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新:为学军中学说句公道话

为学军中学说句公道话

金新

       这次杭二中高考应试阴沟里翻船,本来是应该同情一下的,但刚看到杭州某名牌高中老师转来的小红书上的一个名为“二军之争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的帖子,想到要为学军中学说句公道话!

500

      这个帖子在把杭二中2025年高分段被学军中学远距离“甩开”而引发的“劈天盖地”舆论归咎于由“就业环境的影响”引发的“教育焦虑”之余以“我祖宗可阔多了”的口气说:“有人说,即使二中今年高考滑铁卢,但也并不影响来年,各大初中的优秀学生报考杭二。也有人说,即使今年学军尖子生非常厉害,中考录取线大致还是要比杭二低一分。”

      先纠正一下,不是“即使”,而是“虽然”。盖因前者属于“未存状态”,后者属于“既存状态”。既然“杭二中2025年高分段被学军中学远距离‘甩开’”,就别玩概念游戏了,痛快地承认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为了点可怜巴巴的“臭面子”吗?即便要争口气,也要在“素质”与“应试”之“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上狡辩!

       而“‘我祖宗可阔多了’的口气”是最令人反感的。

     “轻”而言之,犹如说“饿瘦的骆驼比马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种“‘我祖宗可阔多了’的口气”表面上是杭二中由资源深刻印象而产生的 “锚定效应”:将认知锚定在自己“曾经的强大” 上而忽视其当前与学军中学应试竞争中的实际尴尬状态;实际上是自我心理防御:通过对比获得安全感,渴望在变化中找到 “确定性”,认为 “瘦骆驼” 再瘦也有 “骆驼的骨架”,也就是相信杭二中的 “核心优势不会消失”,以此缓解自己对未知的不安。

     “我祖宗可阔多了” 源自鲁迅对 “国民劣根性” 的批判,本质上是一种通过追溯祖先荣光来掩盖现实匮乏的精神代偿心理。这种心态的形成、表现及深层隐喻具有以下3个特征——

      其一,时间维度的错位补偿。用杭二中的历史荣光填补当下平庸:通过强调祖先的优势,将自己的价值附着于逝去的辉煌,回避与学军中学现实竞争中的力不从心感。

      其二,代际身份的虚幻继承。默认 过去的杭二中“祖宗阔绰” 与现在的杭二中 “自身优越” 存在因果关联,如同阿 Q 臆想 “赵太爷本家” 身份时的虚妄骄傲。

      其三,文化守旧的遮羞破布。面对学军中学应试成绩的强烈冲击,以 “祖宗智慧”“传统优越” 否定客观现实变化,用杭二中历史的权威掩盖对学军中学这一“新生事物”的极端恐惧。

      老夫向来十分反感吹嘘应试的辉煌业绩,但这次例外,觉得从道义出发实在应该“为学军中学说句公道话”。

500

      在 2025 年高考中,学军中学确实包揽了杭州市前三名。杭州状元为学军中学王偲哲,成绩 712 分,全省排名第 5;榜眼是学军中学毛许意,712 分,全省第 8;探花是学军中学陈羽婴,710 分,全省第 15。其中,毛许意和陈羽婴均来自学军本部西溪校区。而三年前,亦即 2022 年在杭二中和学军中学的新高一生源对比中,杭二中的确优势极其明显,学军中学处于明显劣势——

      其一,分配生方面:“2022 年中考招生中,杭二中在分配生方面近乎垄断,许多优质生源被其招收。当年填报杭二中第一志愿的人数众多,反映出其在学生和家长心中地位很高。”

      其二,录取分数线方面:“2022 年杭州第二中学滨江校区的录取分数线为 585 分,杭州学军中学西溪校区录取分数线为 584 分,杭二中录取分数线更高,能吸引到更多高分考生。’

      其三,生源质量方面:“有说法称杭二中收了 100 所初中的第一名,以及多所学校的连号学霸。其首创班更是平均分颇高,汇聚了大批中考成绩顶尖的学生。而学军中学当时处于扩招背景下,在生源竞争上受到了一定影响。”

    “愿赌服输”是一种很重要的处世态度,它体现了一个人对规则的尊重、对自己选择的负责,以及内心的坦诚与豁达。

      事实上,应试在一定程度上也为规则者——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其实,杭二中与学军中学均系顶尖名牌高中,真不用希望二者落入“鹬蚌相争”的教育怪圈而……

                                                                               匆匆于2025年7月3日11时57分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