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逼日澳交台海“投名状”
出处 | 有理儿有面
当地时间2025年7月12日,美国五角大楼突然发出“台海角色确认令”,要求日本和澳大利亚明确在可能爆发的台海冲突中将扮演何种角色。
这一要求令日本和澳大利亚感到措手不及,因为美国自身都未提供“对台湾问题的明确承诺”,却已掏出“投名状”草纸,让盟友先在生死状上签字。美国仿佛在告诉自己的小弟:台海“炸不炸锅”的事先不说,你们得先签个字“陪葬“。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美国国防部负责政策的副部长埃尔布里奇·科尔比在最近与日澳两国国防官员的会谈中提出:“一旦中美为台湾开战,你们准备怎样配合我们?”
随着“盟友先表态”的荒唐要求发出,7月13日澳大利亚的太平洋事务部部长和国防工业部长帕特·康罗伊在采访中直接宣告:“澳大利亚不会提前向任何冲突派遣军队,我们不讨论假设。”这一句“我们不讨论假设”,把美国的逻辑戳得体无完肤。澳大利亚国会中有议员甚至表示:我们又不是美国的雇佣军。
而日本这边,也未直接回应“是否出兵台海”,日本防卫省称,“很难回答‘台湾紧急状态’这个假设性问题。任何回应都将根据宪法、国际法和国内法律法规,根据具体情况实施”。
从日本与澳大利亚的回避回应中,我们看到的不是犹豫,而是识破——他们看穿的,正是美国这场“战略模糊”的真实用意。
美国在对中国台湾政策上,长期惯用一种刻意维持模棱两可、以争取最大灵活性的“战略模糊”地缘策略,一边把台海危机说成“全球最关键的地缘冲突”,一边又拒绝承诺是否干预。在五角大楼的逻辑里,“战略模糊”不是为了维持和平,而是为了逃避责任:让别人承诺战死,而自己保留退场权力。
美国这次“台海角色确认令”表面目的是“测试盟友忠诚”,实际上是一次“提前选边、未战分赃”的战略布局前置:提前锁死盟友的政策退路。
如果日本或澳大利亚现在表态支持美国,那将来即使形势不利,日本或澳大利亚也很难在公众舆论中撤退。美国等于拿盟友的承诺当成战争筹码,提前写进未来战争剧本里。
而逼盟友表态,也是为了试图让“战略去中国化”的亚太新框架落地。
近年来,美国一直希望通过“澳英美军事同盟““美日印澳四边机制”“美日韩三边军演”来打造“亚太小北约”。但这些机制里,美国的这些小弟们都在打太极,只有美国在喊“备战”。这次逼日本、澳大利亚表态,就是试图把台湾问题升级为“联盟责任”,变成集体对华冲突的“试金石”,一旦有人掉链子,美国就能“道义上施压、制度上孤立”。
美国很清楚,真要介入台海冲突,不但消耗巨大、风险不可控,还可能导致美元地位动摇、国内撕裂。所以,它必须构建一个“责任共担”联盟体系,哪怕这些盟友是被忽悠上船的。真有事,澳大利亚、日本这些小弟拼命打仗,美国主打制裁和外交口炮。因为一旦局势不可收拾,美方才能选择“退场”而不是“深陷”。
锁死立场、战略捆绑、为未来战事做风险外包——美国这算盘打的全宇宙都能听得见。
这不,就在美国发出“台海角色确认令”的同一时刻,由美国和澳大利亚联合主导,19国共35,000人参演的Talisman Sabre(护身军刀)海空一体化联合军演正在进行。演习覆盖南海、东北亚等多个敏感海域,显示出明确围堵中国的意图,但演习设计中并未包括“台海首发优势”这些明确情景设置。虽然美军是演习主导者,但是为什么非得拉上那么多“小弟”一起参加呢?仅仅只是为了让阵容看起来“很强大”吗?
当然不是,美国的这种姿态恰好暴露了它的真实逻辑:不是真的届时要冲锋,而是想在行为层面“制造庄重现场”,在责任层面“保持脱身可能”。这事就能充分证明,美国对台海问题,玩“战略模糊+责任外包”的双重套路。
然而,这种“拉人下水自己抽身”的局,演得再隐秘,也藏不住那一股子美国式的臭味。日本和澳大利亚又不是第一天当盟友的傻白甜,这回还是能嗅出美国这点“下三滥”的味来。
澳大利亚的太平洋事务部部长和国防工业部长帕特·康罗伊一句“我们不讨论假设”,以强硬姿态维护了其主权立场。而就在同一天,澳大利亚总理出访中国并重申“维持台海现状”,推动两国旅游与贸易发展。
这一系列动作揭示了澳大利亚在阶段性冲突中的现实考量——澳大利亚既不愿被绑定军事承诺,也不能轻易触怒其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此同时,“澳英美军事同盟”内部对指挥架构、潜艇使用权的新一轮审查,意味着美国也在尽力为“盟友先表态”搞定硬件承诺,却不敢承担后果。
而日本方面,其近期态度却早就构成不配合信号。4月9日,日本外务大臣岩屋毅发布2025版外交蓝皮书,强调“台湾海峡和平与稳定对日本及国际社会的安全至关重要”。同样,在4月初的G7外长会及美日韩三边会谈中,日本均参与发布联合声明呼吁通过和平对话解决争端。
另一方面,日美原定于7月1日举行的“2+2”高层会晤被取消,据媒体披露,这与五角大楼提出日本需将防务支出提高至GDP3.5%的要求有关,日本显然不愿轻易“为盟友拉高保险费”。 7月10日,日本首相石破茂则罕见地公开强调,要“减少对美依赖、强化自主防卫”。
这些公开表态虽不是正面对应“角色确认令”,但也说明了立场——日本选择退往维稳防线,明确拒绝“参与台海冲突”的路径。他们以外交蓝皮书和多次国际声明预先划定底线:即使美国要求“先表态”,也不意味着要加入冲突的第一线。
所以,美国的盟友不是傻子,尤其是在关乎“谁先死、谁扛锅”的问题上,个个算盘都比美国还响。
这种连普通网民能看懂的事,能忽悠到谁?
日本网民评论说:“美国这是逼我家先举手,然后再决定要不要跟你走?这是哪个剧本在写?”
澳大利亚则调侃:“你美国要搞事,自己不先要来一口吗?……”
如果说“战略模糊”原本是冷战遗产里的权谋手艺,那么到了特朗普政府和五角大楼手上,它就成了一种“剧本杀式操作”:台海是舞台,中国是目标,美国想当导演,但演员得从日本、澳大利亚里“招募”。
美国向来爱讲“盟友共同承担责任”,但每当事到临头,责任的序号总是先发给别人,这可不是战略模糊,这是责任转嫁的艺术,是一场企图精准操控的“代理人分摊机制”。什么叫美式霸权?这就是--你来出人、我来发话,你先承诺、我再观望。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