让正常商业行为沦为个人意志和政治交易的工具。
有意思的是,特朗普还在社交媒体上建议——“这将是他们非常正确的一步”。但这一步,究竟是要迈向“健康美国”的康庄大道,还是陷入“政治利益”的泥潭深渊?答案,早已不言而喻。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