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日”,明年美国就二百五了,这个国家是怎么来的?
7月4日是美国独立日,距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已有249年的历史。
据美联社7月3日报道,特朗普如愿以偿地在独立日之前收获了一份大礼--《大而美法案》在国会以218对214获得通过。
这位共和党总统计划于4日下午5点(当地时间)在白宫签署这项法案,届时,B-2、F-22、F-35战机将飞越白宫。
他还让白宫准备了2000个汉堡和大量可乐招待来宾。不过,美国网友怀疑这是隔夜回炉的汉堡,不符合快餐店食品卫生标准。
2019年,菲律宾小马科斯为他母亲伊梅尔达庆祝90岁生日时,就曾因隔夜食品造成260名嘉宾当场腹泻、呕吐。
所以,食品安全重于洛基山,马虎不得。
今年独立日庆祝活动主要在爱荷华州博览会馆举行。
不过,无论特朗普及共和党将庆典搞得何等隆重,都掩盖不了美国严重撕裂的现实。
《大而美法案》三次投票(众议院、参议院、众议院),民主党议员全部投了反对票,共和党除了个别人“反水”,则全部投了赞成票。
美国网友也极为对立,有人欢呼,有人诅咒。
网上虽然有很多“N分钟看懂”法案的文案,但谁会真的去研究这940页的“大而美法案”(Bipartisan Budget Act),参议院光是宣读就花了16个小时。
所以不要说“N分钟看懂”是不可能的事情,就是连议员自己都不看。
简单说,这个包罗万象的法案获得通过,是特朗普个人意志的胜利。议员们反对或赞成,只是基于党派,而非内容。
民主党就跟共和党去年反对拜登的“补贴法案”(《减少通货膨胀法案》)一样,管你什么内容,反对就对了。
回看美利坚开国之时,哪有这么多的“二极管”议员。任何重大法案,都要研究、分析,反对或赞成,出发点是基于法案对国家是否有利?
现在完全是站队,利益集团阵线分明。
美国是怎么来的?
《独立宣言》、《美国宪法》、《人权宣言》是美利坚合众国建立的法理基石。
但美国获得独立的真正力量是枪杆子。否则,再多的宣言和法案也只是废纸。
美国独立过程,就叫“独立战争”。
如果当年不是用生命和鲜血赶跑英国殖民者,美国今天最多就是一个大号印度。
独立后,美国也被人欺负、威胁、勒索,连阿尔及尔(阿尔及利亚)的海盗都敢扣押美国商船,美国联邦政府还得拿钱去赎人。
白宫之所以叫白宫,是因为美国总统府被英国人(从加拿大出兵)给烧黑了,重新刷的白漆。
英国对殖民地的统治手段是相当严厉的,也可以说是残酷,北美十三个殖民地也不例外。
经过一百多年的时间,北美殖民地的商人、种植园主、小手工业者跟英国统治者形成了竞争关系和利益冲突。他们想要摆脱英国的支配,但代价是死亡和监狱。
1764年,英国出台《食糖法》,严打走私,并取消了殖民地免税待遇,导致殖民地各阶层爆发了一场抵制英国酒的运动。
1765年,英国又推出《印花税法》(11月1日生效),原因是英国财政紧张,需要从北美得到庞大的军费和行政开支,以应对欧洲局势。
《印花税法》规定:凡是报纸、画报、证书、票据、债券、广告、历书、合约等印刷品,都必须贴上半便士左右的印花税票。
这是伦敦第一次向北美殖民地直接课税。如果殖民地不反抗,此例一开,英国人就会接二连三地课税,就像榨柠檬一样。
美国人组织了起来,有组织,才有力量,否则,就是一盘散沙。
10月,各殖民地派出代表在纽约召开了反《印花税法》大会,提出口号“要自由,不要印花税!”
