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上海邮轮母港是如何卖爆单的?
邮轮的消费热情悄悄回来了。
▲
栏目 | 文旅商业评论
领域 | 邮轮业
01
前几天,我和几个做邮轮代理、旅行社的老朋友聚了一次。
那天一落座,华东一家头部邮轮代理商A总就面露喜色,他笑着说,熙少,今年夏天,上海邮轮母港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
A总欣喜背后,是今年暑期的上海邮轮母港不仅船都回来了,客流量也显著增加。
据央视新闻报道,6月24日清晨,三艘大型国际邮轮先后靠泊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当日出入境人次超过2.2万,创下复航后最高纪录,正式拉开了暑期旺季序幕。
6月24日,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三船同时停靠
A总说,看见这个数字,心里总算踏实了。
“去年这个时候,大家都还在担心复航后的客流量,心里挺忐忑,今年完全不一样,很多航线提前一个季度就订满了。”
他的语气很笃定,显得对这个市场极有信心。
具体到上海母港的几家邮轮公司,整体表现都算不错。
我先问了MSC地中海邮轮荣耀号的情况。
A总说,MSC地中海邮轮荣耀号今年卖得特别快,碰上上海乐高乐园开业,这条船主打移动海上乐高乐园,不少家庭早早就把票定了,生怕临近没位置。
另一家在邮轮领域小有名气的旅行社负责人B总直言今年暑期招商维京邮轮伊敦号的订单表现也不差。
她说,现在这批客人最看重小众港口和安静环境。
“维京船小,人少,走的是高净值路线。套房贵,但服务也到位,公共区域没多少人,岸上行程也尽量不扎堆。”
招商伊敦号
至于国产大邮轮爱达·魔都号,恰好前段时间,我刚和爱达邮轮一位负责人C小姐聊过魔都号今年情况。
她说,从4月到现在,每个航次都要上4500人以上,最近几个航次接近5000人满员。
关于爱达的热卖,同业则普遍认为“国潮”是魔都号这两年的标签,从京剧到哪吒闹海,主题花样很多,价格比MSC地中海邮轮荣耀号、招商维京邮轮伊敦号又低一截,阳台房算下来也很实惠,因此特别抢手。
有代理补充说,今年魔都号的年轻家庭客人明显变多了,他们不是追求极致奢华,而是希望孩子能玩,大人省心。这点,爱达刚好切中了需求。
不过,代理商们也不是看好所有的邮轮航线及产品。
虽然皇家加勒比海洋光谱号在上海母港存在感一直都很强,但A总认为这两年皇家价格上很硬,尤其最贵的星际套房和MSC荣耀号游艇会价位都在25000元/人上下,私密空间和定制化服务却天差地别。
所以,不少客户看完价格,还是会默默问他一句:“凭什么这么贵?”
02
跟几位代理朋友聊到今年暑期邮轮产品的细节时,大家都说,现在中产客人比以前更理性了。
“有钱花,但不想当冤大头,贵可以,但得让我知道为什么贵。”
MSC地中海邮轮荣耀号的Yacht Club(游艇会舱房)是个典型例子。
A总说,有客户第一次去体验游艇会,回来后对一整层私享的邮轮独立区域印象深刻,因为游艇会客人有自己的专属泳池、酒吧、餐厅,还不用和船上“大部队”混在一起上下船。
“就连电梯都是一刷手环,就能无视其他客人需求,直接停在游艇会客人面前。”
MSC荣耀号游艇会/旅界供图
这种形式上类似于五星酒店的行政楼层、飞机上头等舱的邮轮体验深得中产及以上消费力客人的欢心。
“这种体验在普通舱房是没有的,你说要贵一截,大家也能接受,毕竟稀缺性很明显。”A总表示。
另有代理人披露,MSC地中海邮轮荣耀号的阳台房也很紧俏,尤其暑假家庭特别多,导致很多家长提前半年就下单,生怕临近没位置。
对这批刚需客人来说,“先锁定,再考虑”是常态。
相比之下,招商维京邮轮伊敦号走的路线更“冷门”,它的船小,人少,舱房数量就摆在那。
从价格上看,伊敦号一直不便宜,但它航程长,买的消费者也并不是冲着噱头,而是要体验安静和私密。
有代理说,现在消费者坐邮轮观念变了,他们愿意花这个钱,主要是在给自己买一个不会被打扰的假期。
值得一提的是,招商维京邮轮伊敦号还能去很多“大船”去不了的小港口,日本新宫、高知、别府、清水这些港口,普通邮轮很少停靠。
日本别府八汤/旅界供图
B总认为深度、小众是现在中产及亲子家庭客群的刚需,“一些客人坐完回来,感觉不走寻常路,心里就觉得值。”
而爱达邮轮·魔都号的定位其实最接地气,京剧、杂技这些文化内容对中国家庭挺有亲和力,不至于太贵,阳台房每晚折算下来不到日韩五星酒店价格,且长短航线都有。
有个代理笑着和我说:“爱达其实是‘国民款邮轮’。”
什么意思?
