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抗衰竞赛40强唯一中国团队,要让人类健康活到150岁
编者按
如果得到6亿人民币的奖金,你会拿这笔钱做什么?
“我会选择将它作为经费回馈科研。”
58个国家、超600支团队参与,涵盖学术界、产业界和民间创新力量,全球最大规模抗衰老科学竞赛,XPRIZE Healthspan,近日公布晋级半决赛的百强名单,获得项目第一阶段奖金的40强团队也随之公开。其中,总部位于上海的PROMETHEUS CELL TEAM(普罗米修斯细胞团队)成为中国唯一挺进TOP40的队伍,那么这是一支怎样的团队,当初为何想到要参赛,他们的下一步目标又是什么?
带着诸多好奇,我们对话了普罗米修斯细胞团队、羿旻公司创始人,UCLA终身教授,深理工讲席教授,上海市同济医院干细胞临床转化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干细胞临床转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孙毅教授。同时,访谈全部内容以音频形式上传小宇宙平台“时光派-衰老降噪实验室”栏目,欢迎读者和听友文末点击收听并与我们交流。
孙毅教授个人简介
孙毅老师具有国家重点人才工程入选者,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UCLA终身教授,深理工讲席教授,上海市同济医院干细胞临床转化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干细胞临床转化研究院执行院长等多项头衔。她长期致力于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和神经元功能相关信号传导通路和表观遗传调控研究,关注干细胞抗衰和再生研究,并利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建立了干细胞治疗质控、疗效评价体系,以及相关人工智能体系。在Cell, Nature, Science 等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相关 SCI 学术论文 140 余篇,获国家专利 11 项。获得2013年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014年上海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2017年上海国际科技合作奖。
为人类“盗取”更长寿命、更有质量的晚年:
“我们可以健康活到150岁”
Q
孙老师您好,你们团队叫做“普罗米修斯”,为何选择这位希腊神话里神的名字来命名?当初又是怎么想到要去参加XPRIZE基金会组织的抗衰科学竞赛呢?
A
最初确定我们的细胞以及团队名称时,我们想过很多不同的名字,最后选择了普罗米修斯。在古希腊神话故事中,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为人类世界带来了光亮和温暖,但这却触怒了众神之王宙斯,宙斯非常愤怒,把他绑在高加索山脉上受罚,派出一只老鹰每天啄食他的内脏,一夜之后,他的内脏又会重生。
我们用这位神的名字,一来用普罗米修斯的身体被鹰啄食后能每日再生的能力,去代指我们研究的细胞具有强大再生能力,二来也是希望借助研究,为人类,从自然规律中“盗取”更高质量的晚年、更长的寿命。如果我们培养的“普罗米修斯细胞”未来成功得到广泛使用,我相信,很多现下教科书内容都会被颠覆,比如人类的极限寿命可能就不是120岁,我们可以健康活到150岁,甚至更久。
参与XPRIZE Healthspan竞赛,其实是机缘巧合看到官方介绍中对“老年人的认知、免疫、肌肉功能年轻化”的高度关注,这是我们当下关注的核心命题,同时也与我们研究中实际观测到的“普罗米修斯细胞”作用靶点、疗效完全吻合!这一点让我们感到非常激动,完全契合到一起了!
作为国内唯一进入40强、继续“在桌上”的团队,我感到非常荣幸,但结果公布前我也曾设想过这个结果,多年来的学术研究和产业摸索,我对我们团队还是非常有信心的。下一阶段,我们将对10-15名年龄在50至80岁的志愿者开展人体临床试验(目前正在伦理审查中),含两个月干预期和半年的观察期,初步结果计划在明年4月公布。
Q
利用“普罗米修斯细胞”去干预衰老,您最初如何确定这个切入点作为研究方向,能向我们介绍下背后有哪些科学逻辑吗?
