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馕,新疆人的永恒伴侣
新疆人出门的必备"行馕" ,没错是"馕"给的诱惑。
一袋馕,一座山;上山避暑,露营吃馕。新疆人的夏天,就要这样逍遥地过。
五六月的新疆,太阳把大地烤得滋滋作响。而松弛的新疆人早已收拾好行“馕”,车轮卷起一阵轻烟,沿着盘旋的山路向上,再向上……上山去,在丛林深处、到雪线边上,搭起帐篷,才是新疆人专属的纳凉智慧。
一顶顶帐篷像蘑菇般散落在绿毯上,新疆人的整个夏天,就在上山与下山的车轮间悠然流转。
而在每个露营地的炊烟升起处,总有一位固定选手自信登场——它或许被浸泡在山泉水冰冻后的西瓜里,或许正在炭火旁重新焕发酥脆,又或者丝滑融入奶茶碗中。
这就是馕,新疆人上山下草原的永恒伴侣,也是今天我们要讲述的主角。
1
沙漠奇缘——馕的历险记
据说馕的独特烹饪方式,源于一位叫吐尔洪的先民的无心之举。
当吐尔洪顶着面团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放羊时,他绝对想不到自己的一次偶然经历,会成为穿越千年的美食传奇。
传说中,这位被烈日烤得浑身冒油的牧羊人,将妻子备好的面团顶在头上遮阳,结果面团被太阳烤成硬块,摔在滚烫沙地时,竟散发出诱人的麦香。
“天不是每天都晴的”,吐尔洪思考着如何复现这意外美味。他在院里挖坑,用黄泥抹实四壁,烧起红柳根,待炭火通红时,将面团贴到壁上——新疆第一坑馕,就这样诞生了。
从那个炙热的午后开始,馕也与新疆人的生活密不可分。
2
丝路回响:馕的传播历程
溯源历史,波斯商队沿着昆仑雪水浸润的绿洲走廊东进时,这种烤饼技术便植入了华夏饮食基因。
东汉灵帝咬下胡饼的瞬间,长安西市蒸腾的麦香,共同预示着饮食革命的来临。白居易笔下“胡麻饼样学京都”的诗句,则正是丝路之路上馕文化的生动注脚。
当玄奘在莫贺延碛咽下最后一块馕时,这种食物便已然完成了从充饥干粮到精神图腾的华丽蜕变。
2010年,库车大馕制作技艺也正式入选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馕不仅是新疆人桌前餐后的日常,也是象征新疆味道的独特文化符号。
如今在库车的小巷中,斑驳墙头上仍保留着那句道尽新疆人心声的谚语:“库车馕,色金黄,如车轮,溢酥香,一餐未食,三日念想”!
3
馕坑艺术:高温里的匠心独韵
诚如其所言,走进新疆的大街小巷,总能被一阵浓郁的麦香唤醒味蕾。
每家馕店里都有的是一个巨大的馕坑。师傅们的身影在烟火中舞动,演绎着传承千年的味蕾艺术。
▲图源:小红书@碳水妖精
小麦粉为基底,加入鸡蛋、清油、牛奶和洋葱末,再撒上星星点点的芝麻。
师傅们打馕的手艺,是最值得拿着小板凳蹲守和欣赏的环节。手掌揉搓间,面团已均匀柔韧。几次华丽转身,便可以形成完美的圆形。
下一步是用“吐客车”给馕饼扎出花纹。戳花儿不仅有吉祥之意,还可以给面饼放气,馕饼经过这道工序处理,就不会像烧饼一样在炉子里鼓气。最后,俯身一探,将馕饼精准贴入馕坑内壁。
约莫十分钟,馕坑飘香时,便是馕饼1.0版本,完成从麦香到焦香蜕变的提示。此时,用铁钩探入馕坑,钩出的已是金灿灿的完美圆盘。
刚出炉的馕边,薄脆如蝉翼,中央花纹处则保留着软韧口感,芝麻在热气中噼啪作响,麦香混合着果木香直往鼻腔里钻。
没有一个新疆人能抵得住刚出炉的馕的诱惑,就像没有一个馕能完整回到新疆人家里一样。
4
千馕百味:从传统到个性的绽放
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馕,在新疆人的手里不断传承和创新。据统计,现有的馕品类已达到300多种。
从传统的馕坑烘烤,到现代化机械生产;口感上从单一的原味,发展出丰富的个性化定制:比如添加了辣椒的辣皮子馕,口感咸辣,别有一番滋味。
一代代馕师傅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合现代化元素,在馕上写字、绘画,制作出独具特色的产品。
5
百变精灵:馕的创新乐章
当城市热浪翻涌,新疆人早已把馕装进行囊,向着清凉的山野进发。上山露营中,馕更是百搭小能手。
野餐救星:取出馕饼,抹上自制的酸奶,如果幸运的话,可以再缀些野草莓——山野版三明治,足以让人忘却烦恼。
烧烤神器:给馕穿上签子,架在炭火上烘烤,待表面泛起焦黄时掰开,配一串滋滋冒油的烤肉。
滚烫的肉汁瞬间渗透馕的里外,酥脆与柔韧在齿间交响,连烤签上的油星都不值得浪费。
如今的馕更有新招:把馕掰块儿铺在烤盘底,浇上番茄炖羊肉,撒层厚厚的芝士,炭火慢煨中诞生的是“馕底披萨”。
当拉丝的奶酪裹着吸饱汤汁的馕块送入口中时,山风都跟着馥郁。
中西合璧——馕咖啡:将馕融入咖啡文化,创造出别具风味的“馕咖啡”,让古老的面香与现代饮品碰撞出新的火花。
6
圆满之馕:生活中的包容智慧
馕的圆形背后,不光是形状,不单是圆满,更是新疆人的生活哲学与智慧。
在柯尔克孜族婚礼上,新人共掰圆馕寓意着美满,表达对爱情的忠诚和白头到老的决心。
吃馕时还讲究,不能一人拿着整个馕吃,必须掰成小块或是切开先让别人吃,自己再吃。与人分享,和美与共,才会圆满,这是馕教给我们的人生哲理。
▲图源:小红书@那山半坡
如今新疆馕不断亮相于国内、国际各大展览会上,吸睛无数。馕也正在突破国界,让更多人看到新疆之美。
一张小小的新疆馕,散发着独特的新疆“味”,朝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方向出发,走得步履坚定!
馕坑余温未散,山风已捎来新的牧歌。当你在露营的晨光中掰开新烤的馕。
那腾起的热气里,有牧羊人吐尔洪的灵光乍现,有丝路驼铃的千年回响,更有一代代新疆人揉进麦香的生活智慧。这份金黄,是写在新疆大地上的不屈的生存诗篇。
▲图源:小红书@熊綦
所以下次出门,也一定要记得,在行囊里塞张圆圆的馕~
-END-
审核主编:刘美仪
副 主 编:许露琪、穆尼热
版 块:新疆滋味
版 主:茹菲娜
作 者:罗思宇
校 对:江彩霞
排 版:叶雯菲
后 台:吐尔克扎提
图片来源:百度、公众号、小红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