来自南卡罗来纳的代表克里斯托弗说,“这片大陆不应当有什么纽约人、新英格兰人,我们都是美利坚人。”
这个概念预示着团结,打破了英国人百年来“分而治之”的策略。
会后,各殖民地纷纷出现了暴力运动,11月1日法案生效那一天,纽约总督的马车被砸毁,波士顿的首席大法官、海关负责人、驻地军官的住宅被砸,还有模拟税票代销商的稻草人绞刑游行……
英国议会在3月17日被迫撤销了《印花税法》,但声明伦敦有权征税,撤销法案只是因为英王的仁慈。
但美国人被组织起来之后,就由不得英国人耍花样了。1765年秋天各殖民地都成立了抗英组织,宾夕法尼亚叫“联合派”、康涅狄格叫“团结党人”、纽约叫“取缔派”……统称“自由之子”,妇女叫“自由之女”(抵制英国货)。
“自由”,是美国自夸的“立国精神”。美国跟民主没什么关系。不然,他们只能走议会斗争路线,而不是进行战争。“民主”是后来被美国抢走的话语权。
“自由之子”令英国人大为惊恐,他们的报纸将美国人称为“罪犯的后代”、“暴民”。
美国人则渴望更大的胜利。他们也加强了舆论攻势,各殖民地都有反英报纸。比如同样是雨伞,美国人制造的就得叫“自由伞”。
“自由之子”还制作小挂件“自由之树”,佩戴这个标记的人,就能在各殖民地找到自己的同伴。
英国对“自由”一词极为反感,1770年1月,驻纽约英军砍断了三根“自由之竿”,在砍断第4根时,英军第16团树起了打击“社会渣滓”、“罪犯后代”的横幅。
1月9日,双方发生肢体冲突,英军开枪打死一人,打伤多人。
纽约冲突的消息传到了波士顿,这里有两个团的英军。2月,一名英国税吏枪杀了一名少年。3月5日,几名群众向英军投掷雪球,军官下令开枪,当场打死五人。
15000多名波士顿人抬棺游行,几乎是全城出动。“波士顿惨案”令殖民地与宗主国产生了不共戴天的仇恨。
1773年12月16日发生的“波士顿倾茶事件”是其必然结果。
1774年,英国颁布五项“不可容忍法令”,导致独立战争爆发。本质上这是北美资产阶级与英国资产阶级的一场事关核心利益的决战。
向来仇视英国的法国,本着“英国人的痛苦,就是我的快乐”原则,向北美反抗者提供了资金和武器的支持。
法王路易十六将大量军火通过中间商(白手套)送到了北美,鼓励北美“大陆会议”进行军事斗争。
波士顿人首先武装起来,并建立了地下情报网。12月他们获知英国将军盖茨准备将朴茨茅斯的军火运走,“自由之子”马上行动起来,劫走了这批军火。
随即他们成立了马萨诸塞“民兵联队”,准备对英军开火。
4月18日夜,英军军官史密斯率八百名士兵搜查“自由之子”在康科德的秘密军火库,情报网派瑞维德和德维斯两人骑快马到列克星顿报信。
4月19日拂晓,民兵与英军在列克星顿遭遇,打响了独立战争第一枪。
战斗结果,英军死73人,被俘26人,伤174人,民兵伤亡不到英军三分之一。这场胜利,让美国人坚信英军是可以打败的。
消息传到纽约后,“自由之子”也将纽约人武装起来,当时两艘抵达纽约港的英军军火船在码头被截。
士气高涨的美国人袭击纽约市政厅,又抢走500支步枪,还有金银。
4月28日,纽约民兵占领了市政机构和物资仓库,港口船只全部扣留。
5月1日,纽约成立“百人委员会”,统一指挥抗英运动。
1775年6月17日,新英格兰民兵在班克山与英军激战,虽然最终撤离,但英军死伤1054人。
在班克山战役鼓舞下,查尔斯顿和佐治亚的民兵也攻破军火库,与英军对峙。
宾夕法尼亚首府费城成立了“军事联盟”,开始征兵。
9月,“平民委员会”成立,这就是美国人的“军事委员会”。
新泽西也建立了武装,到了10月,所有殖民地都有了武装组织。这些武装联合起来,就是“大陆军”。
亚当斯推荐华盛顿当总司令。这支军队属于各殖民地,独立战争结束后各找各妈,所谓华盛顿主动辞去总司令职务,只是个美丽的谎言。
1776年,第二次大陆会议(Second Continental Congress)期间,通过了《独立宣言》,这一天,被定为美国“独立日”。
1777年,美国有了第一面国旗,油画《贝特西·罗斯绣国旗》,贝特西一边绣,一边唱:
平日刀丛不眨眼,今日里心跳分外急。
一针针,一线线,绣出一片新天地,新天地……
双方打了将近七年,英国才宣布承认殖民地独立。1781年10月17日,英军在约克顿投降,1783年9月3日《巴黎协议》签订,至此,美利坚合众国诞生,得到了各国外交承认。
国家建立后,美国就进入了建设阶段,慢慢地有了陆军、海军……然后是扩张运动,对印第安人实施了种族灭绝,并侵占了邻居的土地。
再然后,美国经历了南北分裂危机,最终也是用一场残酷的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巩固了联邦集权。
美国是一个极度迷恋武力的国家,它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至于“民主、人权、秩序”,那只是舆论和教育上的包装。
美国成为全球霸主,靠的是什么?团结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塑造。总统也好,国会也罢,主要工作是消除分歧,弥合裂痕,争取反对派的支持,制定能将美国利益最大化的政策。
如果美国四分五裂,失去凝聚力,还谈什么伟大?
这个新国家之所以能建立,首先是建立了自己的武装组织,掌握了枪杆子。是军事斗争在前,《独立宣言》在后。
再看看那个什么“非暴力不合作”的印度,它的命运早已注定了。
枪杆子里出政权!简简单单几个字,大道至简。
明年美国就二百五了,那将是全球最盛大的二百五节日,刚好赶上了一个“最善于制造国内矛盾”的总统。
或许这就是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