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稚晖君,目标赴港上市

一夜之间,稚晖君冲进了科创板。

事情想必大家都知道了——7月7日晚,智元机器人要约收购科创板公司上纬新材,引发轰动。一家成立3年的机器人独角兽,却并购一家并不起眼的科创板上市公司,“借壳上市”的猜想喧嚣尘上。

不过,智元机器人很快向投资界否认了“借壳上市”说法,表示此举旨在为未来注入更多优质资产,同时赋能上市公司内部孵化。同时强调,智元机器人仍将按照原有战略规划稳步推进

过去一天,投资界从多位智元投资方确认:“公司赴港上市目标不变”。投资人不约而同表达一个观点:此次收购交易将帮助智元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布局

所谓“借壳上市”,似乎小看了智元。人形机器人第 一股即将要揭晓了。

智元操刀一笔轰动并购案

藏着这些信息

回过头看,这一笔神奇并购案实在有太多值得细细咀嚼的地方。

具体来看,此次并购分两步走:

第 一步,股权转让

智元机器人董事长、CEO邓泰华控制的上海智元恒岳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致远新创科技设备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将分别以7.84亿元、1.57亿元协议受让上纬新材24.99%、5%的股份,受让价格为7.78元/股,与上纬新材停牌前7月1日的收盘价一致。

第二步,要约收购

在股权转让完成基础上,上述智元恒岳对上纬新材37%股份发起要约收购,收购价格同样为7.78元/股。对应看,要约收购总对价约11.61亿元。

两步下来,智元及其相关公司将以21亿元对价拿下上纬新材共63.62%的股权,实现对上市公司的绝 对控股。

一家独角兽公司打破常规收购一家上市公司,实属罕见。

显然,被并购标的是经过了仔细筛选。业务传统,缺乏想象空间,同时规模不大,这是上纬新材留给外界的印象。资料显示,这是一家乙烯基酯树脂供应商,环保高性能耐腐蚀材料、风电叶片用材料是其两大王牌产品。一旦被智元并购,则迅速搭上当下火爆的具身智能概念,想象空间不言而喻。

对此,智元官方回应,这笔交易能够带来业务协同效应。“本次并购上纬新材,能够为未来注入更多优质资产,同时赋能上市公司内部孵化,加速在若干应用领域的商业化布局落地,进一步推动机器人行业的整合与升级。”

另外,智元重要早期投资方蓝驰创投补充表示:该交易是通用机器人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首例重大收购,也是智元机器人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该笔收购交易将帮助公司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布局。

细细看下来,意味深长。

当然,同样受关注的还有并购的设计——智元恒岳作为本次并购的主导平台,于今年6月25日成立,是专为本次交易而生。

细看智元恒岳的出资结构,有49.5%的份额由智元机器人全资子公司上海智元盈丰科技有限公司认购。如此一来,智元原股东及投资人便能够与上市公司进行利益绑定,分享上市公司经营成果与股价浮盈——业内颇为关注智元身后投资方如何退出,此处无疑留下了伏笔。

另外49.5%的份额,则由邓泰华控制的另一个平台上海恒岳鼎峰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公告显示,这部分份额拟由智元机器人的创始人、核心高管以及重要产业方、战略合作方认购出资,而后续创始人及核心高管的预计出资金额不低于50%。

可以想象,剩余50%预留空间为后续引入新资金方带来机会窗口。

这是具身智能企业在科创板的首单收购案例,争议与质疑自然难免,但更重要的一点是,这将会给其他同类企业提供借鉴。

天才少年的创业路

挤满了投资人

相比今年爆红的宇树科技,其实智元机器人在创投圈更受追捧。

身后的联合创始人为人熟知——稚晖君。他原名彭志辉,2015年从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继续在本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读研。2020年,彭志辉经过前后七轮的面试,通过华为的“天才少年计划”成功入职。与此同时,作为知名UP主的稚晖君也在B站拥有越来越多粉丝,被称为“野生钢铁侠”。

2022年底,稚晖君官宣离开华为,去追求自己梦想和热爱的事业——2023年2月,智元机器人在上海起航,彭志辉任联合创始人及CTO,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是上海交大教授闫维新。

背后华为系掌舵者浮出水面。今年4月,智元完成工商变更,公司法定代表人则由舒远春变更为华为前副总裁邓泰华。邓泰华同时担任智元机器人的董事长和CEO。信息显示,稚晖君与邓泰华在华为时期是上下级同事。

成立至今,智元拥有远征、精灵、灵犀三大机器人家族,产品覆盖交互服务、工业智造、商业物流及科研教育等多种商用场景,预计2025年出货量达数千台。

500

一路走来,智元在创投圈掀起一场融资盛宴——截至目前,至少完成了9次融资。

翻看背后投资方——财务股东包括高瓴创投、蓝驰创投、红杉中国、中科创星、高榕创投、经纬创投、百度风投、鼎晖投资、奇绩创坛等;产业及国资投资方则涵盖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具身智能基金、临港集团、立景创新、临港投控集团、上汽创投、软通动力、卧龙电气、腾讯、京东、比亚迪、北汽产投、TCL等,阵容豪华。

其中,高瓴创投和奇绩创坛均是在智元刚刚组队时就开始支持的种子轮投资人,蓝驰创投则连续三轮押注。此前高瓴创投向投资界分享,出手智元时市场上还没有“具身智能”的概念,那时国内创投圈对于机器人行业,还停留在单纯地作为硬件来看的阶段。

但今天,已经盛况惊人。

具身智能,开启上市潮

回到此次并购,更多人将智元的出手看作一条走向资本市场的“新路径”。

“目前看来,公司资金够充足,有大把现金,业务前景光明且有足够想象空间的优质科技公司,或许都能复刻智元机器人的做法,曲线进入资本市场。”一位投资人感叹,毕竟按照目前的上市节奏,想要按部就班实现IPO,所费时日并不算短。

因此,外界普遍认为智元此举是“借壳上市”。

然而事实未必如表面这般简单。尚且不论智元做了官方澄清,就目前来看,智元先是控股上市公司,但并未注入资产,未来或将独立培育一项机器人业务,成为上市公司主业之一。虽有“借壳”,却并未有“上市”之实。

更何况,智元目前炙手可热,又是具身智能的明星项目,独立IPO并非难事。正如投资界从投资机构获悉,并购完成后,智元机器人继续按照既定目标冲击港股IPO。

由此望去,机器人公司正在集体吹响IPO号角。

首先,宇树科技的IPO正在快速推进中。不同于智元,宇树上市首 选依旧是科创板。王兴兴和稚晖君,这两位具身领域最火的90后创始人,正在争夺人形机器人第 一股。

另外一众机器人公司已经排队。今年6月,深圳乐动机器人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此外,仙工智能、云迹科技也在今年提交了赴港上市招股书;而优地机器人、节卡机器人、遨博机器人等相继传出或正在等待IPO,汉阳科技、云鲸智能等则宣布已启动Pre-IPO融资轮。

大多数机器人初创公司都还处于烧钱投研发的阶段,尽管不少已在摸索商业化,但等到落地也还需要时间。就此而言,寻求上市无疑是突围路径之一。

这一场攸关生死的竞赛已然拉开帷幕。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