A
我最初是研究神经生物学的,非常关注阿尔茨海默症、渐冻症之类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综合实验室研究和临床数据,我们发现,这些疾病的发病时间和年龄高度相关,好比某个人,他可能一直都携带阿尔茨海默症的突变基因,但20多岁时,他不会发病,随着年龄增长,相关疾病症状就可能逐步出现,这表明衰老是这个疾病的一个关键触发因素。那么,如果我们能让身体变得更年轻,这或许是对抗这些年龄相关疾病的更有效方法。
这个目标可以实现吗?我觉得是可以的。这里要提到诺奖得主、日本著名科学家山中伸弥教授的研究,他把4种转录因子导入已经分化的成熟细胞内,成功让细胞恢复到了非常早期的多能状态,证实了“细胞可以被年轻化”。既然如此,成体能不能被年轻化呢?这又涉及到另一个非常经典的实验,异龄异体共生,加州大学的科学家建立了年轻小鼠和衰老小鼠的共享循环系统,实现了衰老小鼠的年轻化,这又证实了“生物体的整体化年轻是有可能的”。
但同时我们必须要看到客观存在的问题。首先,我认为借助循环系统直接共享实现整体年轻是不可取的,因为年老小鼠年轻化的代价是,年轻小鼠的各项指标都发生了快速、显著的衰老,并且,这还是实验室中、理论情况下遗传背景几乎完全相同的小鼠,考虑现实场景下的异体排斥,那将是非常可怕的。其次,我们的早期研究发现,来源不同捐赠者的异体干细胞(比如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实际疗效千差万别,有的干细胞能在免疫调节和组织修复上让人眼前一亮,而另一些则不然。即便完全使用经筛选后的高质量细胞系,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各不相同,我们推测这极大可能是由于受体免疫系统对异体细胞的排斥或耐受程度的差异。
综合这些科学证据,在我看来,使用个体自己的细胞,无论是治疗疾病,还是另做他用,都可能是当下最有效的方法。实验中,我们取一小块皮肤样本,培养成纤维细胞,再利用小分子化合物开展细胞重编程。单细胞转录组学分析证实,重编程后的细胞图谱与新生儿脐带细胞的图谱高度相似,重编程的细胞重新获得了强大的免疫调节功能,高水平表达神经营养因子。在临床测试中,当我们向志愿者输注源自个体的年轻的“普罗米修斯细胞”,观测到多器官恢复活力的现象,最直接和显著的效果是免疫系统的年轻化:志愿者们的免疫细胞端粒得到了显著延长。
6亿终极大奖如何花?
“我希望回馈科研,干预衰老还有更好的方法”
Q
在本次入围XPRIZE大赛40强的选手中,有没有哪些抗衰方案让你们印象深刻?
A
现场聆听和深入了解不同参赛队伍的方案后,我的评价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家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从不同角度,尝试为这个科学问题给出答案。我注意到,不仅是生活方式干预,这类看似日常普通的方式屡见不鲜,红外线、电生理等新奇的设备也被多次提到,我更加感到,衰老的确不是单一方式,或者单靶点就能解决的事情。
对衰老的复杂性和系统性,我非常关注SEMI四点:S,代表Senolytics,因为衰老,细胞会释放SASP(衰老相关分泌表型)因子,并在血液中逐渐积累,及时清除衰老细胞或尽可能过滤掉这些促炎促衰因子,是非常必要的;E,Epigenetics,人类发育过程中会出现很多表观层面的改变,表观遗传给基因打上了不同的印记,比如甲基化,但正是因为有这些印记,表明衰老可能是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是可以被改变的;M,Metabolism,年龄增长会导致代谢的明显改变,好比我们的线粒体功能没有那么好了,但这个过程是可以被干预的;I,Immunology,免疫系统的老化导致系统功能衰退,产生慢性炎症积累等问题,以及肿瘤等疾病的发生。把握住这4点,我认为衰老不是一个必然要发生的事情。
其实,XPRIZE基金会官方也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人类想要“逆转衰老10年”,单纯依靠某个队伍或某几支团队的方案,或许根本无法实现。所以,他们现在也鼓励不同团队之间方案的组合。对此,我非常赞同,如果后续有效果非常不错,也契合我们“普罗米修斯细胞”年轻方案的技术,我会希望进行一些整合。
Q
如果最终能够赢得比赛、收获终极6亿人民币大奖,孙老师有想过怎么使用这笔经费吗?
A
如果拿到6个亿奖金,我会选择将它作为经费回馈到科研上。从干预衰老进程来看,当下安全有效的方案种类还很不足够,这些方法也不是最好的,干预衰老,我认为还有更好的方法,就好比我们的“普罗米修斯细胞”,未来是不是有可能用尽可能少的频次成功干预衰老、治疗疾病?