就是你想要高端体验,它有最贵套房,想要性价比,它的内舱房也很亲民,而今年年轻家庭特别多,很多人第一次坐邮轮就先选爱达。
他们的逻辑很简单,孩子有得玩,大人不用太累,餐食又符合中国胃,用最少的试错成本,先体验一次邮轮。
至于老牌邮轮公司——美国的皇家加勒比游轮在硬件和娱乐设施上有一定号召力,但聊到服务,就出现分歧了。
B总表示,海洋光谱号的定价一直在高位,普通房型、阳台房和套房都不便宜,服务水准却较疫情前下降厉害,导致消费者有种“不值”的感觉,会对后面的淡季销售造成影响。
事实上,如果把MSC、维京、爱达和皇家放一块比,MSC游艇会贵得有排他性,维京贵得小而精,爱达性价比清晰,皇家则更像是“大而全”,故事却不够聚焦。
也有人说,这不仅是皇家这两年做得不好,而是市场变了,客人比以前会算账。
“同样2万块,我到底买体验,还是买品牌?”B总说,这是很多消费者购买邮轮旅行产品时深思熟虑的问题。
而邮轮行业又是很典型的体验经济,客人愿意花钱,但要看得到体验溢价,否则再大的品牌也得面对转化率下滑。
在这样的背景下,贵不再是问题,贵不贵,值不值才是这届中产最在意的事。
03
聊到今年暑期整体邮轮市场时,那天在座的几个朋友共识很明显:这个夏天,是疫情后第一次全线爆发的“报复性出行”。
携程数据显示,邮轮预订同比大涨60%,海外长线产品甚至翻番。
三船同靠的那天,有人发朋友圈说,吴淞口终于回到2019年的热闹,24000多人次进出港,排队时间短了,退税、健康申报都一站搞定。
这些基础服务看似平淡,实际上是把邮轮消费的门槛一次性降到谷底。因此,很多邮轮销售都觉得,今年暑期的“体验型消费”特别明显。
从MSC地中海邮轮的二次元Cosplay主题,到爱达邮轮的哪吒闹海,再到维京的深度港口探访,都是先讲好故事,再收溢价。
爱达邮轮《哪吒闹海》亲子舞台剧
如果说以前大家习惯把邮轮理解成“吃住行打包”,现在更多是我买一个独一份的假期场景。
一位代理说,这就像同样去一座岛,豪华露营比酒店贵一倍,但体验感让人甘愿掏钱,邮轮的新鲜感是很多消费者愿意为之付费买单的最好理由。
显然,这个变化对国际、国内的邮轮公司提出了新要求,光靠硬件和品牌,客人未必买账,要用体验和细节把贵的逻辑说透。
以皇家加勒比海洋光谱号为例,这段时间一直在上海,但从2月至今,其价格波动之剧烈让人有点担心。
有同行评价说,海洋光谱号在中国市场很像一条“高价舒适带”,短期内靠品牌惯性和渠道销售还能吃掉一部分需求,但长期看,面对越来越卷的中国邮轮市场,缺乏清晰的体验标签,会让它逐步失去定价主动权。
而暑期旺季过后,国内邮轮市场大概率会进一步分化:
要么卷高端体验,把贵讲明白;
要么卷性价比,把亲民做深。
总之,无论哪条路,都会把中间地带“贵而模糊”的邮轮产品逼得越来越难受。
这也意味着,邮轮市场未来会更像酒店行业,清晰定位的产品吃到红利,模糊定位的只能卷低价。
有人问,未来中国母港邮轮生意还有多少增长空间?
从今年看,至少上海邮轮母港消费力不缺,缺的是足够有说服力的产品逻辑,而这个逻辑既要有场景,也要有故事。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今年暑期上海邮轮母港的销售情况?欢迎在下方留言框与旅界君互动。
———— END ————