这里也提到了,衰老相关的众多疾病,它们更是除了衰老之外,我们需要在研发上下苦功夫的对象:一来我们能否治愈这些疾病,二来我们能否控制疾病的走向,让病患身体状况能在干预后向好的方向发生转变,哪怕我们最终还是无法彻底战胜这些疾病。
上述这些可能性,都值得我们为此投入,衰老领域的科学研究里,需要做的、能做的还有很多。
未来医学有“三驾马车”:
“当下中国正拥有领先全球的优势”
Q
请教孙老师,作为一名基础医学的科学家,是什么激发您向产业界探索并创办了一个创新团队?
A
纵观全球,基础医学的研究经费大多来源于国家税收,国家再通过众多项目拨款支持研究,加速研发和产业化落地,最终回馈国民,这是国家层面最大的期待。我认为仅仅满足科学家的好奇心,是不够的。
在我看来,未来医学有“三驾马车”,分别是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产业转化。在实验里借助细胞或动物模型研究底层机制和逻辑,临床上需要证实某个技术在人类身上是的确有用且安全的,能够真正解决人类的健康问题,后续再通过产业转化落地、放大,惠及更多人,最后再用产业化的产品和经费重新回馈、继续深挖基础研究,实现闭环和自我维持的循环。三者之中,基础研究是源头,“三驾马车”需要连接起来,才能跑得更快。
2008年,我从美国回到中国,就是想要探索第一阶段,从基础研究到临床验证。可能你要问我:“为何选择回国来做这件事情呢?”我觉得中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国内人口基数大,医疗需求广泛,自然观察史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同时,医院临床医生对基础科研具有浓厚兴趣,与基础研究人员在科研理念和实践上形成了良好的互补。这些将极大程度帮助跨越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之间的“死亡之谷”。在中国,从基础医学到临床研究,可以产生巨大突破。
而在临床研究到产业转化,是源于和团队成员的相识,有团队的加持,我们开设公司、申请专利、探索产业和商业化。我们期待未来能够用更好的细胞治疗技术,回馈社会和人类。
我们为何要抗衰?
未来耄耋老者如何生活?
衰老检测有必要吗?
访谈接近尾声时,我们和孙毅老师聊到了一个略显宽泛的话题:人类为什么要研究抗衰老这件事?孙老师笑了笑,回复我们:“老者是充满智慧的,如果能不被身体约束,对于个人会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而年龄如果不再成为一个制约因素,全人类的智慧会整体再上一个台阶。”
“毕竟未来,地球可能不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在飞往火星途中,你得老的慢一点。”
除了对宏大叙事的深思,在孙毅老师看来,伴随愈来愈多科技加持,未来世界里,80、90岁老人的生活可能与现在40岁左右的中青年人并无二致。我们也衷心希望,这一天能早日到来,不过当下,不如就像孙毅老师向我们传达的那样,对待衰老少一些焦虑,多一份从容和积极的心态。
当然在未来未至之时,访谈中我们也向孙老师“取经”:应对衰老,现在我们可以做什么呢?
“根据个人需求存储细胞,并做定期进行衰老检测。”
孙老师认为,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前提与基础,这将成为其他所有手段必不可少的重要辅助,“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了,经常锻炼的人认知功能更好。但现在一个大问题在于,我们都太忙了!”
而在衰老检测上,孙老师更是认为,很多身体健康问题在“体感”之前,其实早已发生,如果到了后期才去干预,往往已经为时已晚。“你需要知道当下你的衰老速度、衰老状态,了解自己的生理年龄。我相信,衰老检测未来会做得更好、会更加普及。”
采&编:时光派研究院 姜茶
后记
这次与孙毅老师的访谈对话持续近1个小时,从XPRIZE竞赛到日常科学研究,再到基于多年学术和产业经验,衍生出的多角度深度思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孙毅老师向我们输出了满满干货。在此,再次感谢孙毅老师的分享!
限于篇幅,文内未展示全部内容,我们已将访谈全部内容以音频形式上传至小宇宙平台“时光派-衰老降噪实验室”栏目,欢迎读者和听友收听并与我们交流。
声明 - 本文内容仅用于科普知识分享与抗衰资讯传递,不构成对任何产品、技术或观点的推荐、背书或功效证明。文内提及效果仅指成分特性,非疾病治疗功能。涉及健康、医疗、科技应用等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医疗相关请寻求专业医疗机构并遵医嘱,本文不做任何医疗建议。如欲转载本文,请与本公众号联系授权与转载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